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7-28 來源:民主與法制周刊 責任編輯:編輯
黃文藝
高素質法治人才隊伍是全面依法治國的重要支撐,高素質法治人才培養是法治保障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站在全面依法治國、建設法治中國的戰略高度,深刻回答了為什么重視法治人才培養、培養什么樣的法治人才、怎么樣培養法治人才等重大問題,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時代性、標志性、原創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形成了科學化系統化的法治人才培養理論。
一、關于法治人才培養重要地位的原創性貢獻
習近平法治思想創造性提出法治人才培養是全面依法治國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是法治人才培養的第一陣地,更好發揮法學教育基礎性、先導性作用,建立健全法治隊伍在職教育培訓體系,推動構建新時代法治人才培養體系。
一是深刻指明了法治人才培養在全面依法治國中的重要地位。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面依法治國是一個系統工程,法治人才培養是其重要組成部分。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實施,法律的實施在于人。建設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實現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都離不開一支高素質的法治工作隊伍。法治人才培養上不去,法治領域不能人才輩出,全面依法治國就不可能做好?!?/span>
二是深刻指明了高校在法治人才培養中的關鍵作用。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高校是法治人才培養的第一陣地”;“堅持從源頭抓起,加強和改進法學教育”;“更好發揮法學教育基礎性、先導性作用”;“要推進法學院校改革發展,提高人才培養質量”。這表明,高校是法治人才培養首要性的、決定性的環節,高校法學教育質量直接影響法治工作隊伍的素質,影響法治建設的質量和水平。
三是深刻指明了在職教育培訓在法治人才培養中的重要作用。習近平總書記在談到政法隊伍在職教育培訓時強調:“建立健全在職干警教育培訓體系,提高干警本領,確保更好履行政法工作各項任務?!薄罢ㄏ到y要把專業化建設擺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來抓。專業化建設要突出實戰、實用、實效導向,全面提升政法干警的法律政策運用能力、防控風險能力、群眾工作能力、科技應用能力、輿論引導能力?!?/span>
二、關于法治人才培養理念的原創性貢獻
習近平法治思想創造性提出法學教育要深入研究和解決好為誰教、教什么、教給誰、怎樣教的問題,確立了立德樹人、德法兼修、明法篤行的法治人才培養理念,強調打牢法學知識功底、加強道德養成、培養法治精神,努力培養造就更多具有堅定理想信念、強烈家國情懷、扎實法學根底的法治人才。
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了立德樹人、德法兼修、明法篤行的法治人才培養新理念:“希望我們的法學教育要堅持立德樹人,不僅要提高學生的法學知識水平,而且要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希望法學專業廣大學生德法兼修、明法篤行,打牢法學知識功底,加強道德養成,培養法治精神,而且一輩子都堅守,努力用一生來追求自己的理想?!?/span>
立德樹人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根本任務,是法治人才培養的根本理念。法治人才培養工作,應始終堅守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根本立場,以樹人為核心,以立德為根本,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努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德法兼修是德才兼備的育人理念在法治人才培養上的具體體現。法治人才培養工作,要堅持法律專業能力培養和法律職業精神塑造相結合,在法律專業教育中貫穿職業倫理教育,把真善美的種子播撒到學生心中,使學生成為有大愛大德大情懷的法律人。
明法篤行是知行合一的教育傳統在法治人才培養上的具體體現。法治人才培養工作,既要努力引導學生把握法律、法治、法理的基本概念和精義,養成法律思維、法治思維、法理思維,沿著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的方向前進,又要努力引導學生培養剛健有為、自強不息的品質,踐行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精神,做到知行合一、表里如一。
三、關于法治人才培養機制創新的原創性貢獻
習近平法治思想深刻把握法治工作的政治性、業務性、實踐性,創造性提出處理好知識教學和實踐教學的關系,打破高校和社會之間的體制壁壘,推進法學教育工作者和法治實際工作者交流,有力推動構建符合新時代全面依法治國實踐需要的法治人才培養機制。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創新法治人才培養機制,努力培養造就一大批高素質法治人才及后備力量”;“研究謀劃新時代法治人才培養和法治隊伍建設長遠規劃,創新法治人才培養機制”。
