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件系統:
用戶名: 密碼:
2025年08月17日 星期日
2025年08月17日 星期日
位置: 首頁 》《習近平法治思想研究與實踐》??? 》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 》專題報道 》2022年 第14期 04月
全過程人民民主創造人類政治文明新形態

時間:2022-07-08   來源:民主與法制周刊  責任編輯:編輯

全過程人民民主創造人類政治文明新形態

謝伏瞻


民主是全人類的共同價值,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始終不渝堅持的重要理念。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進一步將民主價值和理念轉化為科學有效的制度安排,轉化為具體現實的民主實踐,實現了歷史和現實、理論和實踐、形式和內容的有機統一,不斷完善人民民主的體制機制和方式方法,并用全過程人民民主對我國社會主義民主理論和實踐進行了全新概括。全過程人民民主是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人民追求民主、發展民主、實現民主的偉大創造,既有著鮮明的中國特色,也體現了全人類對民主的共同追求,創造了人類政治文明新形態。

  

  一、全過程人民民主扎根中國土壤,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的偉大創造

  在幾千年的發展歷程中,中華民族形成了“民貴君輕”“平政愛民”“富民強國”“重民保民”“恤民憂民”等思想,為探索中國式民主提供了文化底蘊和有益借鑒。鴉片戰爭以后,由于西方列強入侵和封建統治腐敗,中國逐步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國家蒙辱、人民蒙難、文明蒙塵,中華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難。為了拯救民族危亡,無數仁人志士開始探尋新的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嘗試了君主立憲制、議會制、多黨制、總統制等各種制度模式,但都以失敗告終。

  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之日起,始終堅持人民至上,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作為自己的初心使命,把人民當家作主作為人民民主的本質和核心,把體現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權益、激發人民創造活力作為人民民主的價值追求。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我們黨在革命根據地領導人民創造性地推進民主選舉和民主政權建設,創立了農民協會、工農兵代表大會、參議會、各界人民代表會議等民主實踐和組織形式。新中國成立后,黨領導人民確立了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國體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政體,建立起以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這一根本政治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等為主要內容的人民當家作主制度體系,為維護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奠定了堅實制度基礎。進入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1982年我們黨將基層群眾自治制度寫入憲法。這些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重要政治制度,構成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的完整制度安排,從而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不斷深化對民主政治發展規律的認識,提出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重大理念。2019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長寧區虹橋街道古北市民中心考察時首次深刻指出,我們走的是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人民民主是一種全過程的民主。2021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強調,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同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人大工作會議上再次深入闡述了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重大理念,強調不斷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繼續推進全過程人民民主建設,把人民當家作主具體地、現實地體現到黨治國理政的政策措施上來,具體地、現實地體現到黨和國家機關各個方面各個層級工作上來,具體地、現實地體現到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工作上來。習近平總書記的一系列重要論述,立意高遠,內涵豐富,思想深邃,深刻闡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核心思想、主體內容、基本要求,為堅定政治自信,增強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的信心和決心,不斷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了科學指引和重要遵循。

  習近平總書記不僅全面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理論創新,而且團結帶領人民開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偉大實踐,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黨對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領導進一步加強;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人民當家作主制度體系更加健全;全面推進民主選舉、民主協商、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協同推進選舉民主與協商民主,人民依法有序政治參與不斷擴大,人民的民主生活豐富多彩。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建設的偉大實踐充分證明,全過程人民民主,使人民當家作主更好體現在國家政治生活和社會生活之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優越性得到更好發揮,生動活潑、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得到鞏固發展,激發和凝聚了中國人民奮斗新時代的磅礴力量。全過程人民民主在中華大地展現出勃勃生機和強大生命力,中國人民的民主自信更加堅定,中國的民主之路越走越寬廣。

  

  二、全過程人民民主是廣泛真實管用的民主,為發展人類政治文明提供新的方案選擇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國全過程人民民主實現了過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序民主和實質民主、直接民主和間接民主、人民民主和國家意志相統一,是全鏈條、全方位、全覆蓋的民主,是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社會主義民主。①

