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7-28 來源:民主與法制周刊 責任編輯:編輯
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法治思想原創性貢獻?
奮力譜寫新時代國家安全依法之治新篇章
董經緯
時代是思想之母,實踐是理論之源。黨的十八大以來,在領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中,在新時代法治中國建設波瀾壯闊的實踐中,習近平總書記以馬克思主義政治家、思想家、戰略家的深刻洞察力和理論創造力,就全面依法治國提出一系列具有原創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創立了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新時代全面依法治國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國家安全機關身處偉大斗爭最前沿、第一線,始終牢記“兩個確立”、做到“兩個維護”,胸懷“國之大者”,持續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認真學習領會這一科學理論的原創性貢獻,不斷提升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開展斗爭、防范風險、解決問題、贏得勝利的能力和水平,加快服務構建與新發展格局相適應的新安全格局,奮力譜寫新時代國家安全依法之治新篇章,全力護航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一、把握政治和法治重大關系,為新時代國家安全依法之治指明正確方向
“壹引其綱,萬目皆張?!眹@正確處理政治和法治的關系,習近平法治思想原創性提出,法治當中有政治,沒有脫離政治的法治。每一種法治形態背后都有一套政治理論,每一種法治模式當中都有一種政治邏輯,每一條法治道路底下都有一種政治立場。這一重大論述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深刻揭示了政治和法治關系的本質,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把準了政治方向,明確了政治準繩。
堅持黨的領導。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處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地位。圍繞黨和法的關系這一根本問題,習近平法治思想原創性提出“黨的領導是我國社會主義法治之魂,是我國法治同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法治最大的區別”①;“要把黨的領導貫徹到依法治國全過程和各方面,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②。具體到國家安全領域,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堅持黨對國家安全工作的領導,是做好國家安全工作的根本原則。”③在習近平法治思想引領下,通過法治化、制度化方式,黨對國家安全工作的領導不斷鞏固加強。領導體制上,面對新形勢新任務,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成立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黨的十九屆三中全會決定組建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進一步加強黨中央對法治中國建設、對國家安全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為新時代全面依法治國、維護國家安全提供了堅強領導保證。國家立法上,堅持將黨的主張通過法定程序轉化為國家意志。201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法》頒布施行,為健全中國特色國家安全法律制度體系夯基壘石、立柱架梁,開啟國家安全法治建設的嶄新篇章。該法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確規定“堅持中國共產黨對國家安全工作的領導”,并落實到國家安全法治建設各領域全過程。黨內法規上,習近平法治思想原創性地將黨內法規體系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強調堅持依法治國與制度治黨、依規治黨統籌推進、一體建設,成為“中國之治”的獨特治理密碼。2018年,黨中央出臺《黨委(黨組)國家安全責任制規定》,夯實了各地區各部門維護國家安全的主體責任,形成了“全國一盤棋”的強大合力。2021年,黨中央出臺《中國共產黨領導國家安全工作條例》,系統回答了國家安全工作“誰來領導”“領導什么”“怎么領導”等重大問題,進一步從制度上強化了黨對國家安全工作的絕對領導。
堅持人民立場。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法治的根基在人民。習近平法治思想原創性提出“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根本目的是依法保障人民權益”④,首次提出“全過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深刻闡明了全面依法治國“為了誰、依靠誰”的根本問題。具體到國家安全領域,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堅持國家安全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⑤,原創性提出“以人民安全為宗旨”,明確了新時代國家安全工作的根本立場。堅持國家安全一切為了人民,堅持把體現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維護人民權益、增進人民福祉落實到新時代國家安全工作各領域全過程,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2021年9月25日,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經過不懈努力和堅決斗爭,被加拿大方面拘押1028天的孟晚舟平安回到祖國,這是中國的一次重大國家行動,是依法應對反制美國“長臂管轄”的一次重大勝利,充分彰顯了我們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以及堅決維護每一位中國公民合法權益的堅定決心和堅強意志。