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4-10-27 來源: 責任編輯:elite
我國將建重大決策終身追責制
四中全會提出“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加快建設法治政府”,并具體提出推行政府權力清單制度,健全依法決策機制,建立重大決策終身責任追究制度及責任倒查機制等。行政法及民商法領域的專家對此都給予肯定,并建議將政府過多的權力通過“簡政放權”放給社會,在行政問責時不要流于表面。京華時報記者裴曉蘭楊鳳臨王晟
【公報原文】健全依法決策機制,把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集體討論決定確定為重大行政決策法定程序,建立行政機關內部重大決策合法性審查機制,建立重大決策終身責任追究制度及責任倒查機制。
1終身追責會有何效果?杜絕出事后拍屁股走人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劉俊海指出,過去我們沒有牢固而深厚的法治政府理念,導致政府決策較為隨意。第一表現在拍腦袋斷決策,實際論證不夠,對未來的風險評估也不夠。第二是拍胸脯斷決策,出事之后就拍屁股走人。
出臺重大行政決策法定程序,要求當前各級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在做重大決策時要事前論證、公眾聽證、專家論證。
決策權的新規很重要,希望各級政府負責人能心悅誠服地學習,讓新規定入腦入心,活學活用,牢記在心坎上,落實在行動上。而且我們應該大張旗鼓地宣傳這個新規定,讓老百姓了解這個規定,能睜大眼睛監督政府。
最后,要求進一步加強透明政府建設。沒有透明度作保障,法治政府建設也會走樣。
重大決策終身責任追究制度及責任倒查機制的意義在于,不管多大的官員,就算你退休了,也要對決策失誤承擔責任。如果沒有終身問責制,所有的法治政府建設都是空談。
現在有審計制度,但很多時候都是走過場。很多官員都是交叉任職,干三五年就升遷或調職,新領導沒法對過去的領導追究責任。這樣一來,不管新官還是舊官,都沒人對重大決策失誤承擔責任。
對于如何落實重大決策終身責任追究制度不走過場,我認為應該將政府決定轉化為法律規定,下一步我建議制定行政程序法或政府決策法,專門細化決策程序。
重大決策為何要終身追責?問責不只應對某些眼下情形
國家行政學院政府法治咨詢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楊偉東指出,重大行政決策法定程序,在2010年《國務院關于加強法治政府建設的意見》中提過,四中全會公報此次要求,重大行政決策必須要經歷以上幾步,否則就構成違法?! 〗⒅卮鬀Q策終身責任追究制度及責任倒查機制,是比較新的點,“終身責任追究制度”更是第一次提到。這要求領導決策必須進行充分的調查論證,避免出現失誤,否則要終身承擔責任。這有利于避免政府決策出現徇私舞弊、濫用權力等腐敗問題。
目前,公報并沒涉及整個問責制度的詳細安排,將來需要解決的問題是細化問責制度,不僅要讓問責的官員心服口服,也要讓老百姓覺得問責本身是真正的問責,而不是僅僅應對某些眼下的情形,不能將官員暫時處理后再在其他崗位復出。
【公報原文】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職能,推進機構、職能、權限、程序、責任法定化,推行政府權力清單制度。
2為何推行政府權力清單?政府權限過大需要放權
楊偉東認為,法治政府應當是權力有限的政府,即法無授權不可為。雖然我們進行了20多年的政府職能轉變、機構改革,但是整體來說,政府權限還是過大。做好法治政府建設,一定要讓政府成為一個邊界很清楚、職能定位很合理、科學的政府。政府有哪些權力,不僅要在法律中找到,還要列在權力清單上,沒列在清單上的就不能行使,而且權力清單要向社會公示。
權力清單不是一成不變的,政府過多的權力要逐步通過簡政放權放給社會、企業和人民。權力清單應該是可以不斷調整和變化的。尤其現階段,我們政府的權力過大,要通過簡政放權,將權力清單壓縮到必要、合理的范圍。
【公報原文】各級政府必須堅持在黨的領導下、在法治軌道上開展工作,加快建設職能科學、權責法定、執法嚴明、公開公正、廉潔高效、守法誠信的法治政府。
