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件系統:
用戶名: 密碼:
2025年08月20日 星期三
2025年08月20日 星期三
位置: 首頁 》《習近平法治思想研究與實踐》??? 》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 》專題報道 》2024年 第38期 10月
堅持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指引?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治體系

時間:2024-11-13   來源:民主與法制周刊  責任編輯:敖婷婷

?

堅持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指引?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治體系

尹?飛?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點任務,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將“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作為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戰略任務,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強調“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保障”,明確了“到二〇三五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戰略目標。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本質上是法治經濟”①“要圍繞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深化要素市場化改革,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加快完善產權保護、市場準入、公平競爭、社會信用等市場經濟基礎制度”②。新時代新征程,在法治軌道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必須堅持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指引,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治體系,為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的制度保障。

  

  一、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

  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發展市場經濟,是我們黨的一個偉大創舉。“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核心內容。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建設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就必然要求堅持和落實“兩個毫不動搖”。

  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國有企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探索公有制多種實現形式,深化國資國企改革,推進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推動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增強國有經濟競爭力、創新力、控制力、影響力、抗風險能力,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完善各類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形成以管資本為主的國有資產監管體制,有效發揮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功能作用,以市場化方式推進國企整合重組,推動國有資本向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集中,強化戰略支撐作用。堅定不移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發揮國有企業各類人才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激發各類要素活力,真正按市場化機制運營,提高國有企業核心競爭力,努力建成現代企業。

  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都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都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公有制經濟財產權不可侵犯,非公有制經濟財產權同樣不可侵犯。民營經濟對經濟社會發展、就業、財政稅收、科技創新等具有重要作用。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應該相輔相成、相得益彰,而不是相互排斥、相互抵消。要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健全以公平為核心原則的產權保護制度,堅持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要清理有違公平的法律法規條款、廢除對非公有制經濟各種形式的不合理規定,消除各種隱性壁壘,鼓勵民營企業依法進入更多領域,引入非國有資本參與國有企業改革,更好激發非公有制經濟活力和創造力,為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營造良好環境和提供更多機會。完善落實“兩個毫不動搖”的體制機制,支持民營經濟和民營企業發展壯大,激發各類經營主體的內生動力和創新活力。

  堅持產權平等保護和全面保護。產權制度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石,保護產權是堅持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必然要求。有恒產者有恒心,產權的有效保障和實現是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基礎。加強產權保護,根本之策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發揮法治“固根本”的保障作用,對產權進行平等保護和全面保護。保護產權不僅包括保護物權、債權、股權,也包括保護知識產權及其他各種無形財產權。依法保護各類市場主體合法權益,全面加強產權保護,才能形成長期穩定發展預期,創新創造的內在動能方能更加強勁。

  民法典規定,“保障一切市場主體的平等法律地位和發展權利”“國家、集體、私人的物權和其他權利人的物權受法律平等保護”,從而為依法平等保護各類市場主體的產權和自主經營權提供了堅實法律基礎。民法典和相關法的制定修改,使包含物權、債權、知識產權、各類投資性權利的財產權益體系更加科學完備、權能更加細化優化、權利救濟方式進一步完善,產權保護力度進一步加強,產權激勵更加有效。要以國有資產法立法和企業國有資產法修訂為契機,進一步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優化國有企業治理機制,切實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要以民法典實施和民營經濟促進法立法為契機,進一步從法律和制度上把對國企民企平等對待的要求落下來,鼓勵支持民營經濟和民營企業發展壯大。

  

  二、建設統一開放的市場體系,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

  把握規律、尊重規律是法治經濟的本質要求。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要求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這就要求建設統一開放的市場體系,推動各類要素通過市場實現資源配置,依據市場規則、市場價格、市場競爭實現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優化,提高全要素生產率。

  深化要素市場化改革。完善勞動、知識、技術、管理、土地、資源、資本和數據等各類生產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健全城鄉統一的土地和勞動力市場、加快發展統一的資本市場、加快培育統一的技術和數據市場、建設全國統一的能源市場、培育發展全國統一的生態環境市場,持續優化生產要素配置。推進商品和服務市場高水平統一,促進商品要素資源在更大范圍內暢通流動,加快建設高效規范、公平競爭、充分開放的全國統一大市場。健全市場化要素價格形成和傳導機制,暢通要素流動渠道,保障不同市場主體平等獲取生產要素。創新生產要素配置方式,讓各類先進優質生產要素向發展新質生產力順暢流動。

