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件系統:
用戶名: 密碼:
2025年08月20日 星期三
2025年08月20日 星期三
位置: 首頁 》中國法治論壇(2016)在深圳成功舉辦 》專題報道 》觀點精選
李步云:依靠法治保改革促改革

時間:2016-03-30   來源:  責任編輯:att2014

中國社科院榮譽學部委員、全國杰出資深法學家、中國法學會學術委員會榮譽委員 ?李步云

  尊敬的各位領導,來自法學界、企業界、新聞界的朋友,大家好,來之前,有人告訴我這個會上會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主題演講,我剛才進來以后,收獲很大,我感覺報告對于我們這個會定了一個基調,因為他的報告是高屋建瓴,又全面,又具體,對于企業法治保障的問題說得很全面,我回去要好好研究一下,我在這個領域里面要做什么工作。我選擇的題目“依靠法治保改革促改革”,現在這個題目已經發表出了一篇文章,在3月24號,中央黨校學習時報頭版頭條發表出來了,里面的基本觀點不重復了,講一點跟這個主題有關的宏觀見解。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四中全會分別作出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決定,這兩個極其重要的決定是緊密相關的,堪稱姐妹篇。全面深化改革離不開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保障支持。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發展同樣需要法治的保障支持。

  改革需要發揮立法引領和推動作用在人類文明發展史上,社會改革通常都是通過“變法”來實現的,如中國的“商鞅變法”“王安石變法”“戊戌變法”等。新中國成立后,廢除舊法,制定實行新法,尤其如此。

  在現代,法的“立、改、廢、釋”,在任何國家都是一種常態,因為人類社會總是處在不斷變化發展中。在中國改革開放新時代,情況就更是如此。在我國,自全國人大宣布在2010年我國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建成以后,在學術界、輿論界開始形成一種思潮,即認為,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過程中,立法任務已經完成或已不是主要任務,今后我們的主要問題是嚴格執法和公正司法,即法律的實施問題。事實上,此種認識難免片面。

  十八屆四中全會的《決定》指出:“法律是治國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必須堅持立法先行,發揮立法的引領和推動作用?!?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任務涉及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各個領域,改革深度和力度也是空前的。這一改革方案,只有通過立法才能上升為國家意志,加以貫徹實施。改革方案通常比較原則,必須通過立法予以具體化和制度化,使其成為人們可以具體遵守的行為準則,并通過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使其得到嚴格遵守和在全國范圍內得到普遍實施。通過法治保改革、促改革,是現代文明的普遍規律。我們要重視和遵循這一規律,重視社會改革中“立法的引領和推動作用”。

  由于改革,現實中出現了許多原來法律沒有規定的內容,需要新的法律予以規范。例如,為了實現工業化,大量農民進入城市就業,農民工的身份、待遇和生活以及他們的子女接受教育等問題,從而形成了全新的勞資關系、農民工家庭和原城市居民的新的利益關系。類此新的利益格局,如城鎮化建設、完善金融市場體系等,也都需要立法機關制定新的法律法規去調整。要依靠法治保改革、促改革,關鍵一環是必須堅持立法先行,充分發揮“立法的引領和推動作用”。四中全會指出“法律是治國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

  何謂“良法”?它必須在內容和形式上做到“真善美”。“真”即必須符合事物的本質和發展規律,體現時代精神,充分考慮現實條件的需要和可能。“善”即符合全體人民的切身利益和長遠利益,體現社會的公平正義,促進五大文明的發展與進步?!懊馈奔捶ǖ暮暧^結構(即法的體系)做到上下(上位法與下位法)左右(部門法之間、實體法與程序法之間)前后(新法與舊法之間)里外(國內法與國際法之間)統一、和諧、協調;法的微觀(即法的規范三要素)結構嚴謹,行為主體、行為內容、行為后果須明確、齊備。法的概念、原則、規范必須邏輯嚴謹、清晰。我們國家是社會主義國家,因此,我們的立法必須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自己的根本價值追求。為達此目的,我們必須堅持和改善黨對立法工作的領導,實現民主立法與科學立法的總要求。過去有些好的做法,建議將它們形成制度,如法律法規在付諸表決前,必須在網上公開,再聽取公眾意見建議,將召開利益相關群體的聽證會、法學家的論證會,作為必經程序。

  通過法律實施將改革落到實處如果良法得不到切實實施,法律法規也只是一張廢紙。在我國現實生活中,法律缺乏應有的權威也是事實,因此依靠法治保改革、促改革,實現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和全民守法,意義十分重大。對此,四中全會《決定》提出了一系列要求。這里有三個新舉措,值得人們特別關注。

  一是《決定》提出的建設“法治社會”的新概念和新目標?!胺ㄖ紊鐣蓖胺ㄖ握毕鄬F浠緝群牵焊鞣N社會組織的工作、活動都要納入法治軌道。社會組織包括:企事業組織、各種行業協會、工青婦等人民團體以及城鄉社會基層組織,等等。社會治理創新,首先要實現“政社分開”原則,提高社會組織的“自主性”以充分調動它們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其次是必須建立和健全社會組織各自的規章制度,包括鄉規民約的建設,并提高其權威性。最后是發展與健全各種涉法組織,如律師組織、法律援助、人民調解等,并充分發揮它們的作用。社會治理創新只有納入法治軌道,才能保證這種創新走上正確、有序、快速發展的軌道。