3依法行政有何難點?最難的是讓掌權者守法
楊偉東表示,法治政府應該是一個權力有限、廉潔、為公眾提供良好服務、陽光透明、講信用、負責任并敢于承擔法律責任的政府。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近20年,法治政府建設應該說有很大的進展,從《行政組織法》《行政行為法》《監督救濟法》等方面基本形成了立法體系。無論是立法質量還是執行,都取得了重要進展。建設法治政府的難點是在政府當中確立法治權威,依法行政最難的是讓掌權者本身能守法。另外,法律體系應該更完備,特別是組織法?! 竟珗笤摹繄猿謬栏褚幏豆拿鲌谭?依法懲處各類違法行為,加大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重點領域執法力度,建立健全行政裁量權基準制度,全面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
4為何建行政裁量權基準制?裁量空間太大易生腐敗
楊偉東認為,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重點領域,應該是公眾比較關心的食品安全、環境污染、大氣質量等與公眾生命財產安全有關、公眾反響比較大的領域,應加大執法力度。
對于行政裁量權基準制度,目的就是將行政機關的行政裁量更細化,減少執法中的隨意性。目前,執法機關處罰確實有隨意的地方,比如規定在5萬到50萬的幅度內罰款,但是一個違法問題到底罰多少沒有標準,不同領域、不同地方的執法部門差異性很大,需要制定裁量基準解決。另外,裁量空間太大也容易滋生更多的腐敗問題。健全行政裁量權基準制度的另一項功能就是減少腐敗,減少官員利用這種裁量空間達到別的非法目的。
【公報原文】全面推進政務公開,堅持以公開為常態、不公開為例外原則,推進決策公開、執行公開、管理公開、服務公開、結果公開。
5如何做到政務公開?強化制度并且改變態度
楊偉東稱,現代社會,政府的運轉應該是公開透明的。公報提出的政府要“以公開為常態、不公開為例外”,就是陽光透明的表現。政務公開在我國有20多年歷史,政府信息公開條例2008年5月1日開始實施,到現在時間也不長。政務從不公開到公開需要過程,我們正處于這個過程的轉換中,現實中也有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公報提出的決策、執行、管理、服務、結果公開,是全方位的公開。做到這一點,不僅需要強化制度,還需要行政機關公務員改變態度,要愿意公開。
其他解讀
【公報原文】讓全體人民都成為社會主義法治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和堅定捍衛者。
公民是守法者也是監督者
北京大學法學院副教授甘超英指出,公報中提到,要讓全體人民都成為法治的遵守者和捍衛者,這表明公民不僅僅是守法者,也是監督者。
在當今社會,如果執法者不能守法,那么讓公民捍衛法治就是空談,而且對公民的權利也是種損害。社會主義法治不僅是要求公民來遵守的,也需要公民行使監督權,去監督執法者能否公正執法。只有讓公民監督執法者,才能真正捍衛法治的權威。這一點在國際社會也受到廣泛認可,法治社會尤其是社會主義法治社會,一定要賦予公民監督權。
什么是依法行政
指行政機關必須根據法律法規的規定設立,并依法取得和行使其行政權力,對其行政行為的后果承擔相應的責任的原則。
依法行政是市場經濟體制條件下對政府活動的要求,是政治、經濟及法治建設本身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要求。
依法行政的本質
依法行政的本質是有效制約和合理運用行政權力,它要求一切國家行政機關和工作人員都必須嚴格按照法律的規定,在法定職權范圍內,充分行使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的行政職能,做到既不失職,又不越權,更不能非法侵犯公民的合法權益。
依法行政的要求
1.合法行政 2.合理行政 3.程序正當 4.高效便民 5.誠實守信 6.權責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