  全過程人民民主是最廣泛的民主。中國式民主有著不同于西方民主的鮮明特征:西方的民主是從個人出發的,中國的民主則是從人民整體出發的。正如鄧小平同志所言:“什么是中國人民今天所需要的民主呢?中國人民今天所需要的民主,只能是社會主義民主或稱人民民主,而不是資產階級的個人主義的民主?!雹谛轮袊闪⒑蟠_立了社會主義制度,在這一制度保障下,最廣大人民的意愿得到了充分反映,最廣大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得到了充分實現,最廣大人民的合法權益得到了充分保障,中國人民真正成為國家、社會和自己命運的主人。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從中國國情出發,創造了選舉民主和協商民主這兩種中國社會主義民主的重要形式。兩種民主形式相互補充、相得益彰,使國家中的最大多數人成為民主的主體。包括全體社會主義勞動者、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和擁護祖國統一的愛國者在內的億萬人民,掌握一切國家權力和社會資源,享有廣泛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權利。全過程人民民主,讓十四億多中國人民充分享有更加廣泛的民主權利,讓“中國之治”煥發出更加蓬勃的生命力,這本身就是對人類政治文明的重大貢獻。

  全過程人民民主是最真實的民主。我們黨支持和保證人民當家作主不是一句口號,更不是一句空話,而是真正落實到國家政治生活和社會生活之中,保證人民依法有效行使民主權利的一種全方位、全天候、全景式真實存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國家民主不民主,關鍵在于是不是真正做到了人民當家作主,要看人民有沒有投票權,更要看人民有沒有廣泛參與權;要看人民在選舉過程中得到了什么口頭許諾,更要看選舉后這些承諾實現了多少;要看制度和法律規定了什么樣的政治程序和政治規則,更要看這些制度和法律是不是真正得到了執行;要看權力運行規則和程序是否民主,更要看權力是否真正受到人民監督和制約。如果人民只有在投票時被喚醒、投票后就進入休眠期,只有競選時聆聽天花亂墜的口號、競選后就毫無發言權,只有拉票時受寵、選舉后就被冷落,這樣的民主不是真正的民主。”③全過程人民民主,不僅有完整的制度程序,而且有完整的參與實踐,全體人民依法實行民主選舉、民主協商、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各個環節環環相扣、彼此貫通,充分保障人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形成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完整鏈條,人民主體地位生動、具體體現在國家政治生活和社會生活的全過程、各環節。近年來,中國人民對中國政府的滿意度每年都保持在90%以上,這是中國民主具有強大生命力最真實的反映。全過程人民民主,有效防止了人民形式上有權、實際上無權的現象,走出了一條不同于西方民主模式的民主新道路,為人類民主事業發展探索出新的路徑。

  全過程人民民主是最管用的民主。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評價一個國家政治制度是不是民主的、有效的,主要看國家領導層能否依法有序更替,全體人民能否依法管理國家事務和社會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人民群眾能否暢通表達利益要求,社會各方面能否有效參與國家政治生活,國家決策能否實現科學化、民主化,各方面人才能否通過公平競爭進入國家領導和管理體系,執政黨能否依照憲法法律規定實現對國家事務的領導,權力運用能否得到有效制約和監督。④“八個能否”揭示了我國人民民主的全過程屬性,彰顯了我國人民當家作主的本質特征和制度優勢。實踐證明,全過程人民民主實現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等內容的全覆蓋,促進各類國家機關都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制度和原則提高能力和效率、增進協調和配合,是一種全覆蓋、全流程、持續性的民主形式,原創性、獨創性地把民主選舉、民主協商、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等各個環節相互貫通起來,具有時間上的連續性、內容上的整體性、運作上的協同性、人民參與上的廣泛性和持續性,能夠有效保證人民享有更加廣泛、更加充實的權利和自由,保證人民廣泛參加國家治理和社會治理;能夠有效調節國家政治關系,發展充滿活力的政黨關系、民族關系、宗教關系、階層關系、海內外同胞關系,增強民族凝聚力,形成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有效促進社會生產力解放和發展,促進現代化建設各項事業,促進人民生活質量和水平不斷提高;能夠有效維護國家獨立自主,有力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維護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福祉。

