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件系統:
用戶名: 密碼:
2025年08月20日 星期三
2025年08月20日 星期三
位置: 首頁 》《習近平法治思想研究與實踐》專刊 》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 》專題報道 》2025年 第11期 03月
深學篤行習近平法治思想?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湖南篇章提供堅強法治保障

時間:2025-05-13   來源:民主與法制周刊  責任編輯:陳聰


深學篤行習近平法治思想?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湖南篇章提供堅強法治保障

沈曉明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創造性提出了關于全面依法治國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形成了習近平法治思想。習近平法治思想深刻回答了新時代為什么實行全面依法治國、怎樣實行全面依法治國等一系列重大問題,其核心要義集中體現為“十一個堅持”。黨的二十大報告對法治建設專章論述、專門部署,提出“在法治軌道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彰顯了全面依法治國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的地位作用。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站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戰略高度,再次專章對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作出新的重大決策部署。習近平總書記在全會上提出的一系列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法治領域改革的重要論述和部署,全方位、深層次、多領域豐富和發展了習近平法治思想,為進一步全面深化法治領域改革提供了強有力的思想武器。我們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牢牢把握新時代法治湖南建設正確方向,推動全面依法治省工作高質量發展,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湖南篇章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一、深刻領會習近平法治思想的理論特質,不斷增強學思踐悟的自覺性和堅定性

  習近平法治思想內涵豐富、論述深刻、邏輯嚴密、系統完備,具有鮮明的理論特質,是新形勢下堅持全面依法治國,堅持在法治軌道上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遵循。我們要深刻領會習近平法治思想的鮮明特質,牢牢把握其精神實質、核心要義和實踐要求,不斷增強思想自覺、政治自覺、行動自覺。

  一是深刻領會把握習近平法治思想鮮明的政治引領性。習近平法治思想旗幟鮮明強調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之魂,深刻闡明了全面依法治國為什么必須堅持黨的領導、怎樣堅持黨對全面依法治國的領導等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指明了我國法治建設的根本保證,為我們更好發揮黨的領導這一最大優勢、推動全面依法治國不斷取得新成就指明了前進方向。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要把黨的領導貫徹到全面依法治國全過程和各方面,確保法治建設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前進。

  二是深刻領會把握習近平法治思想鮮明的理論創新性。習近平法治思想堅持歷史和現實相貫通、國際和國內相關聯、理論和實際相結合,是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中國化時代化的最新成果,標志著我們黨對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和人類法治文明的規律性認識達到新的歷史高度。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要總結提煉習近平法治思想提出的一系列具有時代性、原創性、標識性的法治概念、論斷、命題,準確把握其所闡明的全面依法治國背后的政理、法理和哲理,持續深化體系化、學理化研究闡釋。

  三是深刻領會把握習近平法治思想鮮明的人民主體性。習近平法治思想回答了全面依法治國為了誰、依靠誰的重大問題,強調要把依法保障人民權益作為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的根本目的,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項法律制度、每一個執法決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充分揭示了全面依法治國最廣泛、最深厚的基礎是人民,彰顯了法治為了人民、依靠人民的根本立場。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尊重人民主體地位,把體現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維護人民權益、增進人民福祉落實到全面依法治國全過程,使法律及其實施充分體現人民意志。

  四是深刻領會把握習近平法治思想鮮明的實踐指導性。習近平法治思想主要方面集中體現為“十一個堅持”,明確了全面依法治國的政治方向、重要地位、工作布局、重點任務、重大關系、重要保障,為法治中國建設確立了總藍圖、路線圖、施工圖。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依法治國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充分表明習近平法治思想是經過實踐證明、富有實踐偉力的思想理論成果,具有無與倫比的實踐意義。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要切實做到學深悟透篤行,深刻領會這一思想的世界觀方法論和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切實用以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

  

  二、全面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的實踐要求,推進法治建設部署在湖南落地見效

  湖南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全面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推動法治湖南建設取得新進展、邁上新臺階。

