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7-08 來源:民主與法制周刊 責任編輯:編輯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全面推進涉外商事海事審判工作?
為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提供有力司法服務和保障
陶凱元
法治是治國之策、強國之基,是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內容,是我國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礎和保障。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全局和戰略高度定位法治、布局法治、厲行法治,把全面依法治國納入“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放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中來謀劃、來推進,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提出一系列重要舉措。在這一過程中,習近平總書記以馬克思主義政治家、思想家、戰略家的深刻洞察力和理論創造力,創造性地提出了關于全面依法治國的一系列具有原創性、標志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形成了習近平法治思想。2020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上強調,要堅持統籌推進國內法治和涉外法治。這一重要論述是習近平法治思想“十一個堅持”的重要內容之一,為人民法院涉外商事海事審判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人民法院涉外商事海事審判工作肩負著平等保護中外當事人合法權益,營造優質法治營商環境,護航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發展,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推動建設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新型國際關系的重要職能,在統籌推進國內法治和涉外法治中占有重要地位。人民法院必須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踐行習近平法治思想,充分發揮涉外商事海事審判職能作用,切實提高涉外執法司法質效,為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提供強有力的司法服務和保障。
一、堅持黨的領導,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
黨的領導是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根本保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唯一正確道路①。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的領導是我國社會主義法治之魂,是我國法治同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法治最大的區別。②人民法院必須始終堅持黨對涉外商事海事審判工作的絕對領導,全面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確保涉外商事海事審判工作的正確政治方向。
?。ㄒ唬﹫猿忠粤暯椒ㄖ嗡枷霝楦咀裱?/span>
習近平法治思想是順應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時代要求應運而生的重大理論創新成果,貫穿著堅定理想信念、鮮明人民立場、敏銳戰略眼光和宏大全球視野。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變,國際環境不穩定、不確定性明顯上升,全球性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廣泛深遠。習近平總書記著眼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強調統籌推進國內法治和涉外法治,強調法治在推進全球治理體系變革中的重要作用,提出運用制度規則協調各國關系和利益,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大理論觀點,飽含著對世界法治文明和時代命題的睿智思考和獨特創見。涉外商事海事審判要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指導,堅持把習近平法治思想貫穿到涉外商事海事審判工作全過程,深刻領會習近平法治思想的政治意義、理論意義、實踐意義和世界意義,保持戰略定力,增強憂患意識,依法公正審理各類涉外商事海事案件,開展國際司法交流與合作,積極向全世界宣介習近平法治思想,展示負責任大國和公平公正良好司法形象,防范化解各類法律風險和挑戰。
(二)堅持黨對涉外商事海事審判工作的絕對領導
