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4-04 來源:民主與法制周刊 責任編輯:lh
劉?捷
習近平法治思想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的重大創新發展,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新時代全面依法治國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近年來,杭州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四個杭州、四個一流”要求,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全面深化高水平法治杭州建設,著力打造良法善治的“新天堂”,堅持在法治軌道上推進世界一流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建設,向著成為中國式現代化城市范例不斷邁進。
一、堅持正確方向,堅定不移走中國式法治現代化道路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之魂,是我們的法治同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法治最大的區別?!雹冱h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杭州在法治建設過程中,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指導,始終堅持黨領導立法、保證執法、支持司法、帶頭守法,推動實現杭州良法善治的深刻變革。
習近平法治思想是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中國化時代化的最新成果。習近平法治思想堅持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對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規律進行深邃思考和科學判斷,強調依法執政、依憲執政,不斷提高黨運用法治方式領導和治理國家的能力,開創了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發展新境界,為全面依法治國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力量、系統的理論指導、科學的頂層設計,是當今時代最現實、最鮮活的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為中國式法治現代化行穩致遠提供了思想指引。在中國式法治現代化背景下建設法治杭州,必須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在感受真理力量、吃透基本精神、把握核心要義上下功夫,在中國式法治現代化新征程上踔厲奮發、勇毅前行。
黨的領導制度化法治化是推進中國式法治現代化的必經之路。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健全黨領導全面依法治國的制度和工作機制,推進黨的領導制度化、法治化,通過法治保障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有效實施。”②實現黨的領導制度化、法治化,直接關系實現黨的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近年來,杭州市委始終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把黨的領導貫徹到法治建設全過程和各方面,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作用,帶頭依憲執政、依法執政,將法治建設納入黨委工作重要議事議程,把中心工作作為法治建設的大平臺、試金石和活教材,為推進法治杭州建設提供強有力的政治保證。堅持把人大、政協、政法工作納入黨委工作總體布局,健全黨委領導人大、政協、政法工作的各項制度。堅持把制度治黨貫穿全面從嚴治黨全過程、各方面,加強黨內法規建設,出臺杭州市黨政主要負責人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實施細則,完善杭州市委議事規則,健全議事決策機制,全面落實憲法宣誓制度,健全市委工作機關承擔行政管理職責的規則和程序,完善黨委(黨組)依法決策機制,推進黨的領導制度化、法治化,不斷提高依規治黨、依法執政水平。
中國式法治現代化杭州實踐是深入推進“八八戰略”的時代要求。習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間制定“八八戰略”,作出建設“法治浙江”重大決策部署,率先開啟法治中國建設在省域層面的探索,并對杭州的法治建設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杭州“認真落實各項舉措,積極推進法治建設,力爭走在全省前列”。今年是“八八戰略”實施二十周年,從更寬視野、以更大力度、在更高水平上推進法治建設,是新的歷史背景下忠實踐行“八八戰略”、奮力打造“重要窗口”的新要求新篇章。杭州堅持把法治杭州建設作為深入實施“八八戰略”、建設“法治浙江”的重要內容,著力提升一流法治化營商環境、數字化牽引法治建設水平,探索創新法治保障全過程人民民主、共同富裕制度體系建設,推動良法善治促發展,全面提升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各個領域的法治化水平。