堅持國家安全一切依靠人民,貫徹黨的群眾路線,落實專群結合原則,始終把人民作為國家安全的基礎性力量,充分發揮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匯聚起維護國家安全的強大力量。2015年,作為貫徹落實反間諜法的具體舉措,國家安全機關首次開通12339舉報受理電話;2018年,首次開通互聯網舉報受理平臺網站。2021年,國家安全部首次單獨出臺部門規章《反間諜安全防范工作規定》;2022年,出臺第二部部門規章《公民舉報危害國家安全行為獎勵辦法》。這一系列創新舉措,是國家安全機關認真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的生動實踐,有力推動了筑牢全社會維護國家安全的“銅墻鐵壁”。
堅持中國道路。方向決定道路,道路決定命運。習近平法治思想原創性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是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成就和經驗的集中體現,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唯一正確道路”⑥;“我們要堅持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本質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法治領域的具體體現”⑦。這一重要論述,深刻指明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這件大事能不能辦好,最關鍵的是道路正確不正確、方向明確不明確。具體到國家安全領域,國家安全機關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忠誠信仰者、堅決捍衛者,始終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堅持走中國特色國家安全道路,堅決維護憲法確定的中國共產黨領導地位不動搖,堅決維護憲法確定的人民民主專政的國體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政體不動搖,堅決抵制西方所謂“憲政”“三權鼎立”“司法獨立”等錯誤思潮,堅決拿起法律武器打擊各類危害國家安全的活動、防范化解各種國家安全風險,確保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不被遲滯甚至中斷。
二、統籌發展和安全兩件大事,為加快構建新安全格局筑牢法治屏障
“居安思危,可無備御?!眹@運用法治保改革發展、促長治久安,習近平法治思想原創性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著眼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實現黨和國家長治久安的長遠考慮。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作出部署,既是立足于解決我國改革發展穩定中的矛盾和問題的現實考量,也是著眼于長遠的戰略謀劃”。立足新發展階段、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用好法治這一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統籌發展和安全、統籌傳統和非傳統安全、統籌維護和塑造國家安全,加快構建與新發展格局相適應的新安全格局。
統籌發展和安全,實現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動。發展和安全是一體之兩翼、驅動之雙輪。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統籌發展和安全,增強憂患意識,做到居安思危,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一個重大原則?!雹嘁褔野踩灤┑近h和國家工作各方面全過程,同經濟社會發展一起謀劃、一起部署,做到協調一致、齊頭并進。既通過發展提升國家安全實力,又深入推進國家安全思路、體制、手段創新,營造有利于經濟社會發展的安全環境。新時代,我們要在發展中更多考慮安全因素,努力實現發展和安全的動態平衡,全面提高國家安全工作能力和水平。要突出防范化解國家安全風險這一中心任務,強化全局思維、法治思維、底線思維,加強戰略性、系統性、前瞻性研究謀劃,深入思考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存在哪些重大風險,深入思考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風險的思路舉措,把防范化解重大風險工作做實做細做好,牢牢掌握國家安全工作主動權。
統籌傳統安全和非傳統安全,打好維護國家安全總體戰。當前,我國國家安全的內涵和外延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要豐富,時空領域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要寬廣,內外因素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要復雜,必須統籌兼顧、綜合施策,打好總體戰。牢牢抓住傳統安全領域不放??偟目?,政治、國土、軍事安全仍然是國家安全的重中之重,任何時候都必須抓住不放。堅持把維護國家政治安全特別是政權安全、制度安全放在第一位,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依法打擊各類危害政治安全活動,及時發現消除各種政治隱患,防止非政治性風險蔓延為政治風險,堅定維護國家政權安全、制度安全、意識形態安全。