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6-05-24 來源: 責任編輯:elite
對縣區法學會建設的探索與實踐
甘肅省天水市法學會
近年來,中國法學會先后出臺系列文件,指導和規范縣區法學會建設,甘肅省法學會通過文件、會議多次進行安排部署,有力推進了天水市的縣區法學會建設。天水市7個縣區法學會于2014年6月全部組建成立,在無機構、無編制、無專職人員的情況下,我們克服困難,創造條件,積極探索,保證了縣區法學會的順利組建和有序運行?,F就天水市法學會工作中的一些做法與體會向大家做一簡要匯報。
一、創造條件,解決“如何建”的問題。
(一)領導重視,全力推動。2013年6月17日在全國地市級法學會干部培訓班上陳冀平副會長提出,積極推動條件成熟的縣(市、區)成立法學會。2014年2月,甘肅省法學會對縣區法學建設明確提出要求后。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市法學會會長趙衛東非常重視,先后主持召開市委政法委書記辦公會和委員會,就縣區法學組建工作進行專題研究,列入年初市委政法工作會議領導講話內容,納入市委政法委年度工作考核。市法學會制定了縣區法學會組建工作實施方案,4月中旬,趙衛東書記又主持召開縣區法學會建設推進會,對各縣區政法委書記提出6月底必須全部組建成立的時限要求,各縣區政法委書記立下了“軍令狀”。在市、縣區兩級委政法委書記的重視支持和積極推動下,我市縣區法學會在不到半年時間內全部組建成立。2014年11月27日,陳冀平副會長在全國地方法學會工作座談會上指出,推動縣級法學會建設,關鍵在省市級法學會,省市級法學會的關鍵在會長,會長力度大推進得就快,反之就停滯不前。這條重要經驗在我們工作實踐中得到驗證。
(二)不等不靠,借船出海。王樂泉會長在今年中國法學會常務理事會上指出,縣級法學會要立足自身挖掘潛能,在組織建設上發揮創造性,善于借船出海、借梯登高,借助社會各界力量形成工作合力。當初,我們為了解決縣區法學會機構編制問題,與市編辦多次溝通協調,縣區政法委也多次向縣區委匯報,但效果甚微。為此,市委政法委下決心,對機構編制的爭取不放棄,但也不等靠,堅持“先成立再爭取,先組建后規范”原則。明確要求縣區法學會由縣區政法委牽頭組建,各縣區成立籌建領導小組,由縣區政法委書記任組長,制定籌備方案,組織召開會員代表大會,選舉第一屆法學會理事會。會長由各縣區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兼任,副會長由相關部門負責人兼任。法學會組建后,由于沒有機構編制,人員和經費無法解決,各縣區立足自身實際,不等不靠,挖掘潛能,整合力量,大膽創新,從有利于工作開展、有利于作用發揮、有利于調動積極性的原則出發,由縣區政法委副書記兼任秘書長,負責分管法學會日常工作,在縣區政法委現有人員中確定一名熱愛法學會工作的同志負責日常工作業務,對每位兼職副會長進行分工,把法學會的工作分擔到各副會長和他們所在單位,把兼職當專職用,把虛職按實職使,縣區法學會只要做好上傳下達、牽頭抓總、協調服務。工作經費問題采取從縣區政法綜治經費中擠一點、副會長單位承擔一點、市法學會補一點的方式,有效解決了縣區法學會力量薄弱、經費緊張的問題。
(三)拓展領域,壯大隊伍。會員隊伍是法學會建設的基礎,也是法學會工作開展的基本力量。我們把發展壯大會員隊伍作為縣區法學會建設的前提。在法學會組建過程中,一方面,對老會員進行了重新核實登記,由市法學會向會員單位下發會員核實通知書,亮明會員身份。另一方面,降低會員入會門檻,吸引爭取更多的法學法律工作者加入到會員隊伍,將會員觸角從機關向基層一線延伸,從政法部門向行政、教育、群團、企業等領域拓展,進一步擴大了會員覆蓋面。按照會員比例,分行業推薦會員代表和理事候選人。對會員數量較為集中的單位,要求推薦一名威望較高會員為常務理事或理事候選人。在理事候選人的推薦中,除了政法系統相關領導外,把熱心法學事業、有一定理論功底和實踐經驗的會員吸納到理事會中來,發揮他們的特長,借助他們的力量,推動法學會的工作。
二、準確定位,解決“干什么”的問題。
