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7-06 來源:民主與法制周刊 責任編輯:編輯
認清國情 增強自信?
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
陳訓秋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走自己的路,是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立足點,更是黨百年奮斗得出的歷史結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黨和人民歷經千辛萬苦、付出巨大代價取得的根本成就,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道路?!眹槭且粋€國家的社會性質、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基本情況和特點。走什么樣的路,歸根到底是由這個國家的國情決定的。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圍繞認清中國國情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論述,強調指出,獨特的文化傳統,獨特的歷史命運,獨特的國情,注定了中國必然走適合自己特點的發展道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走對路,必須從我國國情和實際出發,走適合自己的法治道路。
中國是有著悠久文明的國家
中華法系顯示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創造力
顯示了中華法制文明的深厚底蘊
在世界幾大古代文明中,中華文明是唯一自古延續至今、從未中斷的文明,已經有5000多年歷史了。在幾千年歷史長河中,中國人民始終團結一心、同舟共濟,建立了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發展了56個民族多元一體、交織交融的融洽民族關系,形成了守望相助的中華民族大家庭。2000多年前,中國就出現了諸子百家的盛況,老子、孔子、墨子等思想家上究天文、下窮地理,廣泛探討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關系的真諦,提出了博大精深的思想體系。他們提出的很多理念,如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仁者愛人、與人為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自強不息等,至今仍然深深影響著中國人的生活。中國人看待世界、看待社會、看待人生,有自己獨特的價值體系。
我國古代法制蘊含著十分豐富的智慧和資源,形成了世界法制史上獨樹一幟的中華法系,積淀了深厚的法律文化。中華法系凝聚了中華民族的精神和智慧。出禮入刑、隆禮重法的治國策略,民惟邦本、本固邦寧的民本理念,天下無訟、以和為貴的價值追求,德主刑輔、明德慎罰的慎刑思想,援法斷罪、罰當其罪的平等觀念,保護鰥寡孤獨、老幼婦殘的恤刑原則,等等,都彰顯了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的智慧,很多優秀的思想和理念值得我們傳承。
中國是經歷了深重苦難的國家
中國人民希望和平、反對戰爭
中國堅定維護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
在工業革命發生前的幾千年時間里,中國經濟、科技、文化一直走在世界的第一方陣之中,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1840年鴉片戰爭以后,由于西方列強的入侵,由于封建統治的腐敗,中國逐步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國家蒙辱、人民蒙難、文明蒙塵,中華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難。窮則思變,亂則思定。中國人民經過逾百年前赴后繼的不屈抗爭,付出幾千萬人傷亡的巨大犧牲,終于掌握了自己的命運。中國人民對被侵略、被奴役的歷史記憶猶新,尤其珍惜今天的生活。中華民族傳承和追求的是和平和睦和諧理念?!爸腥A民族的血液中沒有侵略他人、稱王稱霸的基因,中國人民不僅希望自己發展得好,也希望各國人民都能擁有幸福安寧的生活?!敝袊回瀳猿肿鹬馗鲊嗣褡灾鬟x擇適合國情的發展道路,堅持不干涉別國內政、也不允許別人干涉中國內政。
作為負責任大國,中國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旗幟,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堅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開放發展、合作發展、共同發展道路。堅持統籌推進國內法治和涉外法治,加快涉外法治工作戰略布局,協調推進國內治理和國際治理,更好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中國始終是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公共產品的提供者,將繼續以中國的新發展為世界提供新機遇。
一個和平發展的世界應該承載不同形態的文明,必須兼容走向現代化的多樣道路。民主不是哪個國家的專利,而是各國人民的權利?!敖趪H形勢的發展再次證明,外部軍事干涉和所謂的民主改造貽害無窮?!蔽覀円罅霌P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摒棄小圈子和零和博弈。要堅持對話而不對抗、包容而不排他,構建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擴大利益匯合點,畫出最大同心圓。要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堅定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堅定維護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堅定維護以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為基礎的國際法基本原則和國際關系基本準則,反對打著所謂“規則”旗號破壞國際秩序、制造對抗和分裂的行徑。對不公正不合理、不符合國際格局演變大勢的國際規則、國際機制,提出改革方案,推動全球治理變革,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中國是實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國家
中國最大的國情就是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黨的領導是我國社會主義法治之魂
近代以來,為了挽救民族危亡、實現民族振興,中國人民和無數仁人志士孜孜不倦尋找著適合國情的政治制度模式。辛亥革命之前,太平天國運動、洋務運動、戊戌變法、義和團運動、清末新政等都未能取得成功。辛亥革命之后,中國嘗試過君主立憲制、帝制復辟、議會制、多黨制、總統制等各種形式,各種政治勢力及其代表人物紛紛登場,都沒能找到適合中國國情的正確答案,中國依然是山河破碎、積貧積弱,列強依然在中國橫行霸道、攫取利益,中國人民依然生活在苦難和屈辱之中。最后,中國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逐步確立并鞏固了我們國家的國體、政體、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經濟制度和各方面的重要制度,社會主義制度不斷完善。改革開放以后,我們從中國國情和時代要求出發,探索和開拓國家發展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動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協調發展,創造了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