一是正確處理政治性和業務性的關系?!胺ㄖ喂ぷ魇钦涡院軓姷臉I務工作,也是業務性很強的政治工作?!狈ㄖ稳瞬排囵B工作應堅持政治性和業務性相統一,把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學專業教育有機結合起來,切實提高法治人才的思想政治素質、業務工作能力、職業道德水準。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堅持用馬克思主義法學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全方位占領高校、科研機構法學教育和法學研究陣地;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培養造就熟悉和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法治人才及后備力量。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思想落實到各法學學科的教材編寫和教學工作中,推動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
二是正確處理知識教學和實踐教學的關系。知識教學和實踐教學是法治人才培養的兩個重要環節?!胺▽W學科是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法學教育要處理好知識教學和實踐教學的關系。學生要養成良好法學素養,首先要打牢法學基礎知識,同時要強化法學實踐教學?!备咝7▽W教育改革的一項重點任務,就是擴大法學實踐教學比重,讓法學專業學生有更多到實務部門鍛煉的機會,提高法律實踐操作能力。
三是正確處理教育機構和實務部門的關系。法學教育機構和法治實務部門是法治人才培養的兩支重要力量。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打破高校和社會之間的體制壁壘,將實際工作部門的優質實踐教學資源引進高校,加強校企、校地、校所合作,發揮政府、法院、檢察院、律師事務所、企業等在法治人才培養中的積極作用。從事法學教育、法學研究工作的同志和法治實際工作部門的同志,要相互交流、取長補短,把法學理論和司法實踐更好結合起來。實際工作部門要選派理論水平較高的專家到高校任教,參與人才培養方案制定、課程體系設計、教材編寫、專業教學,把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實踐的最新經驗和生動案例帶進課堂教學中?!秉h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健全政法部門和法學院校、法學研究機構人員雙向交流機制,實施高校和法治工作部門人員互聘計劃?!斗ㄖ沃袊ㄔO規劃(2020—2025年)》也強調,建立健全法學教育、法學研究工作者和法治實踐工作者之間雙向交流機制。
四、關于中國特色法學“三大體系”建設的原創性貢獻
習近平法治思想創造性地提出堅持從我國國情和實際出發,加強對我國法治的原創性概念、判斷、范疇、理論的研究,加快構建中國特色法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以下簡稱中國特色法學“三大體系”)建設,不能做西方理論的“搬運工”,而要做中國學術的創造者、世界學術的貢獻者。
習近平總書記精準指出了中國特色法學“三大體系”建設存在的突出問題:“學科結構不盡合理,法學學科體系、課程體系不夠完善;社會亟需的新興學科開設不足,法學學科同其他學科交叉融合還不夠,知識容量需要擴充;有的學科理論建設滯后于實踐,不能回答和解釋現實問題;有的教材編寫和教學實施偏重于西方法學理論、缺乏鑒別批判,對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研究不夠深入。”?針對這些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創造性地提出了“以我為主、兼收并蓄、突出特色”的方針,確立了自主性、原創性、標識性、繼承性、包容性的新思路。
一是自主性。構建自主性的中國哲學社會科學,不能跟在別人后面亦步亦趨。2022年,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時強調:“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歸根結底是建構中國自主的知識體系。”
二是原創性。中國法學有沒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歸根到底要看有沒有主體性、原創性。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加強對我國法治的原創性概念、判斷、范疇、理論的研究,加強中國特色法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建設?!?/span>
三是標識性。中國特色法學“三大體系”要創造出一系列能為國際社會所理解和接受的標識性概念、標識性理論、標識性范式。“我們要堅持從我國國情和實際出發,正確解讀中國現實、回答中國問題,提煉標識性學術概念,打造具有中國特色和國際視野的學術話語體系,盡快把我國法學學科體系和教材體系建立起來?!?/span>
四是繼承性。歷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華傳統法律文化,是中國特色法學成長發展的深厚基礎。加快構建中國特色法學“三大體系”,應當充分挖掘和汲取中國優秀傳統法律文化。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我們有我們的歷史文化,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能數典忘祖?!耙⒁庋芯课覈糯ㄖ苽鹘y和成敗得失,挖掘和傳承中華法律文化精華,汲取營養、擇善而用?!?/span>
五是包容性。加快構建中國特色法學“三大體系”,必須合理借鑒世界優秀法治文明成果。“對世界上的優秀法治文明成果,我們要積極吸收借鑒,但也要加以甄別,有選擇地吸收和轉化,不能囫圇吞棗、照搬照抄,否則必然水土不服?!?/span>
五、關于涉外法治人才培養的原創性貢獻