  黨對法治建設的領導不斷加強。積極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健全黨領導立法、保證執法、支持司法、帶頭守法機制,壓實黨政主要負責人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堅持黨對法治建設的全面領導,把法治建設與中心工作同部署、同推進、同督促、同考核、同獎懲,將黨的領導貫穿到全面依法治省全過程各方面。省市縣三級黨委法治建設議事協調機構及其辦事機構全部設立,上下貫通、統籌推進、高效順暢的工作格局基本形成。

  地方立法質效顯著提升。加快完善現代化建設急需的地方性法規、規章,現行有效省級地方性法規221部、地方政府規章124部,以良法促進發展、保障善治的格局基本形成。聚焦改革所需、群眾所盼,加強重點領域、新興領域立法,出臺《湖南省湘江保護條例》《湖南省長株潭生態綠心保護條例》《湖南省洞庭湖保護條例》等一批地方性法規。堅持問題導向,“小快靈”立法持續推進,近年來,湖南省本級、市州“小快靈”立法項目占比超過70%。探索區域協同立法,推動長株潭都市圈協同發展,酉水河保護條例、資江保護條例等協同立法工作有效推進。

  法治政府建設穩步推進。扎實推進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創建,在全國率先召開省市縣法治建設暨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創建工作現場推進會。始終堅持依法行政,推進政府機構、職能、權限、程序、責任法定化,落實重大行政決策程序制度,高質量完成機構改革任務。堅持高效履職,強化實干實績導向,持續發揮督查激勵“指揮棒”作用,建設高效能服務型政府。促進政務服務標準化、規范化、便利化,完善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推行“馬上辦、網上辦、就近辦、一次辦”,不斷提升服務效能。

  司法質效和公信力不斷提升。健全公正司法體制機制,嚴格執行防止干預司法“三個規定”,全省法院實現司法巡查全覆蓋。強化對司法活動的制約監督,檢察機關法律監督全面加強,偵查監督與協作配合機制實質化、規范化、體系化運行。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提升矛盾糾紛預防化解法治化水平。深化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改革,推進民商事案件繁簡分流,健全行政審判工作機制,審判質效不斷提高。

  法治社會建設持續推進。深入推進國家憲法日等主題活動,嚴格落實國家機關“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國家工作人員、青少年等重點群體普法力度持續加大。健全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城鄉基層治理體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探索推行片長、組長、鄰長“三長制”,發揮好村(居)民代表上傳下達、反映訴求、凝聚人心、服務群眾的作用。健全覆蓋城鄉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法律援助案件辦案質量連續5年穩居全國前列,推動公共法律服務實體平臺、熱線平臺、網絡平臺“三臺融合”。

  

  三、深入踐行習近平法治思想,為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湖南篇章提供法治保障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了“法治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保障”“在法治軌道上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等新的重大論斷,深刻揭示了法治與中國式現代化的內在邏輯。為貫徹落實全會精神,必須深入踐行習近平法治思想,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湖南時的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精神,更好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湖南篇章。

 ?。ㄒ唬┮苑ㄖ伪U仙罨母?,在改革中完善法治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將“堅持全面依法治國”作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原則之一,凸顯了法治引導、推動、規范、保障改革的重要作用。改革和法治是“破”與“立”、“變”與“定”的辯證統一,兩者相輔相成、相伴而生。要堅持在法治下推進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更好實現改革和法治同頻共振、協調推進,扎實推動全會精神在湖南落地見效。

  深化立法領域改革。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堅持問題導向,進一步完善黨委領導、人大主導、政府依托、各方參與的立法工作格局。圍繞重點改革任務,及時調整并優化省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加強重點領域、新興領域立法,統籌立改廢釋,加強政府立法審查,建立“小快靈”“小切口”立法科學論證機制。

  深化法治政府建設領域改革。法治政府建設是全面依法治省的重點任務和主體工程。要把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擺在突出位置,持續深化各領域綜合行政執法改革,推動各項要求全面落實到位。持續開展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工作和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試點工作。完善基層綜合執法體制機制,規范鄉鎮(街道)行政執法行為。加快推進全省行政執法和行政執法監督一體化平臺建設和推廣應用。加快建設省、市、縣、鄉四級全覆蓋的行政執法協調監督工作體系。落實行政執法裁量權基準制度。建立行政復議與行政訴訟銜接配合機制,推動行政爭議實質性化解。

