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件系統:
用戶名: 密碼:
2025年08月16日 星期六
2025年08月16日 星期六
位置: 首頁 》《習近平法治思想研究與實踐》??? 》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 》專題報道 》2022年 第47/48期 12月
加強人權法治保障?推動人權事業全面發展

時間:2022-12-31   來源:民主與法制周刊  責任編輯:lh

加強人權法治保障?推動人權事業全面發展

王利明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堅持走中國人權發展道路,積極參與全球人權治理,推動人權事業全面發展。人權反映了人類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七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尊重和保障人權是中國共產黨人的不懈追求?!薄包h的百年奮斗史,貫穿著黨團結帶領人民為爭取人權、尊重人權、保障人權、發展人權而進行的不懈努力?!睂崿F人民充分享有人權是人類社會的共同奮斗目標。人權保障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當今世界,促進人權事業的發展已成為人類社會的共識,對人的尊重和保護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尊重和保障人權既是我國憲法確立的一項基本原則,也是國家和社會的基本責任。按照黨的二十大報告要求,只有切實加強人權法治保障,才能推動人權事業全面發展。

  

  一、新時代人權法治保障事業的歷史性成就

  進入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戰略高度,就如何發展人權事業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強調走中國人權發展道路,奉行以人民為中心的人權理念,始終把生存權、發展權作為首要的基本人權,堅持把人權的普遍性原則同中國實際相結合,構建了中國特色人權理論。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保障公民人身權、財產權、人格權,保障公民參與民主選舉、民主協商、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等基本政治權利,保障公民經濟、文化、社會、環境等各方面權利”①。這一論述清晰地闡明了人權的主要內容,即人權包括基本民事權利、基本政治權利和經濟文化社會環境權利等三部分內容,人身權、財產權、人格權這些基本民事權利也是人權的重要組成。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把尊重和保障人權作為治國理政的一項重要工作,領導全國人民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不斷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教育體系、社會保障體系、醫療衛生體系,有力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推動我國人權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在全面依法治國偉大實踐中,黨中央高度重視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加強人權保障,把尊重和保障人權貫穿立法、執法、司法、守法各個環節,構建起了對人權的全方位、全鏈條保障體系。

  第一,切實保護公民的人身權、財產權、人格權。民法典的頒布實施,使得廣大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是我國人權事業發展進程中的重大成就。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七次集體學習時指出,法治是人權最有效的保障。我們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障公民人身權、財產權、人格權,不斷提升人權法治化保障水平。這一重要論述為準確認識基本民事權利保障與人權事業發展的關系提供了重要指導。習近平總書記將基本民事權利置于各類人權之首,充分表明這類人權的重要性,需要對其充分保障。無論是中外社會實踐還是理論,人權的內涵和外延不斷擴張,從個體到集體,從物質到精神,但無論如何發展,基本民事權利都是人權的重要組成。首先,生命和健康是第一位的。天地之間,唯人為貴,人之所貴,莫過于生?!捌ぶ淮?,毛將焉附”,沒有生命健康,其他人權都將化為烏有。在生命、健康與其他權利發生沖突時,其他的權利都要退居其次。其次,財產權反映了人民群眾最基本的物質需求。沒有財產權談不上人權,在財產權缺乏保障、食不果腹的年代,何談其他權利?生存是享有一切人權的基礎,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權,而財產權保護是最大的民生?!皞}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秉h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賦予農民更加充分的財產權益”“加強知識產權法治保障”,都宣示對財產權的保護。最后,基于人身自由和人格尊嚴產生的人格權,在現代社會中占據了重要的位序,保障人格權,順應了人民對高品質美好生活的期待,不斷滿足了人民日益增長的多方面的權利需求。人不僅要生活,而且要有尊嚴地生活?;ヂ摼W、大數據、高科技時代,科技進步和科技發展威脅著個人隱私、個人信息等人格權益,人格權的保護比任何時候都要重要。因此,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加強個人信息保護,充分回應了時代需要。