二、堅持系統推進,加快構建完善的市域現代法治體系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全面依法治國是一個系統工程,要整體謀劃,更加注重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雹酆贾輬詻Q按照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的要求,扎實做好依法治市各項工作,加快構建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相銜接、與數字時代相適應的市域現代法治體系,走出了一條新時代的數字化治理之路。
一是深入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持續發揮立法的引領作用。堅持科學立法,在重要立法項目制定過程中實行“雙組長”制、“專班”制和“兩審三表決”“三審四表決”制,推進立法精準選題、精良設計、精煉表達,有效提升立法質量。完善政府立法“基層聯系點”工作機制,確定24家“立法工作民營企業聯系點”。堅持民主立法,通過代表在線、基層單元等平臺征求立法意見,積極回應人民群眾對立法工作的新要求新期待,有效拓寬各級人大代表參與立法的渠道和途徑,實現開門立法、問法于民。堅持特色立法,主動適應改革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積極探索地方自主性先行性立法的高效途徑,聚焦經濟高質量發展、城市精細化治理、文化自信自強、民生福祉增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等重點領域開展前瞻性立法,并以“小切口”立法推進制度創新,探索形成一批具有杭州特點的創制性立法成果。近年來,先后制定和修訂杭州市社會信用條例、杭州市西湖龍井茶保護管理條例、杭州西溪國家濕地公園保護管理條例、杭州市燃氣管理條例、杭州市大型群眾性活動安全管理規定、杭州市無障礙環境建設和管理辦法等地方性法規9件、地方政府規章7件,廢止6件。
二是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深入推進法治政府建設。依法規范行政權力、全面建設法治政府是習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間推進“法治浙江”建設的關鍵舉措。近年來,杭州以數字化推動法治政府建設,“依托城市大腦推進法治政府數字化轉型”被評為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范項目,開發重大行政決策管理系統、“智慧復議”平臺,在全省首推電子執法證,違法建筑查處“一件事”閉環治理應用、執法監管“一件事”協同應用、重大行政決策數字化運行管理應用等被評為全省數字法治、數字司法好應用。開展基層行政執法規范年行動,首創專項行政執法監督報備制度以及行政執法“公述民評”,在全省率先出臺《杭州市行政賠償和追償辦法》《杭州市行政執法盡職免責和容錯糾錯實施辦法(試行)》,強化法院、檢察院與市場監管、應急管理、規劃、城管、司法行政等各部門協同,加強對食品藥品、公共衛生、環境保護、?;?、安全生產、勞動保障、交通運輸、地方金融、教育培訓等重點領域的執法監管。
三是嚴格公正司法,著力提升司法權運行績效。公正司法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杭州優化審判執行程序,開展審級職能定位改革全國首批試點,率先在全省對部分行政案件實行異地交叉管轄,率先提級審理首例民事案件,率先報請提級管轄一起執行分配方案異議之訴案件,超12個月長期未結案降至歷史最低水平。提升司法監督水平,率先研發“鳳凰智審”系統,上線“跨境貿易司法解紛平臺”,實現庭審情況智能巡查、審判活動在線監管、關聯案件智能推送、裁判偏離自動預警,實現“一屏看全市、一網管全程”。推進綜合配套改革,充分發揮審級制度訴訟分流、職能分層和資源配置的功能,加快構建規范化、多元化、公開化、精細化的辦案流程體系,統一規范證據規格標準和法律適用,深入推進公安機關大部門大警種制改革,完善司法行政系統機構職能體系。
四是加大全民普法力度,推動形成明德守法的社會風尚。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開展憲法宣傳教育是全面依法治國的重要任務。④杭州充分利用新中國第一部憲法起草地這一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五四憲法”歷史資料陳列館的重要指示精神,迭代升級憲法宣傳教育的理念方法、載體機制,更好發揮陳列館獨特陣地作用,繼續打造一批憲法公園、憲法場館,深入開展憲法宣傳教育活動,積極開展“憲法進企業、進農村、進機關、進校園、進社區、進軍營、進網絡”主題宣傳活動,在全社會深入開展尊崇憲法、學習憲法、遵守憲法、維護憲法、運用憲法的宣傳教育活動,普及憲法知識,弘揚憲法精神,樹立憲法權威。同時,扎實推進全民普法,堅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為法治杭州建設的長期基礎性工作,進一步健全普法宣傳教育機制,創新普法宣傳方式,加強普法講師團、普法志愿者隊伍建設,推動敬畏法律、嚴守法度成為廣大人民群眾的共同追求。