一段時期以來,面對美西方外部勢力策動港版“顏色革命”,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審時度勢、英明決斷,全國人大審議通過建立健全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的決定、完善香港特別行政區選舉制度的決定,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定香港國安法、修訂香港基本法附件一和附件二,有力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實現香港局勢由亂及治的重大轉折,為“一國兩制”行穩致遠奠定了堅實法治基石,充分彰顯了習近平法治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實踐偉力。加速向非傳統安全領域拓展。面對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交織疊加,各類非傳統安全領域的威脅和風險層出不窮,各種“黑天鵝”“灰犀牛”事件時有發生。在維護傳統安全的同時,我們要完整、準確、全面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加速拓展和完善科技、網絡、生態、資源、核、海外利益、太空、深海、極地、生物等非傳統安全領域、新興領域工作布局,全方位筑牢國家安全各領域法治屏障,更好運用法律武器應對各種國家安全風險和挑戰。
統籌維護和塑造,增強塑造國家安全態勢的能力。隨著我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我們要善于在變局中把握規律、在亂局中趨利避害、在斗爭中爭取主動,更加敢于運用、善于運用法律維護和塑造國家安全。堅決維護國家安全,加強國家安全執法,依法打擊各類危害國家安全違法犯罪活動,特別是危害國家安全的新主體新行為。深入貫徹實施國家安全法、反間諜法等法律法規,嚴密防范打擊敵對勢力分裂滲透顛覆破壞活動,堅定維護國家政權安全、制度安全、意識形態安全;深入貫徹實施數據安全法、網絡安全法等法律法規,及時發現風險隱患,依法加強安全監管,堅決防止神不知鬼不覺的“致命一擊”;深入貫徹實施反外國制裁法、出口管制法等法律法規,依法反制“長臂管轄”和單邊制裁,堅決捍衛國家利益,依法維護我國公民和企業正當權益。強化塑造國家安全,維護國家安全和塑造國家安全是統一的,塑造是更高層次、更具前瞻性的維護。面對前進道路上的各種風險挑戰,我們將以堅強決心、堅定意志、堅實國力為依托,在持續做好維護國家安全“一手”的同時,尤其注重加強塑造國家安全的“一手”,特別是善于綜合運用政治、經濟、外交、法治等多種手段加以應對,綜合運用立法、執法、司法等不同方式開展斗爭,不斷增強塑造國家安全態勢的能力。
三、堅持改革和法治一體推進,為實現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提供方法遵循
“治國無其法則亂,守法而不變則衰?!眹@協同推進改革和法治,習近平法治思想原創性提出“改革與法治如鳥之兩翼、車之兩輪”;“法治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首次提出“在法治軌道上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大命題。2020年12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就“切實做好國家安全工作”舉行第二十六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堅持推進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堅持以改革創新為動力,加強法治思維,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國家安全制度體系,提高運用科學技術維護國家安全的能力,不斷增強塑造國家安全態勢的能力。這一系列重大原創性理念,深刻闡明了改革和法治的辯證關系,為實現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提供了科學方法和重要遵循。
加快創新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雹嵋愿母飫撔聭兙帧㈤_新局,是時代要求、發展必然。新形勢下,隱蔽戰線要實現工作體系和能力現代化,必須堅持改革創新。更加依靠人才,聚焦打造“堅定純潔、讓黨放心、甘于奉獻、能拼善贏”干部隊伍要求,忠誠踐行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人民警察警旗授旗儀式上的重要訓詞精神,鞏固深化政法隊伍教育整頓、黨史學習教育成果,持續加強革命化、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建設,加速推進隱蔽戰線人才體系和能力現代化。更加依靠科技,堅持科技興警,大力構建現代化科技體系,大力推動自主創新,加快打造強大科技攻防能力,強化事關國家安全和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重大科技任務的統籌組織,不斷提高運用科技維護國家安全的水平。更加依靠法治,堅持“在法治下推進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準確把握“破”與“立”的辯證統一,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據。堅持“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始終“知責、明責、履責、盡責”,忠誠履行憲法法律賦予的職責使命,加快推進執法權運行機制改革,深化執法規范化建設,全面推進“職能明確、權責清晰、責任到人”,確保嚴格依照“三定規定”履職、依照制度辦事、依照責任落實。