涉外法治人才培養是全球化時代中國法治人才培養的新任務。習近平法治思想以寬廣的全球視野把握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創造性提出加強涉外法治人才建設,建設通曉國際法律規則、善于處理涉外法律事務的涉外法治人才隊伍,更好服務對外工作大局。
一是創造性提出加強涉外法治人才培養的必要性和緊迫性。首先,這是增強國家核心競爭力的應有之義。法治是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內容?!皬膰H看,世界進入動蕩變革期,國際競爭越來越體現為制度、規則、法律之爭。”只有培養出一大批高素質涉外法治人才,才能在制度、規則、法律之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其次,這是開展涉外法治斗爭的必然要求?!霸趯ν舛窢幹?,我們要拿起法律武器,占領法治制高點,敢于向破壞者、攪局者說不?!薄坝械奈鞣絿乙試鴥确x對我國公民、法人實施所謂的‘長臂管轄’,在國際規則上是站不住腳的,但他們執意這樣做,我們必須綜合運用政治、經濟、外交、法治等多種手段加以應對?!边@就要求培養一大批善于運用法治手段開展涉外法治斗爭的法治人才。最后,這是提高我國在全球治理體系變革中的話語權和影響力的重要舉措?!耙e極推薦更多優秀涉外法律人才到國際經濟貿易組織、國際仲裁機構任職,主動參與并努力引領國際規則制定,推動形成公正合理透明的國際規則體系,提高我國在全球治理體系變革中的話語權和影響力。”
二是創造性提出涉外法治人才培養的主要目標。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建設通曉國際法律規則、善于處理涉外法律事務的涉外法治人才隊伍。從知識類別上看,涉外法治人才不僅要熟悉本國法規則、外國法規則,還要通曉國際法規則,成為掌握本國法、國別法、國際法等各類知識的綜合型法治人才。從業務能力上看,涉外法治人才需要具備法律外語交流、涉外法律事務談判、國際規則起草、涉外法律案件辦理等能力,從而能夠熟練處理各類涉外法律事務。
三是創造性提出涉外法治人才培養的重點任務。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加大涉外法學教育力度,重點做好涉外執法司法和法律服務人才培養、國際組織法律人才培養推送工作,更好服務對外工作大局?!备鶕@一重要論述,我國涉外法治人才培養的重點任務是培養涉外執法司法人才、涉外法律服務人才和國際組織法律人才。
四是創造性提出涉外法治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法治中國建設規劃(2020—2025年)》提出,完善高等學校涉外法學專業學科設置,加大涉外法治人才培養力度,創新涉外法治人才培養模式。高素質涉外法治人才培養需要經歷理論和實務、法律和外語、境內和境外等多種教學場景和培養環節。因此,涉外法治人才培養應采用“法學院校教學+法治實務部門實訓”“法律能力培養+外語能力培養”“境內學習+境外學習”等復合型培養模式。
六、關于法學專業教師隊伍建設的原創性貢獻
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時強調:“好的學校特色各不相同,但有一個共同特點,都有一支優秀教師隊伍。對教師來說,想把學生培養成什么樣的人,自己首先就應該成為什么樣的人。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迫切需要我們的教師既精通專業知識、做好‘經師’,又涵養德行、成為‘人師’,努力做精于‘傳道授業解惑’的‘經師’和‘人師’的統一者。”法學專業教師是法學教育事業發展的主力軍,肩負著培養高素質法治人才的重任。習近平法治思想堅持把法學專業教師隊伍建設作為基礎工作,創造性提出打造一支政治立場堅定、理論功底深厚、熟悉中國國情的高水平法學專家隊伍,強調法學專業教師要成為馬克思主義法學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的堅定信仰者、積極傳播者、模范實踐者。
一是政治立場堅定。這是對法學專業教師的政治要求?!胺▽W專業教師要堅定理想信念,成為馬克思主義法學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的堅定信仰者、積極傳播者、模范實踐者”。在法學教育和研究中,法學專業教師要自覺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堅決抵制西方“憲政”“三權鼎立”“司法獨立”等錯誤思潮。
二是理論功底深厚。這是對法學專業教師的專業要求。法學專業教師要向學生系統傳授法學專業知識,首先自己要具有深厚的法學專業功底,深入掌握習近平法治思想,全面掌握相關學科的專業知識,能夠正確認識和回答國際國內的重大法治問題。
三是道德情操高尚。這是對法學專業教師的品德要求。教師是全社會的品行之師。教師應該不斷提高自身道德修養,以模范行為影響和帶動學生,做學生為學、為事、為人的大先生,成為被社會尊重的楷模,成為世人效法的榜樣。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法學專業教師“要帶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追求言為人師、行為世范,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引導帶動學生”。
四是熟悉中國國情。這是對法學專業教師的實踐要求。法學專業教師要深入了解中國法治建設實踐,善于總結和提煉法治實踐智慧、實踐理性。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做好理論研究和教學的同時,深入了解法律實際工作,促進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法學教師參與法治實踐的機會比較多,對社會各個層面的感知比較豐富,要實事求是看待社會,多看主流和光明面,多用正能量鼓舞激勵學生?!?/span>
作者:《中國法學》雜志社總編輯,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