三、堅持改革創新,努力開創各領域法治建設新局面
杭州市以數字化改革為牽引,不斷創新思路和方法,以深化法治實踐、創新社會治理的實際行動,著力打造具有杭州特色的法治品牌、法治樣本。
一是聚焦發展痛點,打造國內最優營商環境。市場經濟越完善,越要有法治護航;改革開放越深入,越要有法治引領。法治化環境最能聚人聚財、最有利于發展。杭州針對企業發展中的難點痛點,錨定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目標,持續優化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制度供給。設立杭州知識產權法庭,積極爭取設立杭州知識產權法院,自2017年設立以來,審結各類知識產權案件1.5萬余件,其中80%案件系疑難復雜的專利技術案件,約占浙江省2/3以上,加強知識產權法治保障,形成支持全面創新的法治環境。設立杭州破產法庭,爭取設立杭州破產法院,加大破產司法服務力度,積極穩妥地拓展破產辦理一體化平臺,完善破產快速審理機制,為困境企業的“破”與“救”提供司法助力,有效服務實體經濟產業升級。加快建設信用杭州,固化提升“企業復工數字平臺”的信用承諾實踐,依托杭州市政商“親清在線”系統,加大政府政策兌現力度,放大信用示范效應,完善社會信用體系,鞏固全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范城市創建成果,使杭州成為“最講信用的城市”。健全民營企業平等保護機制,破除制約民營企業發展的各種壁壘,堅決把“一碗水端平、一把尺子量到底”落實到產權保護、市場準入、要素分配、參與競爭各個方面,讓各種所有制企業享受一視同仁的待遇,讓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競相迸發。
二是聚焦新興領域,助力高水平重塑全國數字經濟第一城。數字經濟是決定未來國際競爭力的關鍵賽道,也是最具創新性成長性的新經濟業態。杭州充分發揮全球數字經濟發軔地和發展高地優勢,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法治建設深度融合,提供了數字經濟法治化改革的杭州樣本。加強在線權益司法保護,鞏固互聯網司法治理全國先發優勢,設立和深化國內首家互聯網法院試點,成立杭州互聯網仲裁院和全國首家互聯網公證處,持續推動數字法治建設,創新全流程在線審理,審結“元宇宙第一案”,合理確立“智能機器人直播”“5G云游戲”等新型知識產權認定標準,積極探索網絡游戲飾品、購物平臺虛擬權益等司法保護新路徑,包容審慎、合理界定“算法檢索服務”“平臺數據監測”等技術應用邊界,率先形成數字產權確權標準、平臺治理規則、新型財產交易秩序等數字社會行為準則,為激發數字創新活力提供了司法保障。推動平臺經濟規范健康發展,學深悟透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推動平臺經濟規范健康持續發展、依法規范和引導資本健康發展的重要論述精神,健全平臺經濟工作協調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動促進平臺經濟健康高質量發展實施意見等政策落地,迭代新電商扶助政策,加大直播經濟、共享經濟支持力度,創新運用合規指南、行政指導、行業公約、公開承諾、約談告誡等預防提醒機制,引導平臺經營者依法競爭、合規經營,在引領發展、創造就業、國際競爭中大顯身手。推進網絡空間法治化,制定涉網管理部門網上監管事項權責清單,明確公共數據平臺建設規范,建立公共數據充分共享機制、收集歸集規則、有序開放制度,構建貫通“捉謠”“辟謠”“打謠”閉環管理機制,不斷凝聚網絡依法治理的社會力量。
三是聚焦基層治理,打造市域社會治理現代標桿城市。2003年,習近平同志在杭州市余杭區調研時,對基層民主法治建設提出“完善村黨組織領導下的村民自治,整體提高農民的民主法治意識”的明確要求。這些年來,杭州市持續推進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數字賦能基層治理,以法治手段推進組織機制、方式流程、手段工具全方位和系統性重塑,健全“四治融合”基層治理體系,逐步健全矛盾糾紛化解體制機制。首創“小腦+手腳”智治體系,迭代升級“一中心四平臺一網格”治理體系,深化“大綜合一體化”行政執法改革,大力推動執法力量、執法事項重心下移,有效推行“監管執法一件事”場景應用和“綜合查一次”監管模式,推動市縣鄉“平戰一體”指揮體系向村(社區)“一貫到底”,不斷提升全市治理網格化管理、精細化服務、信息化支撐水平。首創“共享法庭”2.0版,在全省率先開發建成“管用、好用、愛用”集成應用2.0平臺,迭代建成“共享法庭”3495個,打造一站式服務、一站式多元解紛、一站式基層治理的最小支點,指導調解79080件次,化解糾紛53498件,發布普法資源12480條,以“小支點”撬動基層社會“大治理”,建設法治社會、打造法治鄉村的最小單元,推動基層形成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環境。
四、堅持法治為民,讓法治成為共同富裕幸福杭州建設的堅強保障
法治的根基在人民。人民權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權威要靠人民維護。法治杭州建設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把體現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維護人民權益、增進人民福祉落實到法治建設各個方面,讓人民群眾切實感受到公平正義就在身邊。