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③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的領導是黨和國家事業不斷發展的‘定海神針’?!雹軋猿贮h的絕對領導,是人民法院抓好執法辦案的最高原則,是人民法院審判事業取得發展進步的根本保證。涉外商事海事審判是開展對外司法交流的重要窗口,是宣傳社會主義法治成果的重要方式,是黨領導下統籌推進國內法治和涉外法治的重要領域。在涉外商事海事審判中,要更加準確地把握黨的絕對領導的本質要求,更加深刻認識“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始終堅持黨的領導不動搖。
?。ㄈ﹫猿纸y籌推進國內法治和涉外法治
隨著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我們面臨的風險挑戰明顯增多,必將迎接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當前,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局面正在發生深刻變化,國際競爭越來越體現為制度之爭、規則之爭,部分國家以國內法名義對我國公民、法人實施所謂“長臂管轄”和單邊制裁,部分“一帶一路”參與國仍有戰爭或社會動亂,我國海外利益保護面臨諸多威脅,跨國糾紛數量日益上升,所涉法律問題日趨復雜。習近平總書記在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5周年座談會上指出,要高度重視境外風險防范,完善安全風險防范體系,全面提高境外安全保障和應對風險能力。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迫切需要運用法治方式推動建設更高水平的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統籌推進國內法治和涉外法治,要求人民法院既要處理好國內法和國際法的關系,依法公正審理涉外商事海事案件,維護公平公正的國際貿易投資秩序,又要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圍繞反制裁、反干涉、反制“長臂管轄”等,進一步加強涉外領域立法的前瞻性研究,推動民事訴訟法涉外編修訂,科學界定我國法院涉外民商事案件管轄范圍,堅定維護國家主權和國土安全、經濟金融安全、網絡安全、生物安全、海外利益安全等。
二、堅持公正司法,為共建“一帶一路”積極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第二次會議上強調,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公正司法是法治建設的重要環節,是平等保護中外各類市場主體產權和合法權益的最后一道防線,也是優化營商環境的應有之義。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必須充分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積極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
(一)恪守國際條約義務,踐行國際法規則
國際法在全球治理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多年來,以世界貿易組織規則、《聯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選擇法院協議公約》《承認與執行外國民商事判決公約》等為代表的一系列國際公約,成為解決國際商事爭端的重要國際法規則。在國際經濟交往中,國際法規則是各類主體共同的行為準則,各國都有責任共同維護國際法治權威,共同維護國際法和國際秩序的權威性和嚴肅性。人民法院歷來高度重視恪守國際公約,尊重國際慣例,履行國際義務,在解決涉“一帶一路”建設經貿爭端中,遵循國際社會共同制定、普遍公認的國際法規則,同時注重創新和豐富國際商事交易規則,完善涉外法律適用規則體系,推動構建公正、合理、透明的國際經貿規則體系,堅決做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公共產品的提供者。
(二)堅持平等保護原則,穩定市場主體預期
“公正是司法的靈魂和生命?!雹萑嫱七M依法治國,必須堅持公正司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各級司法機關要秉持公正司法,提高民事案件審判水平和效率……提高辦案質量和司法公信力?!雹奚嫱馍淌潞J聦徟芯哂薪鉀Q國際經貿糾紛的重要職能,事關中國司法的國際公信力和中國市場的投資環境質量。依法平等保護中外當事人合法權益,是涉外商事海事審判應當堅持的基本原則。人民法院注重各類市場主體訴訟地位平等、法律適用平等、法律責任平等,依法妥善審理涉外商事海事案件,積極維護公平有序、統一開放的市場競爭秩序。2010年8月,最高人民法院發布《關于審理外商投資企業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一)》,并于2020年12月進行修訂,為解決外資股權轉讓合同、隱名投資等爭議問題提供統一規則;2019年12月,最高人民法院發布《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商投資法〉若干問題的解釋》,聚焦外商投資合同糾紛,確保外商投資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落地實施。要進一步全面、準確貫徹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商投資法》和相關配套法規,全面實施外商投資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維護外資企業合法權益;積極配合有關部門出臺穩外資外貿政策,營造穩定、公平、透明的法治化營商環境,穩定市場主體預期;充分利用和進一步完善最高人民法院域外法查明統一平臺,盡快發布域外法查明和適用司法解釋,準確查明和適用域外法解決案件實體爭議。
