郵件系統:
用戶名: 密碼:
2025年09月12日 星期五
2025年09月12日 星期五
位置: 首頁 》地方法學會 》學術研究
首期“寧波法學沙龍”圓滿舉行

時間:2015-10-08   來源:寧波市法學會  責任編輯:att2014

  9月28日下午,由寧波市法學會主辦、江北區委政法委協辦的第一期 “寧波法學沙龍”在江北舉行。此次沙龍以“互聯網金融安全法律問題研究”為主題,吸引了寧波市法學院校專家學者及法律實務部門的法學法律工作者40余人參加。市委政法委副書記、維穩辦主任毛亞倫,市仲裁辦主任、市法學會副會長張光宏,市委政法委巡視員盧進新,市法學會原專職副會長鄭震亮,江北區委政法委副書記丁月珍出席沙龍,本次沙龍由市法學會專職副會長(兼秘書長)陶琳主持。

  沙龍邀請了浙江萬里學院法學院副教授魯勇睿作主旨演講。魯勇睿博士首先深入分析了互聯網金融的特征及其對金融業的影響。認為互聯網金融具有“背對背”的特性,是全業務流程的網絡化,同時又具有去中心、無邊界的特性,為金融業務突破傳統監管約束提供了可能。互聯網金融發展的主要瓶頸不在于技術創新的不足,而在于相應的制度創新有限,存在三大突出問題:一是未能建立以信息披露與信用機制為核心的互聯網金融監管制度,無法形成良性發展的市場競爭環境;二是未能在強化過程監管的基礎上形成較為寬松的市場準入制度,導致一些有益的互聯網金融創新難以推進;三是未能建立起適應互聯網發展所需要的社會化監管體系,導致互聯網金融監管面臨巨大挑戰,亟需建立健全高質量的法律制度和司法體系,并以此作為核心力量保障金融業健康發展。其次,結合具體案例就發展P2P網上信貸和在線股權眾籌的法律風險等問題進行了探討分析。最后,對如何加強互聯網金融的社會化監管提出對策和建議:一是充分運用市場化監管力量。以激勵措施發揮律師、會計師等專業人士的作用,提升在線眾籌的信息披露質量。二是建立健全競爭性機制。引入競爭性的獨立第三方信用評價機構;建立互聯網金融主體信用信息發布機制。三是建立健全在線監管及糾紛解決機制。通過行業協會與仲裁機構的合作在互聯網金融平臺中引入在線仲裁機制。

  與會人員圍繞主題,從不同視角,就如何服務保障互聯網金融安全這一新課題展開了自由發言交流,有針對性地提出了相關意見和建議。浙江海泰律師事務所律師陳石認為,互聯網金融對當下金融安全構成較大威脅,應切實加強監管,尤其是政府相關部門要主動擔責,統籌各方協力推動互聯網金融的健康發展。浙江海泰律師事務所律師鄔輝林交流了自身關于互聯網企業和思維以及其對實體經濟可能造成的影響的相關意見和想法,認為,由于當前在立法、金融環境等方面仍存在諸多問題,作為法律人必須充分預見互聯網金融潛在的風險并且積極有效應對。市檢察院檢察員李人鯤結合今年上半年“非法吸儲”、“集資詐騙”兩罪發案率大幅上升的現實,認為金融監管部門與司法部門之間應加強協作,建立信息互通互聯共享共用機制,以更加嚴密的監管把損失降至最低。

  最后,市仲裁辦主任、市法學會副會長張光宏作綜述小結。當前互聯網金融正在改變傳統金融格局和人們生活方式,帶來了新的競爭和新的合作,同時,也催生了各類風險和問題,因此,他認為本次沙龍選題具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體現了法學會運用法治思維主動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局意識。結合自身觀點,張主任對主旨演講和自由發言的內容和主要觀點進行了梳理總結,認為,主旨演講和自由發言均思路清晰、層次分明、內容完整、觀點獨到,有較強的實際應用價值。同時,他認為,互聯網金融具有透明度高、參與度廣、交易成本低、操作簡便、服務邊界廣等特征,其本質仍是金融,是金融模式的一種創新。當前互聯網金融發展風險主要體現在市場風險、法律風險、監管缺乏風險、安全風險等四方面。針對存在的法律問題,建議結合央行等十部委《指導意見》規定,通過制度建設,明確、細化監管措施,如互聯網行為監管細則、客戶資金第三方存管制度、信息披露、風險提示和合格投資者權益保護、消費者權益保護、網絡信息安全、反洗錢和防范金融犯罪、加強互聯網金融行業自律,并監管協調與數據統計監測等,預防、減少風險發生。

亚洲国产欧美久久,欧美1区免费,欧美精品一区二区在线播放,亚洲欧美日韩精品
>

全文
搜索

關注
微信

關注官方微信

關注
微博

關注官方微博

網絡
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