加強戰略謀劃。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戰略問題是一個政黨、一個國家的根本性問題。戰略上判斷得準確,戰略上謀劃得科學,戰略上贏得主動,黨和人民事業就大有希望?!雹膺M入新時代,國家安全得到全面加強,正是在科學認識和把握戰略策略問題的基礎上,黨中央制定了一系列重大方針政策,推出了一系列重大舉措,戰勝了一系列重大風險挑戰,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2021年11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國家安全戰略(2021—2025年)》。這是黨和國家歷史上第一部“國家安全戰略”,也是首次實現國家安全戰略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同步,對加快實現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新形勢下,我們要把謀事和謀勢、謀當下和謀未來統一起來,高度重視和準確把握國家安全戰略策略問題,增強戰略的堅定性和策略的靈活性,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牢牢掌握維護國家安全的戰略主動權。
完善制度建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歷史和現實都表明,制度穩則國家穩,制度強則國家強?!?制度建設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長期性。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是國家安全制度及其執行能力的集中體現,推進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必須把制度建設作為一項基礎性工作,健全完善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國家安全法律制度體系。進入新時代,在習近平法治思想引領下,國家安全法律制度體系加速構建形成。國家安全法、反間諜法、國家情報法、反恐怖主義法、網絡安全法、生物安全法、數據安全法、反外國制裁法等20余部國家安全法律法規相繼出臺,為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新形勢下,我們要進一步深化國家安全制度建設,積極推進國家安全、科技創新、公共衛生、生物安全、生態文明、防范風險、涉外法治等重要領域立法,加強國家安全風險研判評估、防控協同、能力保障等制度機制建設,充分發揮制度指引方向、規范行為、提高效率、維護穩定、防范化解風險的重要作用。
四、立足國內和國際兩個大局,為人類法治文明和全球安全治理貢獻中國方案
“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眹@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習近平法治思想原創性提出“堅持統籌推進國內法治和涉外法治”“協調推進國內治理和國際治理”,創造性提出“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和“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全球安全觀,深入思考和科學解答了“世界怎么了、我們怎么辦”這一世界之問、時代之問,彰顯了大國領袖的世界胸懷和責任擔當。
統籌推進國內法治和涉外法治。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法治是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內容”?;“中國走向世界,以負責任大國參與國際事務,必須善于運用法治”?。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必須統籌推進國內法治和涉外法治,加快涉外法治工作戰略布局,掌握主動權。健全完善反制裁、反干涉、反制“長臂管轄”法律法規,推動我國法域外適用的法律體系建設,為我國涉外執法、司法活動提供法律依據,堅決拿起法律武器向破壞者、攪局者說不。必須協調推進國內治理和國際治理,綜合運用國際國內兩類規則,既堅持從我國實際出發,堅定不移走自己的路,同時要樹立世界眼光,更好把國內發展與對外開放統一起來,把中國發展與世界發展聯系起來,把中國人民利益同各國人民共同利益結合起來,積極參與國際規則制定,推動形成公正合理的國際規則體系。必須堅定維護以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為基礎的國際法基本原則和國際關系基本準則,根據事情的是非曲直決定自己立場,摒棄意識形態偏見和對立,堅決反對歪曲國際法,堅決反對以“法治”為名破壞國際公平正義、侵害他國正當權益,堅決依法反制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捍衛國家主權、尊嚴和核心利益。
統籌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僅需要安定團結的國內環境,而且需要和平穩定的國際環境。面對大發展、大動蕩、大變革的時代,全球安全問題聯動性、多樣性突出,國際熱點此起彼伏、持續發酵,恐怖主義、跨國犯罪、網絡安全、重大疫情、地區沖突等安全挑戰明顯上升。習近平總書記站在人類法治文明和全球安全秩序的制高點,圍繞構建普遍安全的人類命運共同體,創造性提出構建全球發展共同體、安全共同體、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核安全命運共同體、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海洋命運共同體等一系列重大倡議,推動完善全球安全治理體系。近期,在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十四次會晤、全球發展高層對話會、金磚國家工商論壇等重要活動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向國際社會發出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為破解發展難題、促進共同安全貢獻中國方案。我們要堅持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引領,高舉合作、創新、法治、共贏的旗幟,積極參與執法安全國際合作,共同打擊暴力恐怖勢力、民族分裂勢力、宗教極端勢力,推進國際共同安全。加強對外法治宣傳交流,講好新時代全面依法治國的成就和故事,更好展現前進中真實、立體、全面的法治中國,擴大中國法治影響力和感召力,增進國際社會對中國法治的認識和認同。
作者:國家安全部副部長,中國法學會副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