一是深入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杭州依法保障全過程人民民主實踐,推進人大代表聯絡站、街道居民議事會議、“請你來協商”、委員工作站、民生議事堂等載體建設,深化民生實事項目人大代表票決制,充分發揮人民政協專門協商機構作用,構建協商議政、民主監督、凝聚共識、服務群眾有效機制,推動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不斷擴大人民有序政治參與。立法聯系點是百姓與立法機關之間的“直通車”,杭州設立了26家基層立法聯系點,強化人大代表聯絡站民主民意表達功能,使立法的“觸角”向更廣更深處蔓延,使人民群眾的利益訴求被原汁原味反饋到立法機關、合理性的意見和建議在立法中得到充分體現,讓每部地方性法規都滿載著熱騰騰的民意。
二是提供便捷高效執法司法服務。高水平建設現代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健全“切實解決執行難”長效機制,不斷完善便民、利民、親民的執法司法工作體系,切實解決老百姓打官司難問題,上線的智能送達平臺,送達時間由3~10天縮短至6個小時以內,涉企案件平均耗時較改革前縮短117天,當事人、律師足不出戶就可進行24小時網上立案、網上開庭(異步審理)。嚴厲打擊涉眾型違法犯罪,深入開展“法助共富、法護平安”專項行動,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斗爭,著力防范化解金融、房地產等重點領域風險,依法懲治食藥環等領域違法犯罪行為,讓人民群眾切實感受法治保障就在身邊。
三是固化互動聯系群眾渠道。人民群眾對法治建設的參與程度,直接影響著法治發展的進程及其廣度和深度。杭州堅持“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民有所呼、我有所為”,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與人民群眾互動聯系的意見》,走好新形勢下黨的群眾路線,形成與群眾良性互動機制,建好“民呼我為”數字平臺,充分發揮“民呼我為”平臺中樞作用,優化“12345”服務功能,整合網絡問政平臺,建立面對面問政的長效機制,暢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更好把握人民意愿、尊重人民創造、集中人民智慧、激發全社會活力,讓人民群眾成為法治建設最廣參與者、最大受益者和最終評判者。
五、堅持強基固本,持續提升法治素養和依法履職能力
各級領導干部和法治工作者在推進法治杭州建設方面肩負著重要責任,必須切實提高法治素養和能力。
一是在理論學習中培養法治意識。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領導干部要做學法的模范,帶頭了解法律、掌握法律。⑤杭州積極加強公職人員學法用法教育,落實部門主要負責人政府常務會議講法制度,堅持和完善領導干部任前法律知識考試制度,通過黨委(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學法、政府常務會議學法、國家工作人員法治培訓、執法人員法治培訓等形式,推動各級領導干部帶頭尊法、學法、守法、用法,尊崇法治、敬畏法律,了解法律、掌握法律,系統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重點學習憲法、行政訴訟法以及本行業本領域的法律法規等,全面深刻理解自身崗位責任與義務,不斷提升依法履職能力。
二是在科學決策中強化法治思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領導干部要把對法治的尊崇、對法律的敬畏轉化成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⑥杭州堅持把法治監督作為黨和國家監督體系的重要內容,建立政法單位執法監督工作聯席會議制度、民商事案件監督十項工作機制,督促各級領導干部牢記“權不能大于法”的基本行為準則,做到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想問題、作決策、辦事情的能力,養成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行為習慣,以法律為準繩分析利弊、考量對錯,確保決策程序符合規定、決策內容依據充分、決策結果公平正義,不斷提升行政決策公信力和執行力。
三是在實踐運用中提高能力水平。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一支德才兼備的高素質法治隊伍至關重要。”⑦杭州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對法治專門隊伍提出的“革命化、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和“忠于黨、忠于國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要求,堅持把政治標準放在首位,堅持嚴管厚愛結合、約束激勵并重,加強實踐鍛煉、專業訓練,加強干部斗爭精神和斗爭本領養成,加強“楓橋式”公安派出所、司法所、人民法庭、檢察室建設,探索建立法律職業從業者之間良性流動和開放的人才吸納機制,不斷提高法治專門隊伍的專業技能和素養,為推進法治杭州建設提供強大可靠的人才保障。
作者: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