我們要堅持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本質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法治領域的具體體現。正確的法治道路書上抄不來,別人送不來,只能靠自己走出來。近代以后,不少人試圖在中國照搬西方法治模式,但最終都歸于失敗。從戊戌變法“六君子”血灑京城菜市口,到晚清政府頒布的《欽定憲法大綱》,從袁世凱的“袁記約法”到曹錕的“賄選憲法”,再到蔣介石的《中華民國訓政時期約法》和《中華民國憲法》,各種憲法文件先后推出,各種政治勢力反復博弈,“你方唱罷我登場”。其間,辛亥革命結束了在中國綿延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產生了具有資產階級民主性質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但也未能從根本上改變國家和人民的悲慘命運。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偉大覺醒中,在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緊密結合中,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長期以來,我們黨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總結運用領導人民實行法治的成功經驗,積極開展社會主義法治建設,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全局和戰略高度定位法治、布局法治、厲行法治,將全面依法治國納入“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加強黨對全面依法治國的集中統一領導,全面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形成了習近平法治思想。我們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發生歷史性變革、取得歷史性成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越走越寬廣。
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最大的國情就是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什么是中國特色?這就是中國特色。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制度是我們自己的,不是從哪里克隆來的,也不是亦步亦趨效仿別人的。”歷史充分證明,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要深刻認識黨的領導是我國社會主義法治之魂,是我國法治同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法治最大的區別。必須堅持黨對全面依法治國的領導,把黨的領導貫徹到全面依法治國全過程和各方面。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
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堅持在法治軌道上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經過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40多年的不懈奮斗,到“十三五”規劃收官之時,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和人民生活水平躍上了新的大臺階,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工業國、第一大貨物貿易國、第一大外匯儲備國,國內生產總值超過100萬億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超過1萬美元,城鎮化率超過60%,中等收入群體超過4億人,絕對規模世界最大。特別是經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持續奮斗,我們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在中華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這在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為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朝著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奠定了堅實基礎。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作為有著14億多人口的國家,中國用幾十年的時間走完了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發展歷程,無疑是值得驕傲和自豪的。
同時,我們也清醒認識到,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沒有改變我們對我國社會主義所處歷史階段的判斷,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我國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我國經濟總量雖大,但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實現高質量發展還有許多短板弱項。我國是世界上自然災害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災害種類多,分布地域廣,發生頻率高,造成損失重?!昂鸁ㄓ咕€”東南方43%的國土,居住著全國94%左右的人口,以平原、水網、低山丘陵和喀斯特地貌為主,生態環境壓力巨大;該線西北方57%的國土,供養大約全國6%的人口,以草原、戈壁沙漠、綠洲和雪域高原為主,生態系統非常脆弱?!拔覈l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創新能力不適應高質量發展要求,農業基礎還不穩固,城鄉區域發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較大,生態環保任重道遠,民生保障存在短板,社會治理還有弱項?!弊?4億多人都過上好日子,推動人的全面發展、社會全面進步,還需要付出長期的艱苦努力。
