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件系統:
用戶名: 密碼:
2025年08月17日 星期日
2025年08月17日 星期日
位置: 首頁 》2016年全國法學會干部培訓班在吉林舉辦 》專題報道 》經驗交流
上海市法學會:進一步提升法學會服務改革發展 推進法治建設的能力

時間:2016-05-24   來源:  責任編輯:elite

  進一步提升法學會服務改革發展 推進法治建設的能力

?

  面對我國改革不斷向縱深發展,經濟進入新常態的新形勢,法治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的引領和保障作用更加凸顯。今年初,王樂泉會長在中國法學會常務理事擴大會議上深刻闡述了“法學會為經濟社會改革發展服務的問題”,強調“各級法學會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要務實、管用”。

  我們緊密結合上海經濟社會發展和改革開放實際,以論壇和課題作為“雙驅動”,切實做到“三個抓”,法學研究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抓準確定位

  法學會要為經濟社會和改革發展服務,前提是立足當地、研究當地,就上海市法學會而言,要緊扣上海的實際,把握上海的需求,凸顯上海的特色。

  王樂泉會長一再強調,“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的大邏輯。我們必須統一思想、深化認識,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重大判斷和決策部署上來”。法學會工作必須圍繞大局履職盡責,為發展提供法治保障,這是我們工作的出發點。法學研究要擺脫“紙上談兵”、“理論實踐兩張皮”的怪象,就必須緊跟黨政需要、緊跟實際需要、緊跟群眾需要。

  過去幾年,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和挑戰,為適應新常態,中央進行了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革。一方面,上海地處改革開放前沿,司法體制改革、群團改革、自貿區建設等多項改革和工作均在上?!跋刃邢仍嚒薄_@種地緣優勢,使上海有更多的新問題、新情況可以研究,法學研究工作面臨著更大機遇和挑戰。另一方面,上海有著豐富的法學研究教育資源和雄厚的法學人才力量,全市有21家法學院校,擁有專業法學教師3000余名,每年培養法學專業學生近萬名,為上海法學研究的深入儲備了人才優勢。

  本屆法學會明確提出,法學研究的目標定位是緊緊圍繞上海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決策部署,聚焦推進依法治市的現實問題,著力研究化解一系列試點改革觸發的法治熱點,為領導決策、立法咨詢和實務工作提供參考和支持。近年來,學會圍繞自貿區建設、司法體制改革等前沿問題開展了大量應用性實務研究,充分發揮了法學會“思想庫”、“智囊團”的作用。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一)以改革為契機,開展創新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是黨的十八大的重大戰略部署。十八大以來,中央作出了以開放促改革,以改革促發展的一系列重大決策,進一步指明了法治中國建設的具體路徑。我們緊緊圍繞黨和國家的工作大局,抓住改革契機,針對改革中出現的新問題、新情況,開展創新研究,力爭在法治理論研究上取得新突破。

  自貿區法治研究方面,舉辦了以“進一步推動上海自貿試驗區權益保護制度創新暨完善上海自貿試驗區商事爭議多元化解決機制”為主題的首屆東方法治論壇;根據市委政法委領導要求,完成了《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中的法治保障研究》課題;將《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公安管理體制機制創新研究》列入學會重點課題予以資助。司法改革研究方面,立項《上海深化司法體制和工作機制改革的專題研究》?;鶎臃ㄖ窝芯糠矫?,舉行了5場“創新社會治理系列專題研討會”,就“違法建筑拆除”、“非法客運車輛整治”、“治理群租”、“來滬人員服務管理與城市法治”、“醫患糾紛人民調解”等問題進行了專題研討。

  (二)以問題為導向,開展對策研究。問題是時代的聲音。解決問題的過程,就是推動發展的過程。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法治建設中遇到一些難題,需要從立法、執法、司法的層面提供解決辦法。長期以來,我們堅持法學研究從實際出發、從具體問題入手,有的放矢,對癥下藥,確保法學研究成果能出實績,見成效。