  第二,落實“全過程人民民主”,保障公民依法享有的政治權利。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我們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全面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全面推進,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廣泛開展,人民當家作主更為扎實”“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深入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總體格局基本形成”。在推進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過程中,公民的政治權利有了更進一步的保障。健全憲法實施和監督制度,加強合憲性審查和備案審查,發揮憲法在保障人權方面的根本性作用。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追求社會正義,讓執法正義成為“看得見的正義”。推進司法體制改革,破解影響司法公正的深層次問題,司法質量、效率和公信力逐步提升,司法權威性也得到進一步提高。

  第三,保護公民的經濟、文化、社會、環境等權利,促進社會公平正義。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我們深入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續用力,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教育體系、社會保障體系、醫療衛生體系”“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共同富裕取得新成效”。

  應當看到,進入新時代以來,人民群眾對人權保障有更高的期待。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困擾中國幾千年的溫飽問題已經徹底解決。按照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在物質層面的需求得到滿足以后,精神層面的需求將大幅提高。因此,人民群眾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渴盼人權保障。一是對權利保障的期待更加強烈,二是期待權利保障的范圍更加寬泛,三是權利保障公正性、及時性的期待更為強烈。我國的立法、司法、執法,都應當回應人民群眾對人權保障的期待。面向未來,如何加強憲法實施和監督,將民法典關于人身權、財產權、人格權的保護性規定從“紙面上的權利”轉變為現實生活中的權利,仍然需要我們作出不懈的努力。

  

  二、堅定不移走中國人權發展道路

  中國人權發展道路必須堅持從我國實際出發。人權的發展性也暗含了人權的實現和發展需要立足于特定的社會經濟條件,不能超越特定的社會發展階段,否則就是空中樓閣。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權是歷史的、具體的、現實的,不能脫離不同國家的社會政治條件和歷史文化傳統空談人權?!雹诶纾鞣揭恍W者認為言論自由是絕對的,但事實上,任何國家都不存在絕對的言論自由,任何國家也不可能允許和接受絕對的言論自由。相反,人權保障必須與國情相結合,人權的發展總是和每個國家的歷史、經濟、時代和文化密切相關,中國的人權發展也是如此。

  走中國人權發展道路必須堅持尊重人民主體地位。人民性是中國人權發展道路最顯著的特征。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讓人民成為人權事業發展的主要參與者、促進者、受益者”“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③。說到底,保障人權就是為了人民、造福人民、保護人民?,F代法治的重要價值是公平正義,而只有讓人民群眾真正感受到公平正義就在身邊,才能使人們有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因此,要系統研究謀劃和解決法治領域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依法公正對待人民群眾的訴求,堅決杜絕因司法不公而造成傷害人民群眾感情、損害人民群眾權益的事情發生。對一切侵犯群眾合法權利的行為,對一切在侵犯群眾權益問題上漠然置之、不聞不問的現象,都必須依紀依法嚴肅查處、堅決追責。

  走中國人權發展道路必須堅持依法保障人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根本目的是依法保障人民權益?!雹芊ㄖ问侨祟愇拿鬟M步的標志,是現代社會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也是人權最有效的保障。我們要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把尊重和保障人權貫穿立法、執法、司法、守法各個環節,實現尊重和保障人權在立法、執法、司法、守法全鏈條、全過程、全方位覆蓋,人民各項權利得到充分保障,讓人民群眾在每一項法律制度、每一個執法決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加快完善體現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的法律制度,保障公民人身權、財產權、人格權,保障公民參與民主選舉、民主協商、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等基本政治權利,保障公民經濟、文化、社會、環境等各方面權利,不斷提升人權法治化保障水平。

  

  三、堅持不懈加強人權法治保障

  人權不是抽象的概念和空洞的口號,而應當成為廣大人民群眾看得見、摸得著的切身利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加強人權法治保障,要深化法治領域改革,健全人權法治保障機制。⑤法治的核心就是“規范公權、保障私權”,保護人權應當是其中應有之義。因此,在人權保障機制中,法治是關鍵。在新時代新征程上,加快推動人權事業全面發展,必須持之以恒加強人權法治保障。

