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件系統:
用戶名: 密碼:
2025年08月17日 星期日
2025年08月17日 星期日
位置: 首頁 》《習近平法治思想研究與實踐》??? 》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 》專題報道 》2021年 第38期 10月
習近平法治思想的理論淵源

時間:2022-07-06   來源:民主與法制周刊  責任編輯:編輯


習近平法治思想的理論淵源

公丕祥


習近平法治思想的理論淵源蘊涵豐富,其中最為重要、最為根本的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在新時代治國理政的偉大實踐中,習近平總書記創造性闡述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論,深入分析法治現象的本質特征及其運動規律,悉心思考和研究解決新時代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的一系列重大問題,推動法治領域發生歷史性變革、取得歷史性成就。

  

  一、創造性地闡述世界物質統一性的原理,從當代中國的國情條件和法治發展的實際出發,切實加強新時代法治中國建設的戰略謀劃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遵循世界的統一性在于它的物質性的原理,最重要的就是堅持一切從客觀實際出發。當代中國最大的客觀實際,“就是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是我們認識當下、規劃未來、制定政策、推進事業的客觀基點,不能脫離這個基點,否則就會犯錯誤,甚至犯顛覆性的錯誤”。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要牢牢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的國情實際,設計并發展國家制度與法律制度,確立新時代全面依法治國的戰略目標和具體目標。

  習近平總書記還強調,客觀實際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不斷發展變化的?!皥猿忠磺袕膶嶋H出發,既要看到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沒有變,也要看到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每個階段呈現出來的新特點。”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辯證分析當代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階段性特征,提出了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兩個15年發展階段的戰略構想,確立了新時代實現中國法治現代化的“新兩步走”路線圖和時間表,開啟了現代化的法治中國建設新征程。

  馬克思主義哲學不僅強調物質對意識的決定性作用,而且認為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的反作用。習近平總書記在充分肯定一定社會物質生活條件對法律上層建筑的決定性作用的基礎上,科學把握法律上層建筑對經濟社會基礎的能動的反作用,強調“一個國家的政治制度決定于這個國家的經濟社會基礎,同時又反作用于這個國家的經濟社會基礎,乃至于起到決定性作用”。因此,要充分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重要作用,堅持運用法治手段統籌社會力量、平衡社會利益、調節社會關系、規范社會行為,依靠法治解決各種社會矛盾和問題,確保大變革時代的國家發展既生機勃勃又井然有序。

  

  二、創造性地闡述社會基本矛盾運動的原理,深入分析社會基本矛盾運動的具體歷史形式,堅持和拓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

  習近平法治思想注重運用社會基本矛盾分析方法,把握生產關系適合生產力狀況、上層建筑適合經濟基礎狀況的客觀規律,深入分析當代中國共產黨人正在進行的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對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提出的全新要求,全面系統地論述全面依法治國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引領新時代全面依法治國不斷向縱深發展。

  習近平法治思想基于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科學認識,深刻把握社會基本矛盾運動的具體歷史形式及其民族表征,強調“世界上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具體發展模式,也沒有一成不變的發展道路。歷史條件的多樣性,決定了各國選擇發展道路的多樣性”。中國共產黨人在百年奮斗的偉大進程中,“創造了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是一個內涵豐富、意義深刻的重大命題,是一個與本國國情條件相適應的、體現社會主義性質、反映現代化客觀規律的、具有鮮明中國特質的嶄新現代化道路。中國式法治現代化新道路,是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在法治領域中的集中體現,構筑了“中國奇跡”“中國之治”的法治制度基礎,為世界法治文明發展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三、創造性地闡述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的原理,深刻闡發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法治發展準則,充分彰顯新時代全面依法治國的價值取向

  習近平總書記科學把握歷史唯物主義關于人民是推動歷史發展的根本力量的基本原理,鮮明提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強調“人民是我們黨執政的最大底氣,是我們共和國的堅實根基,是我們強黨興國的根本所在”,要求把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體現在全面依法治國、建設法治中國的各方面各環節。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我國憲法確定的人民民主專政的國體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政體不動搖,“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支持和保證人民通過人民代表大會行使國家權力;必須堅持依法保障人民權益,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保障人民的發展權益,建立健全依法保障人民權益的法治制度體系;必須堅持維護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牢牢把握社會公平正義這一法治價值追求,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項法律制度、每一個執法決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從而在法治工作中彰顯人民至上的價值取向。

  

  四、創造性地闡述唯物辯證法的根本方法,確立了新時代全面依法治國的科學方法論體系,為全面依法治國、建設法治中國提供了“大邏輯”

  一是堅持和運用矛盾分析法,深刻把握全面依法治國的復雜矛盾運動。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作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一重大政治論斷。這一社會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是發展不平衡不充分。新時代推進全面依法治國,不僅要適應社會主要矛盾的新變化,悉心把握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法治新需求新期待,而且要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高度重視法治領域平衡且充分發展的問題,深入分析經濟與社會之間、城鄉之間、區域之間以及法治體系內部的法治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及其特點,采取行之有效的法治舉措,著力增強法治發展的優質供給,有效滿足人民群眾的法治新需要。

  二是堅持和運用事物普遍聯系和發展的基本觀點,加強新時代全面依法治國的戰略布局。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把握唯物辯證法的精髓要義,高度重視從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戰略全局中把握全面依法治國的戰略方位,深入分析全面依法治國與國家治理體系其他領域之間的內在關聯,注重系統觀念對于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的方法論意義,把全面依法治國放在“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來加以把握。習近平總書記還悉心分析全面依法治國這個系統工程內部各個領域、部分、要素、環節之間的相互聯系、相互作用,加強全面依法治國的整體謀劃,更加注重增強全面依法治國系統性、整體性和協同性。

  三是堅持和運用思維辯證法的基本觀點,加強新時代全面依法治國的辯證思維。習近平總書記創造性地闡述和運用馬克思主義思維辯證法的根本方法,深刻闡述了政治和法治、改革和法治、發展和安全、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依法治國和依規治黨等重大辯證關系,為我們堅持全面依法治國提供了科學方法,為科學認識和揭示新時代全面依法治國的辯證邏輯提供了根本遵循。

  

  作者:南京師范大學中國法治現代化研究院院長


? 

亚洲国产欧美久久,欧美1区免费,欧美精品一区二区在线播放,亚洲欧美日韩精品
>

全文
搜索

關注
微信

關注官方微信

關注
微博

關注官方微博

網絡
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