  自貿區法治研究方面,多次組織專家召開自貿區立法論證會、研討會,多條建議被《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條例》吸納;舉辦了“上海自貿區法治論壇”、“中國(上海)自貿試驗區法治建設一周年回顧與展望”研討會,為自貿區先行先試建言獻策。司法改革研究方面,將《審判權運行機制研究》等作為應用性課題立項研究;將《關于深化審執分離體制改革的對策研究》列為重點課題,組織開展攻關研究;與市二中院合辦了“審判權力運行機制改革”研討會、與閔行法院聯合舉辦了“司法改革視野下的審判權運行機制與法官隊伍建設”研討會?;鶎臃ㄖ窝芯糠矫?,組織了6場“城市公共安全法治保障”系列研討會,分別以“突發公共事件中的公民權利義務”、“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的政府責任”、“公共安全管理中的公眾參與、社會協同”、“食品安全全程管控的法律問題”、“大數據在公共安全管理中的應用”和“防控恐怖活動的法律問題研究”為主題,取得良好成效。

  (三)以“試點”為平臺,開展戰略研究。當前,美歐日三大經濟體正力圖通過TPP(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TTIP(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伙伴協定)、PSA(諸邊服務貿易協定)等形成新一代高規格的全球貿易和服務規則,來取代WTO,圍獵包括中國制造在內的新興經濟體產能,逼迫我們“二次入世”。面對這種形勢,我國通過自貿區建設,探索自身優勢,可以在國際經濟格局的變動中,占據有利位置。上海承擔著自貿區建設試點的“排頭兵”任務,責任重大,使命光榮。

  無論是自貿區建設,還是司法體制改革,都是重要的國家戰略,要放到對內對外的兩個大局下進行研究。法學研究既要立足當地,也要統攬全局,既要突出上海“試點”中的開創性和獨特性,也要考慮到國家戰略所需要的宏觀性、普適性,特別是在可復制、可推廣經驗的積累和形成方面,法學研究要具有一定的戰略高度。

  上海市法學會在自貿區法治研究方面,將《中國(上海)自由貿易區知識產權保護對〈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議(TPP)〉的借鑒和對策研究》等列入學會重點課題給予資助;司法改革研究方面,委托上海社科院開展了《司法公信力社會評價指標體系研究》,為檢驗司法公信力提供重要依據。

  二、抓載體建設

  論壇和課題是開展法學研究的主要載體。論壇和課題組織的好,影響力大,法學會對經濟社會發展和司法改革的推動力就越大,法學研究的成效就越明顯。

  (一)精心籌辦論壇。以往,我們每年舉辦“自貿區法治論壇”、“上海金融法治論壇”、“上海企業法治論壇”、“上海航運法治論壇”、“法律實務專場”等多場大型法治論壇,取得了諸多有價值的研究成果;有的經過多年舉辦,也形成了“品牌”。但是,隨著情況的發展,這些論壇還無法涵蓋上海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問題,比如,就沒有專門為上??苿撝行慕ㄔO提供法治建議的論壇;有的論壇生命力萎縮,影響力變弱,吸引不了廣大法學、法律工作者的參與,變成了“自娛自樂”。

  針對這種情況,今年我們將重新推出“金融法治論壇”、“科創法治論壇”、“青年法學創新論壇”、“航運法治論壇”、“司法論壇”、“中國自貿區法治論壇”、“基層治理論壇”7大論壇,今年的論壇具有以下特征:

  一是論壇層次更高。今年的論壇都明確了合辦單位,通過與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華東政法大學、上海財經大學等單位合作,發揮了法學院校的科研優勢,充實了論壇的舉辦力量。法學會和合作單位領導高度重視,目標一致,希望論壇跳出原來的條條框框,要在論壇創新上有大思路、大手筆,要為上海改革開放、經濟社會的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

