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5-09-20 來源: 責任編輯:elite
搶抓新機遇 加快推進縣級法學會建設
福建省寧德市法學會
近年來,寧德市法學會在省法學會有力指導和市委政法委的正確領導下,立足自身職能,引導推動縣級法學會建設發展,積極探索法學會服務法治建設的結合點和著力點,走出了符合縣級法學會特點的發展路子。截止2013年12月,全市9個縣(市、區)均成立法學會,每個縣(市、區)都有1至3名正式事業編制人員,經費納入財政預算,是全省9個設區市縣級法學會中,第一個解決人員編制的法學會。
一、加強領導,狠抓落實,不斷凝聚縣級法學會建設合力
一是從組織上引導。把推進縣級法學會的建立工作納入市委政法委重要議事日程和市法學會工作的整體布局之中,作為一項重要職責。為有效推進工作開展,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市法學會會長結合下基層調研,親自過問縣級法學會成立工作,專門約見縣委書記、縣長,請他們給予大力支持,解決縣級法學會建設所需的組織保障、人員保障、經費保障等問題。將所有縣(市、區)黨委政法委書記增補為市法學會常務理事,增強他們建設法學會的責任感使命感,確保按時成立法學會。
二是從思想上領導。加強方針政策和政治思想上的領導,及時傳達中央關于建設縣級法學會有關要求和精神,增強各級領導建設縣級法學會意識。通過將“雙百”、“法治論壇”、“法治”沙龍、“法治體驗”、“法治咨詢”等活動載體向基層拓展和延伸,幫助解決當地領導關注、群眾關心以及法治建設中的難點、疑點問題,使各級領導充分了解法學會在深化改革、推進法治建設中所發揮的作用,充分肯定法學會工作,增強建設法學會的認同感,從而帶動縣級法學會建設深入發展。
三是從工作上指導。從2010年開始,我們將縣級法學會組織建設、研究活動、宣傳信息和會員工作保障等納入全市綜治考評體系,通盤籌劃,統一部署。重視縣級法學會換屆選舉工作,指導幫助選強配齊班子,努力打造一支有朝氣、有活力、有擔當的團隊。市委政法委與市法學會還專門組織督查組,適時深入縣(市、區)調研指導,確保法學會各項任務在基層有效落實。
二、找準定位,優化抓手,不斷提升縣級法學會建設能力
一是發揮好法治建設“思想庫”、“智囊團”作用。指導縣級法學會緊緊圍繞當地黨委政府工作大局,根據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對法制保障、法律服務和法學研究提出的新任務、新要求,組織廣大法學、法律工作者開展法學研究工作,主動為黨委政府在推進法治建設進程中提供法治理論支持。今年,為承接地方立法權工作,我們與縣級法學會一起,就城鄉建設與管理、環境保護、歷史文化保護等方面的事項提出亟需進行立法的項目建議,并推薦多名會員參與人大、政府的“法律顧問團”,發揮專業優勢,當好參謀助手作用。
二是發揮好法治精神“宣傳員”、“傳播者”作用。發揮“雙百”宣傳品牌作用,推動“雙百”活動進黨委理論中心組、進黨政機關、進黨校,并使之制度化、常態化,不斷提升各級黨政領導、機關干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能力。結合法治建設、平安建設,選定課題,聘請法學專家、學者到各地作專題輔導報告,推動法治宣講向基層延伸和拓展。積極開展送法“七進”活動(進農村、進社區、進企業、進學校、進機關、進部隊、進寺院)和法律基層行“六個一”活動(一輪義務法律咨詢、一堂法治知識講座、一次墟日庭審觀摩、一批矛盾糾紛化解、一期法律沙龍互動、一項惠民法律援助),傳播法治正能量,唱響法治主旋律,推動全社會樹立學法、守法、懂法、用法意識。
三是發揮好法律服務“實踐者”、“生力軍”作用。推進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打造各具特色的法律服務的載體、抓手和品牌。今年,各縣(市、區)新建 “法律診所”28個(其中:社區(村)“法律診所”26個、海上“法律診所”1個、中心“法律診所”1個,在建“法律診所”12個),“法律診所”建立以來,共接待群眾咨詢780次,“出診”16次,調解矛盾糾紛48起,移送法援中心案件80件,涉及債務問題44件、婚姻問題33件、房產問題28件,經驗做法先后在中央級權威政法媒體《長安》雜志、《民主與法制時報》和閩東日報大篇幅報道,同時被中國法學會網站刊登。
三、創新機制,多措并舉,不斷增強縣級法學會建設活力
一是創新工作機制。及時出臺縣(市、區)法學會工作規章、會長辦公會議事規則、常務理事會議事規則等一系列規章制度,使縣級法學會各項工作有章可循、有據可依。建立日常工作機制,年初有工作要點,部署全年工作安排;每季度有工作通報,及時督促跟進工作落實情況;每半年有工作會議,學術活動,回顧總結,研究部署學會工作,交流、回答“法治寧德”建設中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每年有會員聯絡會,加強市縣會員之間聯絡。建立會員管理制度,專門制定下發《寧德市法學會會員管理服務實施細則》,規范會員發展、管理和服務等環節。
二是創新調研方法。建立法學會法學研究工作聯系點制度,每年選擇2-3個有代表性的基層單位作為法學實務研究的工作聯系點,貼近基層、貼近當地、貼近實際開展有針對性的法學實務研究,促進研究成果的轉化。
三是創新服務平臺。依托期刊和簡報,為縣級法學、法律工作者提供相互交流學術成果、發表各自見解的平臺。建立干部培訓平臺,組織縣級法學會機關干部參加各類培訓班和工作論壇等活動。建立會員短信資訊平臺,及時發送學會重要信息和工作動態。
四是創新培養機制。不斷完善制度保障,營造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圍,積極推進法學、法律人才培養戰略,努力形成優秀人才健康成長、脫穎而出的良好機制。去年,建立了“寧德市優秀法學人才庫”,加快培養我市有影響的法學領軍人物;今年,推薦多名會員納入立法專家庫和案件評查專家庫,使更多法律、法學工作者踴躍投身到法治建設、平安建設的偉大實踐中,有所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