縣區法學會組建成立后,如何準確定位、發揮作用是擺在我們面前的現實問題。2014年初,中國法學加強市縣法學會建設的指導意見還沒有出臺,我們只能根據2004年中央政法委《關于加強地方法學會建設的意見》(政法【2004】5號)和2012年甘肅省委政法委《關于加強縣(市)區法學會建設的意見》(省委政法【2012】122號)精神,按照中國法學會領導相關會議講話要求,結合我市實際,群策群力,積極探索,在廣泛征求各方面意見的基礎上,將縣區法學會的職能定位為6個字,即:服務、研究、宣傳。這與去年《中國法學關于加強市縣法學會建設的指導意見》提出的八項任務基本吻合。
(一)堅持服務為先,在拓寬法律服務渠道上求突破。首先主動圍繞黨委政府中心工作開展服務。當前,縣區中心工作就是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縣區法學會建立會員聯系貧困村制度,定期組織會員深入鄉村一線,開展法律咨詢、援助與服務,及時發現研究扶貧攻堅中面臨的法律問題,為實施脫貧攻堅工程提供堅實的法制保障。其次主動當好參謀助手。組織會員圍繞司法、執法等現實難點、熱點問題開展調查研究,為黨委、政府擬出臺的文件提供法律參考,協助相關部門制定完善相關規章制度,組建法律顧問隊伍,主動在黨委、政府推動開展的工作中當好法律參謀。第三主動參與社會管理和社會矛盾化解。以第三方的角色參與涉法疑難案件化解,解答群眾涉法涉訴問題,為政府排憂解難,做黨和政府聯系群眾的橋梁紐帶。由我市麥積區會員自發組建的 “和雨東矛盾糾紛化解工作室”,參與化解信訪案件90余起,“和雨東”青少年幫教中心被評為全國青少年維權崗。
(二)突出研究為本,在深入開展調查研究上下功夫。法學研究是法學會工作的根本所在。針對縣區法學會法學研究型人才相對匱乏、開展學術性研究能力和水平有限的實際,我們把法學研究的重點放在應用研究、對策研究上。著力對現行法律在實踐中存在問題的研究,向上提出建議意見,推進法治進步;著力對現行法律在工作中的實用性研究,總結經驗,指導工作,推動法治建設;著力對法治建設中的熱點難點問題的研究,積極從法律和政策層面研究應對之策,提供決策參考。我市縣區法學會自覺圍繞黨委政府關注、人民群眾關心、法治實踐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深入基層,深入實際,積極開展調查研究。這兩年,由縣區法學會推薦的105余篇研究成果在全國性和區域性法治論壇上獲獎。為了培養縣區法學人才,在全市會員中開展了“以理論功底深厚、實踐經驗豐富的1名老會員帶領1至3名年輕會員進行集體研究攻關”為主要內容的“師帶徒”活動,為優秀青年法學人才脫穎而出、健康成長創造條件、搭建平臺。為了調動廣大法學法律工作者參與法學研究的積極性,在年初市委政法工作會議上,對法學會工作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與綜治、維穩工作一起進行表彰,每年為每位獲獎論文作者征訂800元的法學類圖書和報刊。市法學會連續兩年榮獲的第九屆、第十屆中國法學家論壇和第十屆中國青年法治論壇征文優秀組織單位。
(三)注重宣傳推動,在提高法治宣傳教育實效性上有創新。法治宣傳是培養和提高國民法治意識和法律素養的有效途徑,也是各級法學會肩負的一項重要職責。各縣區法學會由各副會長帶隊,結合“七五普法”, 通過模擬法庭、法治講堂、現身說法、以案釋法、法律咨詢等形式,全面推進 “愛祖國、學法律、創和諧”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層行活動,與教育、團委等部門聯合,組織青年普法志愿者走進鄉鎮、街道、村、社區、企業、學校,集中開展豐富多樣的法治宣傳活動。理事會成員采取“包鄉聯村入戶”的形式,圍繞“聯村聯戶”、“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等重大部署,每人每年至少到鄉村參加一次法治宣傳或法律服務活動。2014年,全市精選百名優秀法學人才深入全市鄉鎮街道舉辦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報告會137余場次,實現了鄉鎮街道全覆蓋。