  健全公正司法體制機制。公正司法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要深化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全面準確落實司法責任制,完善行政處罰和刑事處罰雙向銜接制度,規范涉及公民人身權利強制措施以及查封、扣押、凍結等強制措施的適用,推進刑事案件律師辯護全覆蓋。完善制約監督體系,確保司法各環節全過程在有效制約監督下運行。

  加強法治社會建設。法治社會是構筑法治國家的基礎。全面推動全民尊法學法守法用法,修訂《湖南省法制宣傳教育條例》,深入開展憲法宣傳教育、未成年人犯罪預防、電信網絡詐騙等主題普法活動,推動青少年法治教育融入國民教育體系,增強全民法治觀念。健全覆蓋城鄉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深化律師制度、公證體制、仲裁制度、調解制度、司法鑒定管理體制改革,完善調解、信訪、仲裁、訴訟、行政裁決、行政復議等社會矛盾糾紛多元預防調處化解綜合機制。

  加強涉外法治建設。涉外法治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健全完善黨領導涉外法治工作的制度機制,著力提升領導干部涉外法治思維和依法辦事能力,更好推動涉外法治領域各項任務落細落實。積極創建全國涉外法律服務示范機構,圍繞“一帶一路”、長沙建設全球研發中心城市、中國(湖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和中非經貿合作,積極培育國際一流涉外法律服務機構。搭建自由貿易試驗區涉外法律服務平臺,支持長沙高標準建設湖南中央法務區,著力打造國際商事爭端解決優選地。創新建立中非經貿合作法律服務機制,探索跨境貿易、自由貿易試驗區投資等綜合法律服務模式。

  (二)以法治服務經濟建設,助推高質量發展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指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绷暯娇倳洀娬{:“貫徹新發展理念,實現經濟從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必須堅持以法治為引領?!雹偕鐣髁x市場經濟本質上是法治經濟,要堅持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動改革,以高水平法治保障高質量發展。

  以法治護航國家重要先進制造業高地建設。緊扣培育壯大“4+6”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這條主線,不斷完善數字經濟、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方面的法規制度,加大《湖南省先進制造業促進條例》的執法檢查力度。建立健全滿足先進制造業、領先產業集群、特色產業鏈、智能制造、綠色經濟等實體經濟發展所需的法律配套措施、地方性法規和規章制度。制定智慧智能農機裝備制造業發展條例、細胞和基因產業促進條例,加快建立“4×4”現代化產業體系,推動產業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發展。

  以法治推進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科技創新高地建設。堅持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構建支持全面創新體制機制。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加快科學技術進步、科學技術普及、科技成果轉化、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的立法修法進度,嚴格執行《湖南省科學技術進步條例》,并加強實驗動物、技術合同登記等重點領域的執法工作。依法支持長沙建設全球研發中心城市,以及長株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的發展。

  以法治助推內陸地區改革開放高地建設。以法治方式暢通經濟要素流通渠道、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建立現代市場經濟、開放型經濟標準體系。不斷擴大高水平制度型對外開放,深化國際交往,推動涉外法律法規的實施,嚴格執行《中國(湖南)自由貿易試驗區條例》,制定《湖南省開放型經濟促進條例》。

  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依法平等長久保護各種所有制經濟產權,保證各種所有制經濟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深入實施《湖南省優化營商環境條例》,落實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破除隱性壁壘,廢止對非公有制經濟的不合理規定。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建立高效的知識產權綜合管理體制,推進國家級知識產權保護中心提質增效,支持有條件的市縣開展專利侵權糾紛行政裁決規范化建設試點。