?。ㄈ┥罨嫱饩窇鹇?,提高涉外商事海事審判質效
精品戰略是人民法院涉外商事海事審判的重要品牌和系統工程,對于發揮人民法院涉外裁判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具有重要作用。黨的十八大以來,人民法院圍繞深化實施涉外審判精品戰略,不斷強化案件審判管理、規范涉外審判程序,加強案件監督管理、提高裁判文書質量、落實司法公開要求,審結了一大批影響重大、具有引領國際法規則發展作用的涉外商事海事精品案件。先后發布涉“一帶一路”建設指導性案例6件、典型案例28件,年度典型海事案例51件,聯合國國際貿易法委員會法規裁判庫已收錄我國法院裁判文書36份,樹立了我國司法在國際上的良好形象。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人民法院開展網上立案、網上送達、在線調解、在線開庭等全流程網上訴訟服務,統籌疫情防控和審判工作,實現疫情期間審判工作“不停擺”、司法服務“不打烊”?!暗离m邇,不行不至?!币^續實施涉外商事海事審判精品戰略,完善涉外訴訟程序規則、國際條約和國際慣例適用規則、域外法查明規則等;對跨境物流服務、智能化港口建設、自由貿易港航運、國際船舶登記等新類型海事案件進行深入研究,探索完善規則,不斷提升我國涉外商事海事審判國際影響力。
?。ㄋ模┐龠M法律適用統一,提升司法國際公信
區域經濟合作、發展互聯互通、跨境投資貿易,都離不開法治的保障作用。協調、統一的法律規則能夠穩定商業預期、降低交易成本、便利爭議解決。多年來,意思自治、平等保護、誠實信用、公序良俗等原則已經成為絕大多數國家所共同堅持的一般法律原則。人民法院注重司法裁判標準的統一,最高人民法院相繼發布扣押與拍賣船舶、審理獨立保函糾紛案件、適用外商投資法、審理涉船員糾紛案件等司法解釋,明確類案裁判規則;2015年6月,最高人民法院發布《關于人民法院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司法服務和保障的若干意見》,2019年12月發布《關于人民法院進一步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司法服務和保障的意見》;聚焦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帶來的法律適用問題,發布《關于依法妥善審理涉新冠肺炎疫情民事案件若干問題的指導意見(三)》,部分規定被收錄至聯合國國際貿易法委員會法規判例法系統。要繼續圍繞對外貿易、極地、海洋、外層空間開發利用等重點領域,加強調查研究,及時提出立法建議,及時出臺相關司法解釋或規范性文件,進一步統一涉外商事海事案件裁判尺度;要進一步完善案例指導制度,豐富指導性案例和典型案例庫,為當事人提供可預期的裁判指引,提高涉外司法公信力。
三、堅持改革創新,逐步打造涉“一帶一路”爭端解決優選地
當前,國際經貿環境日趨復雜,涉外法律風險突出。在涉外商事糾紛中,當事人選擇仲裁多、選擇訴訟少,選擇境外仲裁機構多、選擇國內仲裁機構少,選擇國外法院多、選擇國內法院少。人民法院要進一步推進國際商事法庭建設,健全“一站式”國際商事糾紛多元化解決機制,創新涉外商事海事審判機制,促進我國仲裁機構國際化發展,提高涉外司法審判質效和法律服務水平,吸引國內外企業協商選擇我國法院訴訟或者仲裁機構仲裁,逐步將我國打造成為國際商事糾紛解決的優選地。
?。ㄒ唬﹫猿止采坦步ü蚕?,完善涉“一帶一路”國際商事爭端解決機制
公正高效便捷解決國際商事糾紛是國際法治競爭力的重要標志。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建立“一帶一路”國際商事爭端解決機制和機構的意見》提出,要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公正高效便利原則、尊重當事人意思自治原則、糾紛解決方式多元化原則,為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實行高水平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政策、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服務和保障。2018年最高人民法院分別在廣東深圳和陜西西安設立第一、第二國際商事法庭,發布《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設立國際商事法庭若干問題的規定》《最高人民法院國際商事法庭程序規則(試行)》,實現了案件管轄、訴訟證據、裁判文書、智慧審判等機制上的重大創新,在有效解決國際貿易爭端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首倡國際商事專家委員會制度,聘請來自25個國家和地區的50多位專家組成國際商事專家委員會,成為國際商事爭端解決的“智囊團”;建立訴訟與仲裁、調解有機銜接的“一站式”國際商事糾紛多元化解決機制,吸納5個國際商事仲裁機構和2個國際商事調解機構加入“一站式”平臺,為中外當事人提供多元化專業化的糾紛解決途徑。面對新形勢新任務,要進一步加強國際商事糾紛多元化解決機制建設,完善最高人民法院國際商事法庭管轄制度;健全國際商事專家委員會工作機制,建設國際一流法律智庫;適時吸收更多域外國際知名商事仲裁機構和商事調解機構納入“一站式”國際商事糾紛解決機制,推動“一帶一路”國際商事法律服務示范區建設。