2015年,結合“雙百”法治宣講,啟動實施“法治大講堂”活動,各縣區法學會主動邀請國內、省內及我市法學專家,舉辦法治講座60余場次。今年,在全市建立“市級法學會會長、副會長聯縣區、常務理事聯鄉鎮(街道)、理事和會員聯村(社區、企業);縣區法學會會長、副會長聯鄉鎮(街道)、常務理事聯村(社區、企業)、理事和會員聯矛盾糾紛和法律援助重點戶”的“兩級三聯”工作機制,要求市、縣區法學會理事會成員年內至少在聯系點組織開展一次法治宣講和法律服務活動,將法治宣傳教育和法律服務觸角向基層延伸,進一步增強法治宣傳教育的覆蓋面和實效性。
三、借力發展,解決“怎么干”的問題。
當前,縣區法學會組建不久,工作還處在起步階段,自身建設還沒有范本。特別是在沒有機構編制和人員經費的情況下,必須正確面對現狀,克服困難,借力發展。
(一)善于向政法委“借力”。我市縣區法學會沒有獨立的人財物,與縣區政法委一起辦公。一方面積極爭取黨委政法委的領導,主動匯報,加強溝通,爭取支持,使政法委把法學會工作看成政法工作的一部分,與綜治、維穩等工作一起列入政法工作年度計劃、督查、考核內容。另一方面,法學會要想取得政法委的支持,就必須發揮法學會的優勢,主動作為,以有為謀有位,主動圍繞政法重點工作,開展法學研究、法治宣傳和法律服務,為政法工作鼓勁加油,為法治建設增色添彩。
(二 )善于發揮理事會成員的作用??h區法學會理事會成員大部分是政法部門領導和企事業單位負責人,會長都是由縣區委政法委書記擔任。一是借助會長的力量,協調解決工作中的困難和問題,通過會長會議,統一思想,安排任務,協調工作,解決問題。二是發揮兼職副會長的作用,由每位副會長分管一塊法學會工作,通過他們取得相關部門對法學會工作的關心、支持和參與,聚合多方資源,發揮職能優勢,推動工作落實。三是提升秘書長和法學會干部業務能力。我市縣區法學會秘書長都由政法委副書記兼任,便于統籌協調,一盤棋謀劃,促進了法學會工作與其他政法工作的有效融合。我們先后舉辦三期法學會干部培訓班,邀請省法學會領導和專家講課,讓他們熟悉工作,精通業務,提升能力。同時,通過組織參加外地論壇、考察學習、表彰獎勵,增強法學會干部的榮譽感和歸屬感。
(三)善于搭建平臺。一是搭建法學法律工作者充分交流的平臺。通過論壇、座談會、研討會等形式,為法學法律工作者提供表達觀點、陳述見解、發表意見、建言獻策的機會和平臺,特別在平時工作不便表達的觀點、意見建議,通過學術研討的形式表達出來,在不同觀點的交鋒、碰撞中產生新思想,在爭鳴爭論中形成共識,提供給黨委政府和相關部門單位在工作決策中參考。近年來,我們向地方黨委政府和相關部門提供研究成果60余份,有46份在工作實踐中得到了借鑒和應用。二是搭建優秀人才和優秀成果脫穎而出的平臺。縣區法學會通過征文評選、經驗交流等形式,凝聚了一批政治思想堅定、業務能力強、學術造詣深厚的骨干隊伍。通過對優秀人才和優秀成果的表彰獎勵和宣傳,形成有利于優秀人才脫穎而出,有利于優秀成果不斷涌現,有利于研究成果的應用轉化的激勵機制。通過“師帶徒”活動,大力培育年輕優秀法學人才,為他們創造更多條件和途徑,促進他們快速健康成長。目前,全市評選省級青年法學人才15人,市級法學優秀人才126人。三是搭建與高層次專家的互通平臺??h區法學會借助“雙百”活動,把省內外著名法學專家請下來,通過開展講座、報告會等形式,把最新的思想、最前沿的聲音第一時間傳達到基層一線,解答基層司法實踐中存在的困惑和問題,為基層法學法律工作者補充正能量。這兩年,我市縣區法學會先后邀請各類法學專家120余人,舉辦法治講座200余場。
以上是我們在縣區法學會建設中的一些探索和思考,與全國其他先進地區相比,我們的工作還相對滯后,做法還不夠成熟,特別是通過這幾天的培訓學習,聽了今天9位同仁的經驗介紹,感覺到我們工作還有很大差距和不足。培訓回去之后,我們將盡快組織舉辦全市法學會干部培訓班,把培訓班的精神和各地的經驗學習好、領會好、貫徹好,推動我市法學會工作再上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