 ?。ㄈ┮苑ㄖ沃粕鐣卫?,實現高水平安全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將社會治理體系放到推進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的戰略中部署。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進多層次多領域依法治理,提升社會治理法治化水平?!雹谝M一步健全黨委領導、政府負責、民主協商、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科技支撐的社會治理體系,提高社會治理效能,以社會治理現代化助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完善社會治安整體防控體系。深入推進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把專項治理和系統治理、依法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結合起來。聚焦建設更高水平平安湖南,加強社會安全體系的整體設計和戰略規劃,積極健全公共安全體系。制定“互聯網+公共安全”行動計劃,推動掃黑除惡常態化,夯實社會治安防控基礎。加強突發事件應急體系建設,進一步強化公共衛生體系,完善抗災救災應急機制,實現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動。

  提升社會矛盾糾紛預防化解能力。秉承新時代“楓橋經驗”的精髓,從源頭上預防和化解矛盾,建立健全“一站式”矛盾糾紛解決機制,并把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挺在前面。大力弘揚“四下基層”的優良作風,聚焦家庭、婚戀、鄰里、債務糾紛等重點方面,滾動開展排查化解,及時將各類矛盾糾紛解決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深入推進信訪工作法治化建設,修訂《湖南省信訪條例》。

  (四)以法治推進鄉村振興,繪就鄉村新圖景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完善鄉村振興投入機制?!绷暯娇倳泧谕泻?,“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是新時代新征程‘三農’工作的總抓手”“要扛起維護國家糧食安全的重任,抓住種子和耕地兩個要害,加快種業、農機關鍵核心技術攻關”③。全面振興鄉村,法治是重要保障。要把法治建設作為實施鄉村振興的基礎性工作來抓,不斷健全完善法治鄉村建設的規劃體系,更好發揮法治對鄉村振興戰略的保障作用。

  以法治為保障扎實推進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實現共同富裕有賴于法治保駕護航。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構建產權明晰、分配合理的運行機制,賦予農民更加充分的財產權益。允許農戶合法擁有的住房通過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盤活利用。有序推進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改革,健全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機制。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化解鄉村債務等制約農村發展、農民增收、農村治理的深層次問題,確保農村社會安全穩定。

  深入推進鄉村依法治理。加強鄉鎮行政執法人員業務培訓,嚴格按照法定職責和權限執法,將政府涉農事項納入法治化軌道。加強鄉村法治教育和法律服務,深入開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創建。完善網格化管理、精細化服務、信息化支撐的基層治理平臺。全力推動農村常態化掃黑除惡斗爭向縱深發展,堅決守護群眾幸福和安寧。

  健全鄉村公共法律服務體系。豐富基層群眾公共法律服務產品,推進“覆蓋城鄉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實現村(居)法律顧問從有形覆蓋向有效覆蓋轉變。利用12348湖南法網等信息化平臺,開展精準對接服務,解決農民的法律需求,推進公共法律服務標準化、規范化、專業化,滿足不同農民群體的多元化法律服務需求。

 ?。ㄎ澹┮苑ㄖ未龠M生態保護,建設美麗湖南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建設美麗中國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要目標。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推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守護好三湘大地的青山綠水、藍天凈土”④。要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健全生態環境治理體系,推進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完善生態環境保護法治體系。推動水污染防治、機動車和非道路移動機械排放污染防治等地方性法規規章制定,更全面地覆蓋生態保護各個領域。強化耕地保護,嚴守生態紅線,推動綠色轉型以促進生態經濟發展。加強區域協同和部門協同,強化立法保障和監督剛性以確保法規有效執行,凝聚共治共享的強大合力。聚焦并統籌全省的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全面加強各類礦產資源的保護,運用立法和監督的“組合拳”,發揮公益訴訟督促協同和法治保障作用,推動流域生態環境保護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

  堅定不移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完善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機制,建立聯動治理機制。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扎實推進中央生態環保督察、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警示片等反饋問題整改,持續深化長江、洞庭湖及湘資沅澧“一江一湖四水”系統聯治,加強長株潭生態綠心高水平保護,努力使湖南生態環境質量縱向比有顯著進步、橫向比不斷提升,以更高標準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

  

  作者:湖南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


亚洲国产欧美久久,欧美1区免费,欧美精品一区二区在线播放,亚洲欧美日韩精品
>

全文
搜索

關注
微信

關注官方微信

關注
微博

關注官方微博

網絡
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