  二是科學設計論壇主題。論壇的選題很重要,關系到論壇舉辦質量。我們強調今年論壇的選題注意幾個問題:1、要緊密結合上海經濟社會發展、改革開放和司法體制改革的重大問題,這決定著論壇的定位和品質,是一個根本性的問題。2、要堅持法學理論和法治實踐問題相結合。3、要堅持實務性和前瞻性相結合。比如,“中國自貿區法治論壇”不僅要研究自貿區現實中碰到的法律問題,還要與對TPP的研究結合起來,與推動在上海建立國際仲裁中心這些前瞻性的問題結合起來。4、要注重選題的針對性和連續性相結合。首創的論壇,選題可以宏觀一點,比如今年第一次舉辦的“司法論壇”原先的選題是“刑訴中的認罪認罰從寬處理制度研究”,我認為太窄,而且主要是檢察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很難將法院等司法實務部門的同志吸引進來。我讓他們重新選題,要選擇司法改革與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司法制度進程中的重大問題進行研究,要選擇如何遵循司法規律、如何完善訴訟規則、如何強化司法隊伍這些問題來研究。這個論壇辦得好不好,選題選得準不準,衡量的標準就是能不能把法、檢等司法部門都吸引進來?!扒嗄攴▽W創新論壇”的選題也可以寬一點,因為這個論壇的目標是培養青年法學人才,為青年人提供舞臺,寬一點可以講的內容就多,參與的人也可以多一些,這是論壇的舉辦目標決定的。其他論壇,選題切口要小,爭取每次聚焦一點,研討要深入。

  三是推動論壇出成果。論壇定位是對上海經濟社會發展和改革開放有所推動。這樣的話就不能滿足于出一本書,或者進行了專題報道、舉辦了后續系列講座等,這是論壇成果的一個方面,但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要對實務部門工作、領導決策、立法工作等有幫助,有參考價值。

  四是提升論壇參與度。以往的許多論壇有個明顯缺陷,就是人少,尤其是實務部門的人少,經濟主管部門的人更少見。我們雖然找了合辦單位,但是論壇的影響力不能局限在合辦單位內部,要有全市的影響,要把理論部門和實務部門乃至經濟主管部門的人都召集起來,要邀請有影響力的人在論壇上發言,吸引大家參加。

  (二)扎實開展課題研究。2014年以來,市法學會和各研究會組織課題研究90余項。從形式上看,主要有上級領導交辦的課題、申報的市哲社辦課題(省部級)、合作課題、委托課題和招投標課題。招投標課題又分為法學理論課題和應用性課題。

  從實踐情況來看,前四種形式課題形成的成果質量比較高。比如,交辦課題方面,根據市委政法委主要領導要求開展的“司法體制改革中的政法隊伍建設問題”課題研究,成果得到中央政法委和市委政法委領導的肯定。

  市哲社辦課題方面,在“上海推進社會領域法制建設研究系列”課題中,子課題《上海郊區城鎮化發展法律問題研究》的相關成果引起楊雄市長的高度重視,他兩次作出批示,市政府法制辦根據領導批示梳理了上海城鎮化過程中的八大問題,提出對現行法規、規章的立、改、廢建議,并召集有關部門研究,拿出了落實方案。在“全面推進法治上海建設研究系列”課題中,子課題《上海司法改革試點理論與實踐研究》成果得到了市高院崔亞東院長的重視和批示。

  在合作課題方面,緊扣上海在推進城市建設進程中的農村集體經濟問題,與市農委合作開展了“農村集體經濟若干重大問題研究”,相關研究成果分別報送中國法學會、中農辦、農業部和市委政法委,農業部副部長陳曉華對成果給予了批示肯定,有關建議還被吸收進國務院制定的《深化農村改革綜合性實施方案》。

  在委托課題方面,委托上海社科院組織開展了“司法公信力評估指標體系研究”,并對市一中院進行了第三方評估, 這是我國首次對司法公信力進行整體性、綜合性第三方評估。委托金融法、知識產權法、信息法律等三個研究會分別開展的《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制度創新》、《“智慧城市”背景下的知識產權保護問題研究》、《網絡信息監管與網絡信用體系建設的法律問題研究》三項課題研究,所形成的研究成果被市金融辦、知識產權局、經信委等職能部門采納。

  相比較之下,招投標課題形成的成果在影響力和應用轉化程度上,遠遠沒有上面四種課題的效果好。許多成果對實際工作參考價值不大。往往是課題評審一結束,成果也就被鎖進了抽屜里。