法治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只有全面依法治國才能有效保障國家治理體系的系統性、規范性、協調性,才能最大限度凝聚社會共識。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我國之所以創造出經濟快速發展、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跡”,同我們不斷推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有著十分緊密的關系。這次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我們堅持在法治軌道上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依法維護社會大局穩定,有序推進復工復產,我國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略成果,我國成為2020年全球唯一恢復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在統籌推進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的實踐中,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我們要更加重視法治、厲行法治,更好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堅持依法應對重大挑戰、抵御重大風險、克服重大阻力、解決重大矛盾。要堅持以法治為引領和保障,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實現經濟從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要深刻認識“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堅持法治建設為了人民、依靠人民,把體現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維護人民權益、增進人民福祉落實到全面依法治國各領域全過程,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用法治保障人民安居樂業。
中國是正在發生深刻變革的國家
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最鮮明的特色
中國堅持改革和法治相統一、相促進
中華民族充滿變革和開放精神,我們的先人早就提出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思想,強調要“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自古以來,中國大地上發生了無數變法變革圖強運動,留下了“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等豪邁宣言。以數千年大歷史觀之,變革和開放總體上是中國的歷史常態。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解放思想、銳意進取,實現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確立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堅定不移推進改革開放,戰勝來自各方面的風險挑戰,開創、堅持、捍衛、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了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到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從封閉半封閉到全方位開放的歷史性轉變,實現了從生產力相對落后的狀況到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的歷史性突破,實現了人民生活從溫飽不足到全面小康的歷史性跨越,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充滿新的活力的體制保證和快速發展的物質條件。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以英勇頑強的奮斗向世界莊嚴宣告,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前途命運的關鍵一招,中國大踏步趕上了時代!
改革開放已走過千山萬水,但仍需跋山涉水,擺在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面前的使命更光榮、任務更艱巨、挑戰更嚴峻、工作更偉大。改革和法治如鳥之兩翼、車之兩輪,相輔相成、相伴而生。必須堅持改革和法治相統一、相促進,既發揮法治規范和保障改革的作用,在法治下推進改革,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據,又通過改革加強法治工作,做到在改革中完善和強化法治,實現改革和法治同步推進。
“鞋子合不合腳,自己穿了才知道?!笔澜缟喜淮嬖谕耆嗤恼沃贫?,也不存在適用于一切國家的政治制度模式?!拔镏积R,物之情也?!备鲊鴩椴煌總€國家的政治制度都是獨特的,都是在這個國家歷史傳承、文化傳統、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上長期發展、漸進改進、內生性演化的結果。實踐證明,我國政治制度和法治體系是適合我國國情和實際的制度,具有顯著優越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是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成就和經驗的集中體現,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唯一正確道路。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具體講我國法治建設的成就,大大小小可以列舉出十幾條、幾十條,但歸結起來就是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這一條?!毙聲r代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必須從中華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中國人民近代以來180多年斗爭史,中國共產黨100年奮斗史,中華人民共和國70多年發展史,改革開放40多年探索史出發,認清我國獨特國情,從歷史、現實、未來的走勢中判斷我國法治建設所處的方位、發生的變化,從中國國情和實際出發,研究、總結和提煉黨領導人民推進法治建設的理論和實踐成果,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借鑒國外法治有益成果,堅持和拓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決不照搬別國模式和做法,決不走西方所謂“憲政”“三權鼎立”“司法獨立”的路子。
經黨中央批準,2021年6月,在中國法學會成立習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中心,加強習近平法治思想的學習研究宣傳貫徹。我們要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指引,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法治思想的基本精神、核心要義、實踐要求,在堅持和拓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這個根本問題上樹立自信、保持定力,毫不動搖堅持黨的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矢志不渝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闊步前行,為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
作者:中國法學會黨組書記、常務副會長,習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