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件系統:
用戶名: 密碼:
2025年08月16日 星期六
2025年08月16日 星期六
位置: 首頁 》中國法學創新講壇 》專題報道 》中國法學創新講壇
王亞新教授評論演講(中國法學創新講壇第五期)

時間:2012-07-31   來源:  責任編輯:admin

  范愉教授的報告有兩點給我深刻的印象,一點是她提出的關鍵詞“善治”,這個詞從“治理”概念延伸而來,強調的是國家與社會的互動,在包含著協商、合作及博弈等張力的相互作用中實現穩定與發展。這種理解與單純的“管理”或者“社會管理”有別,因為即便有時候說“管理就是服務”,后面的概念依然還是更側重于國家對社會的管控。與此相關的另一點,就是范教授反復強調了社會本身在多元糾紛解決機制建構及運作中的主體性和主動性。

  但是,目前我們大力宣傳和促進的建構多元化糾紛解決體系,提出或實施的措施看來多數仍是出于國家或者公共權力機構對社會的管理和動員這個角度。而且朱蘇力教授指出的只有國家主導才管用這一點也同我們的經驗感受相符。但是為什么社會本身的力量總嫌太弱,難以表現出真正的主體性和主動性呢?我認為這種情況與我們當前面臨的種種失衡具有緊密的關系。今年是第十二個五年計劃開局之年。在上一個五年計劃期間,中國取得驕人的經濟增長成就,但也積累或加深了某些既有的發展不均衡,若干深層次的矛盾也逐漸顯露。一種失衡是財富分配和增長的成果過于向國家或政府的財政收入傾斜,分配給社會或一般民眾的部分相對不足。例如根據相關數據,2009年我國的國內生產總值達到340507億元人民幣,是1997年78973億元人民幣的4.3倍,而2009年國家財政收入68477億元人民幣,則相當于1997年財政收入8651億元人民幣的近8倍,財政收入增長幅度大大超過經濟增長幅度。2010年財政收入已達到8萬億元人民幣,今年前幾個月增長仍保持加速傾向。與此相對,有專家指出近年來全社會的勞動報酬在財富分配中的份額卻一直較低,只占GDP的37.2%,這與發達國家占60%以上相比差距太大,與中國1985 年的勞動報酬份額相比,也下降了近20%。相應的是與國家主導的投資相比,居民消費率也相對低,2009年只占GDP的35.1%。同時還應看到,地方政府除財政收入外還有種種預算外的收入渠道,尤其是房地產價格高企不下。此外,目前的產業結構和經濟形勢等方面也存在著種種不利于一般民眾生計的因素。如到現在為止我國的經濟增長仍過分倚重第二產業,服務行業等第三產業發展滯后,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并沒有隨著人均GDP呈幾倍的增長而提高,一直在40%左右徘徊。這意味著不利于大量就業的產業結構未得到根本改善,包括接受了高等教育的人口難以就業的現象依然十分突出。而且從去年到今年通貨膨脹的壓力始終存在,具有直接威脅弱勢群體基本生存條件的風險。

  我想上述種種失衡或非均衡發展的問題,或許就是我們的多元化糾紛解決體系的建構很難調動起社會自身的力量或主體性,而不得不更多依賴國家對社會進行管理和動員。不過,即使多元的糾紛解決機制本身無法直接應對上述的種種失衡。這些方式既有對傳統政治資源的“路徑依賴”,也包括對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發展中某些行之有效的辦法進行的“借用”。不過從長遠來看,我國多元化糾紛解決體系的建構和發展同樣存在一個從國家、政府不得不主導和反復動員的局面逐步向社會本身更具有主體性及活力的良性互動轉型的問題。

亚洲国产欧美久久,欧美1区免费,欧美精品一区二区在线播放,亚洲欧美日韩精品
>

全文
搜索

關注
微信

關注官方微信

關注
微博

關注官方微博

網絡
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