  二是《決定》提出的“建立法治監督體系”。這一新概念的提出,在理論上豐富和發展了政治權力及法治概念的內容。這樣一來,我們可將此政治權力作如下劃分,即決策權(立法)、執行權(行政)、裁判權(司法)、監督權(護法)。這一體系可劃分為兩個子體系,即以國家權力監督國家權力和以社會權利監督國家權力。前者又可分為專門機關的監督,即人大對一府兩院的監督、同一性質的機關上下相互監督以及領導集體內主要負責人對成員的監督和集體成員對一把手的監督。后者,包括社會組織、民主黨派、社會團體、企事業組織對國家機關的監督以及社會媒體和公民個人的監督。這一法治監督體系的建立和完善能有力地實現“將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可有力地防止權力尋租、權力腐敗和權力不作為,以保護公民權利不受侵犯。

  三是《決定》提出的培養和健全“法治文化”的新概念?!胺ㄖ挝幕钡目茖W內涵在我國包括:建立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法治理念、法治精神、法治思維、法治方式和法治方略,作為建設“法治中國”的思想理論指導;規定法官的法袍、法槌、法庭的陳設和秩序,被選舉的中央及地方官員的憲法宣誓儀式,國家“憲法日”等莊嚴的法治禮儀;法制文學的創作與傳播活動;我國開展“一五普法”以來卓有成效的全民普法活動,等等。

  法治文化建設的目的是樹立全民對憲法、法律的信仰,形成全民對法治的敬畏心理,并將其作為建設“法治中國”的一項基礎工程。法治監督體系和法治文化工程將從制度上和思想上有力保證立法民主科學、政府依法行政、社會依法治理、法院公正司法,從而保證法治能夠有力地保改革、促改革,實現全面快速推進國家五大文明建設。改革對法治中國建設提供支持我國依法治國方略的全面貫徹落實和法治中國的加快建設,同樣離不開全面深化改革的支持。

  這有兩方面的含義:

  一是一個國家法治文明程度的高低,首先取決于憲法與法律內容的文明程度,它必須通過改革才能促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的進步。二是法律制度有其自身獨特性質及發展規律,包括它的權力(如偵查、起訴、審判)配置、司法運行程序以及人員素質等。因此法治建設自身也有一個不斷改革進步的過程。

  三中全會《決定》的第九部分,就是“加快法治中國建設”。四中全會《決定》更是提出了法治中國建設過去從未有過的體制機制改革的190項新舉措?!案母铩毕褚桓骶€,貫穿在四中全會《決定》的全過程。對于中央提出的“改革要于法有據”,應有正確的理解。它不僅僅是說我們的改革要在現行法律允許的范圍內進行,而且是強調黨的改革主張必須上升為法律,才能在全國范圍內建立與之相適應的制度,并在各級國家機關和全民中普遍遵行。

  為此,四中全會在進一步強調要切實貫徹“黨的全面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的同時,提出了黨領導立法、保證執法、支持司法、帶頭守法的黨領導法治建設的新理念。在現代政黨制度下,絕大多數執政黨依憲依法執政,首先就是通過領導立法來實現對國家的領導。西方和東方概莫能外,因為除此沒有它途。行政機關和司法機關分別行使行政權和司法裁判權。在西方主要是通過占據行政和司法領導崗位的執政黨成員極力貫徹執政黨的治國理念來實現執政黨對國家的領導。

  在我國主要是通過從中央到地方各級黨組織的領導機構總攬全局,指導和監督各級國家機關,實現黨領導立法、保證執法、支持司法和帶頭守法。同時通過設立在行政機關和司法機關中的“黨組”和這些機關的黨員負責人來貫徹執政黨的執政理念,來保證行政機關依法行政和支持司法機關獨立、公正司法。它清楚地表明,我們黨反對黨組織代替行政機關行使執法權,也反對黨組織干涉司法機關獨立辦案,代替它們行使司法權。

  我國現行憲法的序言明確規定:“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全國各族人民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社會團體,各企業組織,都必須以憲法為根本活動準則,并且負有維護憲法尊嚴、保證憲法實施的職責。”建設法治中國,必須形成全民守法的文化氛圍。為此,執政黨要求所有黨組織及其成員帶頭守法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F在國外和國內都有人對中國實行依法治國必須堅持黨的領導提出質疑和擔心,這是沒有道理的。

  百余年來的中國近代史,特別是30多年的中國改革開放的歷史已經用實踐證明了只有共產黨才能領導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它的執政地位是歷史形成的。今天,也沒有任何別的政治力量能夠代替它。中國的民主歷史地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即民主選舉、民主協商、民主參與相結合。黨的十八大以來,在“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指引下,中國人民在大闊步前進。

  黨堅持實行依憲執政和依法執政的主張和承諾是十分真誠和堅定的。四中全會提出的黨領導立法、保證執法、支持司法、帶頭守法的新理念,是黨決心實行“依憲執政”的又一證明。只要把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有機結合得好,中國特色的法治國家是一定能夠建成的。這樣的政治體制就一定能夠保證我們的改革和法治符合全體人民的根本利益,一定能夠保證國家的和諧穩定而又生機勃勃,就一定能夠保證1978年以來改革開放的偉大事業繼續前進,并更上一層樓。

  我就提這么多,如果有離開主題,請大家見諒,謝謝大家!

亚洲国产欧美久久,欧美1区免费,欧美精品一区二区在线播放,亚洲欧美日韩精品
>

全文
搜索

關注
微信

關注官方微信

關注
微博

關注官方微博

網絡
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