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5-09-20 來源: 責任編輯:elite
強化自身建設 服務轉型發展
甘肅省張掖市甘州區法學會
張掖市甘州區法學會成立于2013年3月,現有團體會員12個,個人會員207人。建會以來,法學會著力在提供法律服務、參與社會治理、強化自身建設、服務會員上下功夫、求突破。
一、當好 “參謀員”,為服務大局獻計獻策
堅持為大局服務,為發展助力。
一是緊扣中心,科學選題。緊緊圍繞全區經濟社會發展中遇到的一些普遍性難題,重點研究黨政關注、群眾關心的難點熱點問題,新時期社會治理中出現的新情況、新矛盾、新問題以及法治建設提出的新需求,從法制角度全方位、深層次的展開調查研究,及時形成專題研究報告供區委、區政府及有關部門決策參考。
二是深度研究,打造精品。加大研究力度,注重問題研究的全局性、前瞻性、戰略性,拓寬研究深度,打造研究精品。近年來,圍繞區委、區政府中心工作開展專題研究達20多次,提供專題研究報告達40多份近900萬字,提出科學化、合理化、法制化意見建議120多條。
三是注重轉化,服務發展。對研究中發現的問題或提出的對策,及時進行轉化,將研究成果報送有關單位和部門,成為領導決策的參考依據;不斷拓寬研究成果的利用方式、途徑和渠道,對好的研究成果及時通過刊物刊登,對已經成熟的研究成果及時轉化為規范性文件。組織會員開展基層矛盾糾紛的專題調研,理清思路提出對策,及時出臺建立多元化矛盾糾紛排查調解機制的意見,經過兩年多的探索,多元化矛盾糾紛排查調處機制建設已成為全區綜治工作的一項創新,得到省市綜治委的充分肯定,在全市進行了推廣。
二、當好“宣傳員”,為弘揚法治精神主動作為
始終把加強法治宣傳教育作為參與社會治理的具體行動,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組織廣大會員廣泛開展多形式的法治宣傳教育。
一是突出重點抓宣傳。以青少年群體為重點,組織開展“愛祖國、學法律、創和諧”普法宣傳、法律知識競賽、法制副校長專題講座、法學會會員“進村、進社區、進企業” 志愿普法、知名專家學者專題宣講、網絡法律知識競答等一系列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活動。在公檢法司招募青年普法志愿者,強化全區普法骨干隊伍建設。組織普法志愿者分赴城鄉中小學開展法治講座,利用身邊真實、典型的案例講解青少年犯罪的類型、危害及自我防范知識,現場接受學校師生的法律咨詢。協同區防范辦、科協、禁毒辦、教育局舉辦“崇尚科學、反對邪教,拒絕毒品、珍愛生命”為主題的宣傳教育活動,協助全區135所中小學校建立反邪教禁毒警示教育室,形成“三位一體”的宣傳教育模式,有效提高了廣大師生抵制邪教、拒絕毒品的意識。
二是圍繞中心抓宣傳。圍繞生態建設、政法隊伍建設、法律知識普及,先后邀請2名中國法學會專家講授生態經濟建設法律知識,邀請4名甘肅政法學院教授、2名公安部物證鑒定中心的專家針對政法干警、基層司法干部、律師舉辦法治報告會8場次,積極籌辦甘肅“百名法學家百場報告會”,有力提升了法學會的社會知名度和影響力。近三年來,法學會每年依托會員優勢,從法學人才庫抽調政治過硬、專業精通、經驗豐富的人才,組成巡回宣講團,開展巡回講座活動,先后組織會員442人次,在全區各鄉鎮宣講1800多場次,累計受教育干部群眾達80余萬人次。
三是搭建載體抓宣傳。與區電視臺協作,制作“政法專題”電視節目,每半月播出一期, 以“以案釋法” 的形式,宣傳社會形勢、道德理念、法治精神和法律法規知識,教育廣大人民群眾遵法守法、依法辦事,起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積極參與平安甘州創建,舉辦甘州法治論壇研討會,以平安甘州建設為主題,針對司法、執法實踐中亟需解決的矛盾和問題,從法律角度、理論高度進行研究探討;協同綜治辦編撰《平安甘州建設》、《平安家庭(樓院)創建手冊》分發全區十萬多個家庭,為平安甘州建設發揮了應有作用。
三、當好 “聯絡員”,為增強自身凝聚力超前服務
始終把加強自身建設作為法學會工作的基本前提,認真為會員提供超前服務。
一是高標準建立機構。積極向區委、政府請示匯報,區委高度重視法學會工作,先后3次召開常委會,連續下發5個專門文件,從機構設置、干部配備、經費保障等方面作出明確規定,將區法學會確定為區委領導下的人民團體,機構單設,科級建制,經費全部列入財政預算,率先在全省縣區法學會設立秘書長,健全由區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兼任法學會會長,常務副會長、秘書長負責日常事務的領導班子集體,配備政治素質過硬、法律知識精通、工作作風扎實的干部為專職工作人員,為法學會充分履行職責提供了堅實的保障。
二是求質量發展會員。廣泛吸收具有一定法學理論基礎或法律工作實踐經驗,并具有較強法學研究能力的法學法律工作者和社會其他人士及組織加入,并在區直政法、黨政部門分別設立聯絡組,使會員基本涵蓋了全區黨、政、群、學和政法各部門。
三是破難題提供服務。緊密結合司法體制改革,及時聚焦律師工作,為律師會員服務,建議區委政法委及時制定出臺了《關于依法保障律師執業權利的意見》,依法保障律師會見權、閱卷權、調查取證權,增強了律師在刑事訴訟中對法、檢、公機關的制衡力。
四、當好 “服務員”,為深化法學交流搭建平臺
始終將組織開展法學交流作為法學會的重要任務,探索出加強法學交流、繁榮法學研究的新途徑。第一個平臺是建立研究分會。根據會員結構,分別由法院、檢察院和司法局牽頭,政法各部門和大專院校參加,成立了民商法、刑法和訴訟法三個研究會。第二個平臺是組織開展系列專題研討活動。發動廣大法學會會員從營造法治環境、加強法治建設、推進依法行政、解決民生問題等角度進行研究探討。第三個平臺是健全研討機制。堅持每季度確定一個課題進行研討,形成了法學研究的長效機制;積極組織會員參加中國法學會、省市法學會開展的學習交流活動,先后組織法學研究會10期、研討課題20個,組織法學法律人才參與“西部法治論壇”,論文獲獎4篇,組織參加中國法學會優秀論文評選活動、推薦優秀論文10篇,組織參加“甘肅法治論壇”、推薦優秀論文20篇,有力提升了法學會工作和法學研究的能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