  健全要素參與收入分配機制。更好體現知識、技術、人才的市場價值,形成長期穩定發展預期,激發勞動、知識、技術、管理、資本和數據等生產要素活力,激發各類經營主體的內生動力和創新活力。深刻認識把握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資本特性和行為規律,充分發揮其作為重要生產要素的積極作用,同時科學設置“紅綠燈”,健全事前引導、事中防范、事后監管相銜接的全鏈條監管體系,依法規范和引導資本健康發展,防止資本無序擴張。

  弘揚企業家精神。企業家是經濟活動的重要主體。市場活力來自于人,特別是來自于企業家,來自于企業家精神。激發市場活力,就是要把該放的權放到位,該營造的環境營造好,該制定的規則制定好,讓企業家有用武之地。要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支持民營企業發展,依法保護企業家的財產權和創新收益,消除他們的后顧之憂,激發他們的創新激情,推動企業家積極投身創新事業。要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營造激勵企業家干事創業的濃厚氛圍。要營造好的政策和制度環境,讓國企敢干、民企敢闖、外企敢投。

  生產要素更為全面、深入地市場化配置,才能為各種新產業新業態提供前所未有的發展空間。隨著民法典的施行,土地產權體系更加健全,同權同價、流轉順暢、收益共享的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制度在法律上已經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加快形成;農村土地“三權分置”改革深入推進,土地經營權流轉、抵押融資在制度上成為可能;土地、海域使用權立體分層設權,海域使用權、無居民海島使用權、采礦權流轉等制度日益完善。資本市場基礎制度建設不斷推進,以信息披露為核心的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落地,面向小微企業和民營企業的金融服務供給逐步加強。為回應互聯網與經濟社會各領域深度融合的發展趨勢,數據、網絡虛擬財產保護等寫入民法典,數據與個人信息的界限進一步厘清,政府數據開放共享水平大幅提升,為數據作為生產要素進入市場拓寬了渠道。“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弘揚企業家精神”被公司法納入立法目的并貫穿全文。應當以完善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為重點,以促進產權有效激勵、要素自由流動、價格反應靈活、競爭公平有序、企業優勝劣汰為目標,切實將相關法律規定落到實處,持續清理法規規章規范性文件及行政執法中對各類要素、資源和服務流轉的隱性限制,著力提高全要素生產率。

  

  三、完善公平競爭市場機制,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

  公平是市場主體積極參與競爭、充分發揮活力、實現優勝劣汰的基本前提。公平競爭是高標準市場體系的基本要求,是有效發揮法治“穩預期”保障作用的集中體現。

  實行平等的市場準入制度。嚴格落實“全國一張清單”管理模式,嚴禁各地區各部門自行發布具有市場準入性質的負面清單,維護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的統一性、嚴肅性、權威性,保障各類市場主體依法平等進入負面清單以外的行業、領域和業務。進一步精簡市場準入行政審批事項,不得額外對民營企業設置準入條件。全面落實放寬民營企業市場準入的政策措施,全面排查、系統清理各類顯性和隱性壁壘。在電力、電信、鐵路、石油、天然氣等重點行業和領域,放開競爭性業務,進一步引入市場競爭機制。在基礎設施、社會事業、金融服務業等領域大幅放寬市場準入。

  完善公平競爭制度。堅持對各類市場主體一視同仁、平等對待,反對壟斷和不正當競爭,反對地方保護和行政壟斷,為民營企業開辟更多空間。實施公平統一的市場監管制度。依法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加快清理與企業性質掛鉤的行業準入、資質標準、產業補貼等規定和做法,完善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的市場環境,增強市場監管制度和政策的穩定性、可預期性。細化明確行政執法程序,規范執法自由裁量權,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推進產業政策由差異化、選擇性向普惠化、功能性轉變。完善壟斷性中介管理制度,清理強制性重復鑒定評估。破除招投標隱性壁壘,不得設置與業務能力無關的企業規模門檻和明顯超過招標項目要求的業績門檻等。

  健全社會信用制度。全面深化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形成覆蓋全部信用主體、所有信用信息類別、全國所有區域的信用信息網絡。建立健全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全面推廣信用承諾制度。健全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機制,完善信用修復機制和異議制度,規范信用核查和聯合懲戒。

