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5-09-20 來源: 責任編輯:elite
創新機制 夯實基礎
全力服務法治寶雞建設
陜西省寶雞市法學會
近年來,寶雞市法學會充分發揮橋梁紐帶作用,主動服務地方法治建設實踐,為法治寶雞建設和政法工作發展提供了有力理論支持。我們的主要做法是:
一、領導重視支持,加強組織保障
市委常委會專題研究法學會建設工作,市委主要領導始終關注法學會工作,設立縣級機構,由政法委書記兼任會長,并專門為市法學會增設專職干部。市財政為法學會每年預算工作經費25萬元。今年工作經費增加至30萬元,并增撥了50萬元的專項研討經費。市委、市政府將法學會工作納入全市目標任務管理目錄,列入市、縣考核項目。市委政法委先后8次召開政法委員會和書記辦公會研究部署法學會工作。我擔任會長以來,每年完成1個重點課題,3次帶隊參加關中—天水經濟區法治論壇,4次參加陜西省法學會刑事法學研究會論文交流,并兼任該會副會長,形成有力的工作導向。
二、創建聯動模式,拓寬發展平臺
針對機構改革、法學會增編困難的實際,我市實施市法學會與市委政法委法律政策研究科聯動工作模式,專職副會長協管研究科工作,研究科負責人兼任法學會副秘書長,兩個機構,一套人馬,工作同部署、同落實、同考核,實現了相互依托、資源共享、雙促雙贏。
運行兩年來,聯動模式收到了良好效果:
一是在未增加編制的情況下,通過整合資源,使市委政法委30名干部中有4人直接參與法學會工作,有效解決了法學會工作力量不足問題。
二是法學研究緊緊圍繞黨委、政府中心工作,服務政法綜治維穩實踐,克服了法學研究與實務工作“兩張皮”現象。
三是依托政法委把法學會職能任務宣傳、分解到基層政法單位,擴大了法學會的影響;也使法學會工作有了硬任務、硬指標,便于采取一些硬措施,確保工作落實。
四是發揮我市是中央政法委調研聯系點的優勢,把法學會職能嵌入聯系點工作中,優秀成果直報中央政法委,有力推動了成果轉化。這種模式得到上級領導充分肯定,省法學會在我市召開現場會,在全省法學會系統推廣這一做法。
三、狠抓機構建設,夯實基層基礎
我市提出定點突破、分步實施、逐級推進思路,狠抓法學會機構建設,截止2015年6月30日,全市12個縣區全部成立了法學會。
一是率先破冰。市委政法委專題研究縣級法學會建設工作,制定下發了《關于加強縣級法學會建設工作的通知》,統一創建程序和組織架構,鳳翔縣和隴縣率先成立了全省第一家和第二家縣級法學會,在全省發揮示范引領作用。
二是整體推進。市委政法委成立督導組,書記和副書記親自帶隊,深入各縣區督導法學會建設工作,并適時召開了全市縣級法學會建設推進會,各縣區確定時間表、立下軍令狀,在15個月內實現了縣級法學會全覆蓋,全市團體會員74個,個人會員近千人。
三是規范發展。市法學會編印了《寶雞市法學會工作資料匯編》,舉辦了全市法學會工作培訓班,邀請中國法學會會員部、省法學會有關負責同志授課,有效解決了法學會“是什么、干什么、怎么干”的問題。
四是爭創特色。各縣區法學會立足當地、研究當地、服務當地,形成特色和品牌。鳳翔縣組織會員成立法治宣講小分隊,隴縣組織會員成立了疑難信訪案件專家咨詢組,千陽縣印制了法治宣傳小手冊,扶風縣將11名縣級領導吸納為法學會會員,法學會活動空前活躍,影響力不斷擴大。
四、立足法治實踐,提升服務效能
我們立足地方,主動作為,積極發揮資政功能,贏得了上級領導及社會各界充分肯定。
一是聚焦改革熱點。市法學會承擔了中央綜治辦“多元化解矛盾糾紛機制建設”子項目研究工作。配合中央司改辦開展了“法治人才隊伍建設”專題調研。領受市委任務,開展了貫徹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專項調研,并代市委起草了《關于全面推進法治寶雞建設的實施意見》。
二是破解實務難題。針對公安警力不足問題深入調研,《基層民警職業狀況調查》一文被人民日報社《內部參閱》和公安部《公安內參》刊登,《寶雞市公安編制問題的調查報告》得到省委趙正永書記批示。不久前,省委政法委、省編辦、省公安廳赴各地調研,相關問題正在得到解決。
三是拓展服務空間。市法學會發揮會員優勢,在醫療、交通、房地產等多個領域建立了專業調委會,組織開展了平安創建、普法宣傳、法治進社區等服務活動,建立了全市法學研究人才庫,每年開展寶雞市年度法治新聞評選活動,使法學會成為推進法治建設的生力軍。
四是堅持機制創新。建立年會制度,帶動市法官協會、檢察官協會、律師協會等確定專題開展研究,全市每年舉辦研討活動10多次;建立了法學院校與實務部門聯合調研機制,斥資8萬元開展聯合攻關;建立成果轉化機制,撥付5萬元用于成果獎勵。今年7月和8月,我市分別承辦了陜西省法學會刑事法學研究會2015年年會和第四屆關中—天水經濟區法治論壇,法學研究步入更廣闊空間。
市法學會成立以來,為全市政法工作發展提供了強勁理論支持,我市政法、綜治、維穩工作連續多年名列全省前茅,人民群眾對政法工作滿意度連續4年位居全省第一,市委政法委被中央政法委評為優秀調研聯系點,被省委、省政府表彰為全省“人民滿意的公務員集體”,我市被評為第四屆全國文明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