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0-12-13 來源: 責任編輯:
最高人民法院黨組副書記、副院長 張軍
(2010年12月11日)
尊敬的各位領導、來賓、同志們:
深入推進社會矛盾化解、社會管理創新、公正廉潔執法三項重點工作,是我們黨在新形勢下總結黨的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政法事業發展規律基礎上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各政法部門的主要任務,也是人民法院的中心工作。第四期中國法學青年論壇以此為主題,進行深入的理論聯系實際的探討,具有重要意義。在深入推進三項重點工作中,人民法院責無旁貸,大有作為。
第一,人民法院審理好每一起案件,都是在化解社會矛盾。審判的本質就是定分止爭。定分止爭不是一紙裁判就可以做到,而要通過依法、公正、高效的審判工作化解矛盾,紛爭才能止息。由此,“能調則調,當判則判,調解優先,調判結合”的司法原則,既符合人民法院審判工作要義,也符合現階段乃至今后相當長一個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的實際。犯罪是和平時期人民內部矛盾最激烈的表現形式,人民法院審理的刑事案件,一半以上是因民間矛盾引發,或者屬于輕微刑事案件,給被害人造成損失的,都可以也應該通過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解決,當事人或自行和解,或審判中促進和解,這是化解矛盾的有效途徑和方法;民事案件的調解率已達60%,甚至更高;在行政訴訟中,人民法院依法促進各方實現和解,已得到社會和公眾廣泛認同,做到了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高度統一;人民法院處理多年來積存的涉訴信訪案件,在再審程序中相當部分也是通過各種形式的調解,最終實現了息事寧人,而如果能在原審階段花再審階段一半的力氣去做調解工作,就能極大促進社會和諧,節省大量訴訟資源,裁判的社會效果也會更好。當然,對于加大訴訟調解工作的力度,我們也聽到了一些不同的聲音,具體的工作經驗和教訓我們也在總結。例如,簡易程序審理的民事案件,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無論調、判,總體都可以做到案結事了、定分止爭;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商事糾紛、復雜的民間糾紛,一些久拖難決、申訴不斷、有關方面高度關注的疑難、復雜、影響性訴訟,則需要我們更加重視、花更大力氣去做好調解、息訴、服判工作。當前,包括發達國家在內的世界各國,都越來越重視訴訟調解,越來越追求審判工作中的矛盾化解。對此,我們在理論上加以探討,促進理論和理念上的認同;在實踐中對調解工作加以總結、規范,促進依法、合理、有序地做到“能調當調,當判則判,調判結合,案結事了”。雖然已經取得明顯成績,但今天看,仍具有大有可為的空間。
第二,人民法院圍繞案件參與、開展好各項綜合治理工作,就是在加強社會管理。案件作為社會生活中發生的事件,通過審判妥善處理好,本身就是社會有效管理的一部分。黨中央提出的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方針,反映在人民法院的審判工作中,實質就是在案件審理本身促進社會管理之外,更加強調圍繞案件的發生、處理,完善、強化、做好“事件”發生的預防工作,促進依靠社會力量本身去化解糾紛。這是深層次、高效率、追求效益最大化的社會管理工作。人民法院通過各種形式的“以案說法”,“走出去、請進來”,結合個案裁判提出具有普遍社會管理意義的司法建議,甚至促進做好安置幫教工作,等等,這些既是做好審判工作本身所必需,又是人民法院通過審判工作參與、強化、完善社會管理的延伸。這種以審判工作為表現形式的社會管理,各級人民法院幾乎所有審判人員多年來都一直自覺或不自覺地在做,參與其中。今天,我們深入探索其中的規律,形成更加自覺、規范去開展的工作理念和機制,從而使人民法院以審判執行工作參與社會管理的方式,由必然走向自由,由被動走向更加自覺,由淺層次的涉足走向更加理性和深入的推動,這是完全必要也是完全可能的。也就是說,人民法院圍繞案件參與、強化社會管理的司法實踐,不僅有實踐中亟需指導的理論需求,也有更深入開展好工作的廣闊空間。
第三,人民法院建設司法公信和司法權威,離不開公正廉潔執法。這是一個無需闡釋道理,各級人民法院普遍高度重視,但無論怎樣去做目前都還沒達到令人民群眾真正滿意的程度。公正廉潔執法,既是推進三項重點工作的重要內容,又是落實三項重點工作的根本保證。人民法院的審判工作,無論是化解社會矛盾,還是加強社會管理,如果缺乏公信,沒有權威,即使是依法、公正、高效的裁判,也很難收到應有的良好社會效果,審判職能也會被大大削弱。從這個意義講,現階段,怎樣強調人民法官隊伍的公正、廉潔,都不為過。公正廉潔建設,思想理論建設是先導,這方面的教育、引導,該做的工作我們都在努力做;制度建設是保證。最高人民法院去年推出的“五個嚴禁”,近期即將推出的幾個新的力度更大、帶有治本意義的舉措,將使人民法院公正廉潔執法制度更趨完善。制度建設方面“有法可依”問題,已基本解決。現階段,與“有法可依”比較,公正廉潔執法的“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問題,早已上升為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在這方面,我們期待在本次論壇和征文中能收獲更加貼近法院審判工作實際、更益于“入腦入心”、“潤物無聲”的理念、方法,從而推動和強化公正廉潔執法的思想理論建設和制度執行力建設,以取得更大的成績,以推動、保障人民法院作為工作中心的社會矛盾化解、社會管理創新工作更加扎實、有效地開展。
青年是國家的希望,也是法學的未來。深入推進三項重點工作,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需要一支政治素質高、業務能力強、思想作風正的青年法學、法律工作者隊伍。人民法院一直高度重視法學理論研究和專家型法官人才培養。在法學研究方面,涌現了許多優秀的青年法官研究人才,成為推動人民事業發展的中堅力量。法學的生命在于創新,創新的根本在于應用。希望廣大青年法學、法律工作者志存高遠、立足實踐,為中國法學研究的先進繁榮、為人民法院事業的科學發展,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事業建設添磚加瓦,展現才智,貢獻力量。
最后,預祝第四期中國法學青年論壇取得圓滿成功。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