  市場監管領域一系列法律法規的修訂,確立了各類市場主體尤其是民營經濟、外資企業打破各類“玻璃門”、公平公正參與各類市場競爭的格局。要完善各類市場主體公平競爭的法治環境,進一步提升公平競爭機制法治化水平,消除各種市場壁壘,以保護產權、維護契約、統一市場、平等交換、公平競爭、有效監管為導向,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律制度,將實踐中的成熟做法及時上升為法律制度。全面梳理修訂涉企法律法規,持續破除影響平等準入的壁壘,真正實現機會平等、公平進入、有序競爭。

  

  四、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

  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既“放得活”又“管得住”。營商環境的優劣直接影響到市場主體的發展狀況乃至企業的生死存亡。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充分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根本上是要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深化要素市場化改革,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其目的也在于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

  堅持平等法律保護。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法治化環境最能聚人聚財、最有利于發展。各類市場主體最期盼的是平等法律保護。法治化營商環境,根本上是要堅持平等保護。要實施好民法典和相關法律法規,依法平等保護國有、民營、外資等各種所有制企業產權和自主經營權,完善各類市場主體公平競爭的法治環境。把平等保護貫徹到立法、執法、司法、守法等各個環節,依法平等保護各類市場主體產權和合法權益。嚴厲禁止濫用查封、扣押、凍結財產等強制措施,把民事糾紛刑事化,搞選擇性執法、偏向性司法。

  持續推進政府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政府作為市場規則的制定者、市場公平的維護者、公共服務的提供者,應當更加尊重市場經濟一般規律,最大限度減少政府對市場資源的直接配置和對微觀經濟活動的直接干預。要持續推進簡政放權,全面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持續精簡涉企經營許可事項,努力壓縮各類審批、登記、備案時限,通過網上辦理、“最多跑一次”等,促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支持企業更好參與市場合作和競爭。要堅持法治思維、增強法治觀念,嚴格規范行政執法,理順市場監管體制,加強事中事后監管,依法調控和治理經濟。要全面構建親清政商關系。各級領導干部要光明磊落同企業交往,了解企業家所思所想、所困所惑,涉企政策制定要多聽企業家意見和建議,同時要堅決防止權錢交易、商業賄賂等問題損害政商關系和營商環境。

  堅持在法治基礎上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要完善公開透明的涉外法律法規體系,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維護外資企業合法權益,用好國內國際兩類規則。要主動對接、積極吸納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提升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水平,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要對標國際先進水平,把自由貿易試驗區等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有效舉措和成熟經驗及時上升為法律,打造開放層次更高、營商環境更優、輻射作用更強的對外開放新高地。在擴大開放中推進涉外法治建設,不斷夯實高水平開放的法治根基。

  民法典以是否觸及公序良俗作為國家干預市場的基本判斷標準,強調國家干預應當按照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權限和程序來進行。應當加強對涉及優化營商環境的法規規章備案審查,進一步鞏固已有改革成果,全面清理現行法律中各類行政備案、登記,嚴禁以備案、登記為名行許可之實,對新設行政許可應當以公序良俗為依據進行必要性和合理性審查,實現“應放盡放”。應當將行之有效并可長期堅持的做法逐步上升為制度規范,對各類審批的許可要件、法律效果、具體程序等進行全面規定,制作詳實具體的權力清單并對外公示,嚴格規范行政機關自由裁量權。應當進一步完善經濟領域刑事立法、及時廢止不適應改革進程的罪名,嚴格規范刑事法律中的“空白罪狀”,明確民事糾紛、行政違法和經濟犯罪的界限,嚴格區分違法所得和合法財產,進一步完善執法司法活動中對企業家財產權、創新權益和自主經營權保護的長效機制,切實克服地方保護主義,統一、細化裁判標準。對于行政機關在經濟領域的不作為、亂作為,應當充分發揮檢察監督和審判監督的功能,守好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

  〔本文系研究闡釋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22AZD093)的研究成果〕

  

  作者:中央財經大學法學院院長,第十屆全國杰出青年法學家

亚洲国产欧美久久,欧美1区免费,欧美精品一区二区在线播放,亚洲欧美日韩精品
>

全文
搜索

關注
微信

關注官方微信

關注
微博

關注官方微博

網絡
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