  第一,加強人權的憲法保障。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2004年將“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寫入憲法,有效推動了憲法實施與人權實現之間的相互促進,極大提升了憲法在社會生活中的權威。推進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在這個過程中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堅持中國人權的法治化保障,必須加強憲法實施和監督。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憲法是每個公民享有權利、履行義務的根本保證”⑥。要加強合憲性審查和備案審查,切實保障公民的知情權、表達權、參與權、監督權等各項權利,健全人民當家作主制度體系,擴大人民有序政治參與,保證人民依法實行民主選舉、民主協商、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加強人民當家作主制度保障,堅持和完善我國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重要政治制度,支持和保證人民通過人民代表大會行使國家權力。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充分體現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權益、激發人民創造活力。只有在憲法規范、指導、保障下的全過程人民民主,才能使“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的原則具體落實。

  第二,堅持以良法保障人權。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充分保障人權。首先,要通過立法進一步加強人民當家作主制度保障,拓展民主渠道,豐富民主形式。其次,通過社會領域立法,堅持男女平等基本國策,保障婦女兒童合法權益,加強困難群體就業兜底幫扶,消除影響平等就業的不合理限制和就業歧視,促進殘疾人事業全面發展。第三,通過民法典配套法律制度的制定和實施,進一步加強對人身權、財產權和人格權的保護。最后,通過環境領域立法,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正如黨的二十大報告所指出的,我們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生態文明制度體系更加健全;生態環境保護發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我們的祖國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

  第三,深化人權的行政保障。行政權的行使與公民權益的維護具有最為密切的聯系,因此保障人權必須推進依法行政,轉變政府職能,優化政府職責體系和組織結構,提高行政效率和公信力,全面推進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要用法治將公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把保障人權作為行政裁量、行政處罰等各項行政執法活動的基本理念、重要標尺,不得違背法律法規隨意作出減損公民所享有的基本權利的決定。政府部門要依法履行職能、行使職權,保護民事權利不受侵犯,充分尊重人民群眾享有的基本民事權利。堅決防止利用刑事手段插手民事、經濟糾紛,防止將經濟糾紛當作犯罪處理,防止將民事責任變為刑事責任。罪與非罪界限要清,能通過民事法律手段妥善處理的社會糾紛、經濟案件,就盡量不使用刑事法律手段。

  第四,加強人權的司法保障。司法是維護社會正義、保障人權的最后一道防線。加強人權司法保障,通過法治構建社會公平正義,保障人權才能得到全面落實?!耙粋€案例勝過一沓文件”,要實施好民法典和相關法律法規,強化對廣大人民群眾的人身權、財產權、人格權的保護,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要嚴格公正司法,深化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全面準確落實司法責任制,加快建設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主義司法制度。要提高民事權利的保護水平和效率,暢通司法救濟渠道,統一法律適用標準。要準確把握和運用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落實“少捕慎訴慎押”刑事司法政策,對濫用查封、扣押、凍結財產等強制措施,把民事糾紛刑事化,搞選擇性執法、偏向性司法的,要嚴肅追責問責。

  第五,增強全民的人權觀念。通過普法增強全社會尊重和保障人權意識,引導全體人民尊法學法守法用法,在日常生活和社會交往中,培育出人權觀念。每個公民要做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也要樹立尊重他人人權,不得侵犯他人權利的理念,使全民守法、保障人權觀念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當今世界,促進人權事業的發展已成為人類社會的共識,對人的尊重和保護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進入新時代,踏上新征程,我們要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面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加快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加強人權法治保障,推動人權事業全面發展。

  

  作者:中國人民大學一級教授,中國法學會副會長




亚洲国产欧美久久,欧美1区免费,欧美精品一区二区在线播放,亚洲欧美日韩精品
>

全文
搜索

關注
微信

關注官方微信

關注
微博

關注官方微博

網絡
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