  “物之不齊,物之情也?!备鲊鴩椴煌?,每個國家的民主政治都是獨特的,都是由這個國家的人民決定的,都是在這個國家歷史傳承、文化傳統、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上長期發展、漸進改進、內生性演化的結果。中國的全過程人民民主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而是在中國的社會土壤中生長起來的,是經過革命、建設、改革長期實踐形成的,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產物,是理論創新、制度創新、實踐創新相統一的成果,具有深刻的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實踐邏輯。全過程人民民主打破了西方國家關于民主的唯一標準,創造了人類政治文明新形態。這一具有中國特色的民主形態創新了民主的實現方式和路徑,深化了人類共同價值理念的豐富內涵,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探索民主發展道路提供了新的方案選擇。

  

  三、加強對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研究闡釋

  全過程人民民主,是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人民追求民主、發展民主、實現民主的偉大創造,是黨不斷推進中國民主理論創新、制度創新、實踐創新的經驗結晶。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要深刻領會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重大意義和豐富內涵,深入研究闡釋民主實踐過程中出現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為在新征程上深入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提供理論支撐和智力支持。

  深刻把握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科學內涵和實踐要求。全過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是馬克思主義民主理論中國化的最新成果。這一重大理念深刻回答了發展什么樣的社會主義民主、怎樣發展社會主義民主的重大時代課題,進一步指明了中國式民主道路的新圖景,是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人民民主的科學指南和行動綱領。要深刻把握貫穿其中的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深入研究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重要任務、重要舉措。要深刻闡述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優勢和特點以及與西方式民主的本質區別,使廣大人民群眾堅定對堅持和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政治自覺,時刻警惕和防范西方所謂“憲政”、多黨輪流執政、“三權鼎立”等政治思潮的侵蝕影響,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要深入研究不斷完善全面貫徹落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基層群眾自治制度和發展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具體制度、機制和程序,構建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完整操作、運轉體系,使民主制度的功能、優勢、作用充分體現和發揮出來。

  加快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理論體系。民主既是一個重大政治問題,也是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重大課題。不能生搬硬套西方的民主理論,而是要以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為中心,從我國改革發展的實踐中挖掘新材料、發現新問題、提出新觀點、構建新理論。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研究全過程人民民主,按照立足中國、借鑒國外,挖掘歷史、把握當代,關懷人類、面向未來的思路,著力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理論體系,在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等方面充分體現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要善于提煉標識性概念,打造易于為國際社會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疇、新表述。要全面真實生動地展現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制度與實踐,從學理上講清楚中國的全過程人民民主是歷史的必然選擇;講清楚全過程人民民主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長期奮斗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實踐邏輯的必然結果,是堅持黨的本質屬性、踐行黨的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講清楚全過程人民民主是馬克思主義民主理論與中國實踐相結合的重大政治創造,具有體系化的理論支撐;講清楚我國全過程人民民主不僅有完整的制度程序,而且有完整的參與實踐。

  加強對外交流,擴大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國際影響力。世界上有200多個國家和地區、2500多個民族、多種宗教。不同歷史和國情,不同民族和習俗,孕育了不同政治文明,使民主的形態更加豐富多彩。從世界范圍來看,不同的國家民主制度各有不同,民主沒有標準答案,也沒有唯一模式。西方民主模式在實踐中出現種種弊端,但有的發展中國家仍然不顧自身國情,盲目照搬照抄,結果導致水土不服、弊病叢生,社會陷入動蕩、人民流離失所,把國家前途命運葬送掉。一些國家的民主化出現挫折甚至危機,并非民主本身之錯,而是民主實踐出現了偏差。面對新的挑戰,我們要拓寬國際交流合作的路徑與領域,推動民主理論研究的國際交流與學術對話,增強合作機制、理念、政策的開放性和包容性,增強我國全過程人民民主研究的國際影響力,為建設更加民主的世界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力量,為發展人類政治文明新形態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作者: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


亚洲国产欧美久久,欧美1区免费,欧美精品一区二区在线播放,亚洲欧美日韩精品
>

全文
搜索

關注
微信

關注官方微信

關注
微博

關注官方微博

網絡
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