?。ǘ﹦撔律嫱馍淌潞J聦徟袡C制,打造專業化涉外審判格局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法治領域存在的一些突出矛盾和問題,原因在于改革還沒有完全到位?!雹摺敖鉀Q法治領域的突出問題,根本途徑在于改革?!雹鄬θ嗣穹ㄔ憾裕母飫撔率巧嫱馍淌潞J聦徟泄ぷ鞲哔|量發展的不竭動力。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進程中,要秉持改革創新精神,堅決破除法治領域中的體制機制障礙。要進一步研究涉外商事案件的范圍和級別管轄標準,適時修訂《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明確第一審涉外民商事案件級別管轄標準以及歸口辦理有關問題的通知》;進一步明確“涉外因素”識別標準,細化相關案件的涉外因素連接點;進一步規范涉外民商事審判程序,完善當事人訴辯制度、證據制度、庭前會議制度,依法保障當事人陳述、辯論、申請調查證據、收集證據和進行鑒定等權利;進一步解決制約涉外商事海事審判效能的域外送達、域外取證等問題;進一步完善全國海事審判組織體系,深入推進海事審判“三合一”試點工作,將我國建設成為具有較高國際影響力的國際海事司法中心;進一步推動涉外商事海事審判與智慧法院建設深度融合,提高涉外商事海事審判信息化水平。
?。ㄈ┳鹬貭幾h解決多元需求,促進中國仲裁國際化發展
仲裁作為國際通行的糾紛解決方式,具有尊重當事人意思自治和便捷、高效解決糾紛等特點,是我國社會治理體系中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滿足中外當事人爭議解決方式多元化需求的重要途徑。2018年以來,最高人民法院相繼出臺多份司法解釋和規范性文件,實行仲裁司法審查案件歸口辦理,健全仲裁司法審查案件報核制度,規范仲裁司法審查程序規則等,有力提升我國仲裁的國際公信力和影響力。2020年12月,最高人民法院首次發布中英文版《最高人民法院商事仲裁司法審查年度報告(2019年)》,促進我國仲裁法治的國際傳播。最高人民法院出臺服務保障自由貿易試驗區、海南自由貿易港和北京“兩區”建設等司法文件,支持國內仲裁機構與“一帶一路”建設參與國仲裁機構建立聯合仲裁機制、支持探索“三特定”臨時仲裁制度、支持境外仲裁機構在中國設立分支機構等。人民法院秉持“有利于裁決執行”的原則,準確適用《承認及執行外國仲裁裁決公約》(即“紐約公約”),表明中國法院依法支持仲裁的立場。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為我國國際仲裁業的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要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完善仲裁制度提高仲裁公信力的若干意見》,把握機遇、乘勢而為,在總結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建設和國際仲裁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完善仲裁司法審查制度,營造仲裁友好型的司法環境,積極支持我國仲裁機構改革創新,推動形成我國在國際商事糾紛解決方面的優勢地位。
(四)立足長遠發展,打造具有國際視野的涉外商事海事審判隊伍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實施,法律的實施在于人?!雹嵘嫱夥ㄖ稳瞬排囵B工作在涉外法治建設中具有基礎性、戰略性、先導性地位和作用,不僅需要擴大規模,更需要提高質量。當前,我國涉外法治人才還存在總量小、分布散、管理弱以及供需脫節等問題,急需培養一批既有大局觀念又有國際視野,既熟悉國內法律又通曉國際法規則,既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又善于處理涉外法律事務的優秀涉外法治人才。最高人民法院高度關注涉外法治人才培養,堅持實行掛職學者、法律研修學者、法律實習生等制度,不斷加大法官實務培訓的力度和范圍。全國各級法院積極派出優秀資深法官參與高??蒲袡C構的教學科研活動,增強法官的理論水平和科研能力。在涉外法治建設中,要立足長遠,建立健全涉外法治人才培養、選拔、使用和管理長效機制,進一步加強與高等院校的合作,發揮高等院校在涉外法治人才培養中的基礎性作用,完善人民法院和高等院校人員的雙向交流機制,實施互聘計劃;加強涉外法治理論與司法實務培訓,培養和儲備一批具有全球視野和國際思維、通曉國際法律規則、善于處理涉外法律事務的復合型國際化涉外法治人才;補齊中西部地區涉外法治人才短板,通過培訓、交流、掛職等方式,提高中西部地區涉外審判隊伍的素質和能力。
四、堅持多邊主義,為共建“一帶一路”夯實法治基礎
