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5-09-20 來源: 責任編輯:elite
裂變法律診所 推動持續發展
哈爾濱市法學會
2006年,在理順市級法學會領導體制后,我們相繼建立區縣(市)法學會、基層法律診所三級工作網絡和人才、例會、研究、激勵、經費保障等機制,推動持續發展與時俱進。在黨委政府堅強領導、高度重視下,按照中國法學會的部署,主動擔當政治責任,以變應變聚人才,服務為本增合力,解決問題求突破,不斷放大經實踐檢驗管用的法律診所“品牌”效應,用真心,使真勁,求真效,贏得重視公認,提升影響力、凝聚力和號召力。
一、培訓,筑牢持續發展根基
我們把學習培訓深入領會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作為首要政治任務和貫徹上級要求抓落實的根本,以制度機制保障常態化見實效。
(一)建立會長月例會機制,開展定期培訓。市法學會堅持每月召開兩級會長例會,7年多雷打不動,已連續進行了88次。會長例會傳達學習上級部署,總結交流工作,解決遇到的困難問題,明確下月工作重點和措施要求,必發《會長例會紀要》督促落實。
(二)堅持“雙進”培訓制度,開展不定期培訓。區縣(市)法學會以“雙進”培訓為主要形式。所謂“雙進”,即師生進社區“大講堂”對骨干和群眾開展學法用法的培訓;法律診所人員、社區干部進大學課堂聽法學理論課,為開展法律服務接受培訓。還通過召開法律診所所長例會、案例解析、網上答疑或到首家診所實習等靈活多樣不間斷進行培訓,及時傳達上級聲音,交流動態信息,融入思想和工作,解決遇到的問題,確保工作深入。
(三)推動重點任務落實,開展集中專題培訓。今年以來全市開展集中專題培訓26次,其中市級4次,培訓千人次。2月份,針對機構人員變動,思想活躍,精力難以專注的情況,對領導、骨干進行集中培訓,統一思想,分析形勢,以典型正面引導,穩住神、不分心、定準位、不懈怠、發好力、不停滯,集中精力干事,實現了良好開局。5月份,集中培訓與網上指導相結合,僅半月時間應用會員部開發的信息管理軟件全部完成錄入任務。7月初,動員進一步改善醫患關系進行培訓研討,130多人參加,傳達貫徹省委常委、市委書記視察法律診所講話要求,典型引路、研討推出三項新舉措,深入改善醫患關系。7月底,請市政府副秘書長、政府法制研究會會長對兩級法學會會長、副會長、秘書長,區縣(市)政府“行政服務中心”主任和已派駐行政中心的法律診所所長等人員進行依法行政的專題講座,并下發視頻和材料繼續培訓收看。
二、突破,解決實際問題瓶頸
最大限度發揮特有優勢、服務大局是法學會的追求和價值所在。我們以研究解決影響社會穩定的醫患糾紛“熱點”問題為突破口,通過地校合作、市區聯動、標本兼治,在贏得公信力的同時實現了突破,為地方法學會不僅開展研究,而且能解決實際問題趟出了新路,取得了明顯效果。
(一)重點課題牽引,匯聚人才合力。我們將社會關注的醫患糾紛“熱點”問題納入重點研究課題,在座談、暗訪、征求意見調研后,去年4月份成立以市衛計委主任牽頭的市法學會促進和諧醫患關系研究會,將多年合作的高校法學、醫學專家和公檢法司領導、著名律師、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兩級法學會領導骨干包括解放軍、省、市、區屬醫院領導專家及部分街道、社區干部等匯聚其中,組成上下內外65人理論實踐門類齊全、力量集中的專題研究團隊。
(二)實踐對接研究,共治醫患糾紛。從兩方面入手應用研究成果,一方面由市衛計委下發實施《深化醫改,內提素質,外樹形象的意見》,從源頭切入治本;另一方面區縣(市)負責提供全方位保障,組織高校、社區人員向域內醫院派駐法律診所,以第三方調處醫患糾紛,法律服務治標。相繼向解放軍、省、市、區屬醫院派駐29家法律診所,形成了法學會組織協調市衛生主管部門與區縣聯動、專家律師參與、醫院加診所合力共治醫患糾紛的“小氣候”。
(三)防調內外加力,積累擴大成效。加強領導,與衛生行政部門共同指導推動醫院強化內部管理,端正醫德醫風,派駐診所試點引路,指導擴面,管控防、依法調、雙管齊下,內外加力,總結完善,追求實效。一年來,醫院法律診所受理來訪1012人次,依法調解各類醫患糾紛57起,包括8年進京上訪等一些積案,對確需法鑒等12起糾紛提供法律援助走上了法律程序,全市醫患糾紛同比大幅下降了62%。法治服務作用逐步顯現,醫院管理得到加強,醫患關系改善向好,社會評價隨之提高。省委常委、市委書記,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市委常委、秘書長等親臨醫院法律診所慰問,給予充分肯定并作出批示。省法學會樹為典型,專門發文推廣經驗。市衛計委領導在全國衛生系統座談會上發言交流經驗,受到與會領導和專家一致好評。
三、裂變,放大診所服務品牌效應
2010年始,我們試點將高等教育法律診所模式嫁接于社區,相繼在全市建立社區、鄉村、企業、醫院等4類365個法律診所,不僅成為法學會延伸在城鄉最基層的工作組織和接地氣為民服務的平臺,而且通過解決醫患關系“熱點”問題,使法學會的優勢作用得到充分發揮,廣受關注信賴,樹起了工作品牌。
在全面依法治國、法治哈爾濱建設的開局之年,我們遵照“三嚴三實”的要求,作為持續發展的首要選擇,致力裂變法律診所服務品牌效應。今年3月以來,將法律診所模式拓展到直接服務發展、服務民生的政府“行政服務中心”,在助推政府法治建設、依法行政上發揮服務作用。因與前四類診所不同,我們著重把握三個環節:一是立足服務定位功能。充當法律顧問,服務對象主要是窗口內的政府工作人員,組織專家、學者開展學習培訓、咨詢研討,同時接待窗口外群眾咨詢、求助,宣傳法規、調處糾紛提供所需的服務。二是優化配置精選所長。選派懂行政、知法規、善協調的資深干部為所長;或派駐副所長,由行政服務中心主任兼所長。三是培訓上崗有備而進。按照先試點再推開、全覆蓋的步驟,經過培訓做好心理和熟知法規等準備。目前,已向“行政服務中心”派駐法律診所6個,工作正有序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