  針對這種情況,今年我們對招投標課題進行改革,不再區分理論課題和應用性課題,因為所有課題都應當是理論結合實際的,統一稱為重大課題。今年的重大課題有18項。這18項課題具有以下特點:

  一是法學會掌握課題工作的主導權。以往招投標課題是別人提供什么題目,我們就列為選題,然后進行招投標。經常是提供題目的人就是最后的研究者,這些人有的是法學老師,有的是實務部門的具體工作人員,報送題目往往是根據自己的研究興趣,不能準確、全面反映上海經濟社會發展和法治建設的研究重點。今年,在征集選題環節,我們直接征詢立法部門、司法實務部門和院校的一把手的意見,讓單位領導直接了解、關心法學會的課題工作,同時選準當前迫切需要解決的題目,通過主動出擊和遴選,課題選題的針對性更強、質量更高。在推進環節,我們通過召開單位主要領導參加的論壇和重大課題推進會,將各個單位的領導動員起來,凝聚在一個平臺上,在一個更高的層面上推進課題工作。

  二是接地氣。今年的重大課題選題來自法治實踐,最終是為了更好地服務法治實踐。如《加強黨領導立法工作的探索實踐和實現路徑》,就是要深入研究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的“加強黨對立法工作的領導”這一重大課題,對改進和完善黨對立法工作的領導方式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咨政建議?!秾徟畜w制和審判能力現代化問題研究》著眼于探索如何在更深層次上推進司法體制改革的問題。《基層社會治理中的法制保障研究》聚焦基礎法治問題,為完善基層社會治理體系建言獻策?!督鹑谑袌鲶w系深化與金融監管體制改革》重點為健全上海金融中心法治環境提供對策建議。

  三、抓成果轉化

  對解決經濟社會發展、法治建設領域實際問題的貢獻率,決定了我們法學會的影響力和職能作用的發揮。每次研討會、每次講壇都有很多新的思想、新的觀點、新的成果,我們要把其中一些特別有用的研究成果提煉出來,不能一發表文章,一出書了事,可以說開好研討會僅僅是我們工作的一半,另一半工作就是要把研究成果提煉出來,發揮法學法律工作者在加強法治建設、保證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智庫作用、智囊作用。

  今年,我們進一步強化了研究成果的轉化工作:

  (一)精心選編《上海法學專報》。認真梳理、總結、提煉論壇和課題中出彩的觀點和有價值的對策建議,對論壇和課題進行二次深加工,通過專報短小、精煉的專報文章反映上海法學、法律新思潮、新觀點、新主張,真正做到對決策和實務工作有推動。對被領導決策參考、被實務部門采納的建議,給予獎勵。

  (二)建立多元化、全覆蓋的研究成果轉化機制。努力拓寬法學研究成果的轉化渠道,健全向領導決策機關的呈報機制,使法學研究成果更多、更快地進入決策層;建立與立法、執法、司法等實務部門的固定聯系機制,主動征求實務部門的意見,使研究成果具有更強的針對性、現實性;強化優秀法學成果出版、發表及宣傳機制,充分利用法學會自有書刊、網站,更要發揮社會新聞媒體的力量,擴大法學研究成果的社會影響力;完善法學研究成果轉化的反饋機制,主動做好法學研究成果轉化的跟蹤工作,及時掌握領導和實務部門對法學研究成果的采納與落實情況,適時調整法學研究的課題,使之更好地服務于法治實踐。

  (三)完善激勵機制。對研究成果應用轉化所產生的社會效益進行科學評估和有效激勵,創造良好的環境與氛圍,鼓勵多出成果、出好成果,促進研究成果應用轉化。我們計劃對領導批示肯定、實務部門采納的成果,給予獎勵。此外,今年在組織第三屆“上海市法學優秀成果獎”評選活動時,將研究成果應用轉化列為考核法學優秀成果的重要指標,對具有較高應用價值、被領導機關采用、產生較大社會影響的,給予表彰。

亚洲国产欧美久久,欧美1区免费,欧美精品一区二区在线播放,亚洲欧美日韩精品
>

全文
搜索

關注
微信

關注官方微信

關注
微博

關注官方微博

網絡
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