作為負責任大國,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堅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世界上的問題錯綜復雜,解決問題的出路是維護和踐行多邊主義,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雹夤步ā耙粠б宦贰背h是發展的倡議、合作的倡議、開放的倡議,中國始終是國際合作的倡導者和多邊主義的支持者,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必須堅持多邊貿易體制的核心價值和基本原則,共同構建更高水平的國際經貿規則,促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
?。ㄒ唬┓e極參與國際規則制定,維護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
踐行多邊主義,需要堅持國際社會共同制定、普遍公認的國際法則,堅定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堅定維護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堅定維護以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為基礎的國際法基本原則和國際關系基本準則。當今世界,全球治理體制變革正處在歷史轉折點。要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國際法規則制定,促進國際貿易法律規則的協調統一,推動構建公正、合理、透明的國際經貿規則體系,維護多邊貿易體制和國際法治秩序。近幾年,最高人民法院派員參與海牙國際私法會議外國判決項目、管轄權項目、《聯合國全程或部分海上國際貨物運輸合同公約》(即“鹿特丹規則”)、《關于外國船舶司法出售及其承認的國際公約草案》(即“北京草案”)、投資仲裁透明度規則等多項國際公約和示范法的制定。國際商事法庭法官赴海牙參與《承認與執行外國民商事判決公約》的談判和簽署,為國際公約的制定提供更多的中國方案。要繼續配合有關部門進行條約談判工作,在生態環境保護、應對氣候變化、跨境金融監管、互聯網管理、人工智能、知識產權、國際投資、貿易、航運等國際規則的形成中發出中國聲音;積極參與世界貿易組織改革,參與國際投資爭端解決機制改革和重要國際組織、國際機構有關議題討論和規則制定;積極參與國際海洋治理機制和相關規則制定和實施,推動建設公正合理的國際海洋秩序;充分發揮司法在解決國際爭端和糾紛中的作用,通過制定司法解釋、發布典型案例和白皮書等方式豐富國際法內涵和實踐,推動國際習慣法和一般法律原則的形成。
?。ǘ┥罨痉ê献鹘涣?,增加“一帶一路”法治共識
當前,百年變局與世紀疫情疊加震蕩,國際和平與安全領域挑戰突出。各國在全球和地區層面需要同向發力,加強交流與合作,為全球“寒冬”注入“暖流”。不拒眾流、方成江海。最高人民法院先后與1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司法機構及20多個國際或區域性組織建立友好交往關系,與國外司法機構和國際組織簽署70多個合作協議或合作備忘錄,邀請60多位國外最高法院院長、首席大法官來華訪問,舉辦世界執行大會、世界互聯網法治論壇、世界環境司法大會、海上絲綢之路(泉州)司法合作國際論壇等,積極傳播中國法治聲音。文明因多樣而交流,因交流而進步,要進一步拓寬國際司法交流渠道,加強與世界貿易組織、聯合國國際貿易法委員會、世界銀行、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國際法院等國際組織合作的廣度和深度;要廣泛凝聚共識,不斷健全國際司法協助機制、案例交換分享機制、法律適用交流機制、法官培養合作機制等,增進對彼此法律制度的了解與信任,開創“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間司法交流合作新局面。加強國際司法協助工作體制機制建設,提高國際司法協助工作信息化水平,推動國際司法協助良性互動;加強對中國司法制度、司法文化、司法改革、智慧法院建設等方面的對外宣傳,積極傳播中國法治聲音。
?。ㄈ┘訌妵H法研究和運用,推動“一帶一路”規則標準“軟聯通”
國際法規則是解決國際經貿爭端的重要依據。正確理解和適用國際法,需要不斷加強對國際法基礎理論的研究和運用。人民法院要與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加強學術合作,發揮研究類基地的“智庫”優勢,開展共建“一帶一路”、自由貿易試驗區、自由貿易港建設等國家對外開放重大戰略相關法律問題研究;積極開展平行訴訟、跨境破產、跨境數據流動、主權豁免、國家責任、人權與跨國公司等國際法熱點問題研究,夯實涉外法治的理論基礎;深化對有關國家法律制度的跟蹤研究,及時掌握國際司法動態和前沿成果。同時,加強我國法律域外適用相關條款的前瞻性研究,推動制定有關域外適用條款的司法解釋和配套規則,完善我國法律域外適用的司法標準和程序;深入研究國內法與國際條約的關系以及國際條約在國內適用的問題,制定關于審理涉外民商事案件適用國際條約和國際慣例的規定,強化國際法與國內法的有效銜接,實現規則標準“軟聯通”。
新時代新征程上,人民法院要準確把握復雜嚴峻的國內外形勢,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緊扣推動高質量發展主題,把握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要求,為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和推進擴大對外開放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服務和保障。
作者: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