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6-05-24 來源: 責任編輯:elite
滕州市法學會自2015年2月成立以來,全面落實中國法學會和省市法學會的各項決策部署,堅持接地氣、重服務、謀發展,整合資源,組織開展“法律服務進基層”活動,推行“法治副主任(法律顧問)”工作服務模式,把法律服務送到基層、送到百姓身邊,引導基層干部群眾運用法治思維方式化解矛盾,全市上下形成了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濃厚氛圍,推進了基層治理法治化建設?!秲葏⑦x編》《內部參考》《法制日報》《大眾日報》《山東政法》等主流媒體先后作了深度報道。
一、發揮政治優勢,強力推進法律服務進基層工作
認識到位,行動才會自覺。引導全社會運用法治思維方式化解矛盾,問題在基層,難點在法律服務的“最后一公里”上。作為縣級法學會,維護社會穩定,開展法律服務,具有“第三方”的優勢,責無旁貸。通過積極爭取,滕州市委、市政府把深化法律服務進基層工作、開展“法治副主任(法律顧問)”進村居(社區)活動作為推進社會治理創新的基礎性、源頭性工程,列入滕州市“十三五”發展規劃和平安建設的重要內容,科學謀劃,統籌安排,強力推進。一是成立專門組織。成立了由市委書記任第一組長、市長任組長,分管領導任副組長,有關部門和鎮街主要負責同志為成員的深化法律服務進基層工作領導小組,同時明確由法學會具體負責人員招聘、工作指導、聯絡協調等工作。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每年列支120萬元專項經費,確保工作順利實施。二是出臺有關文件。為推進法律服務進基層工作向縱深發展,研究出臺了《關于開展“法律服務進基層”活動的實施意見》《關于推動法律服務志愿者進基層工作的意見》《滕州市村居(社區)法治副主任(法律顧問)督查考核辦法》等系列文件,并付諸實施。三是注重輿論宣傳。為擴大法律服務進基層的社會面,充分運用滕州日報、電臺、電視臺和黨政網、微博、微信等媒體平臺,全方位宣傳開展“法治副主任(法律顧問)”進村居(社區)活動情況和經驗做法,助推工作開展。各鎮街通過召開村民代表見面會、入戶走訪、發放聯系卡、村廣播喇叭宣傳等形式進行大力宣傳推介,營造了濃厚氛圍。
二、發揮資源優勢,加強公共法律服務隊伍建設
隊伍是保障。建設一支具有豐富法律知識和法律實踐經驗的工作隊伍,是開展法律服務進基層工作的根本保證。立足于便民利民惠民、提供無償服務,堅持公益性、普惠性原則,充分挖掘整合各類法律人才資源,加強工作力量保障。一是聘請專業法律工作者。堅持“市招、鎮聘、村用”原則,由政法委牽頭,法學會組織,公開遴選了134名律師、104名法官、69名檢察官、40名公安民警、127名司法行政干警、43名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共517名,擔任村居(社區)法治副主任或法律顧問;二是聘請相關行業專家。從道路交通、醫療衛生、城鄉建設、環境保護及信訪接待、勞動仲裁等行業、部門中,選聘了533名專家學者,組建了調解專家庫,提供專業法律咨詢,出具專家意見書,以及參與調解專業領域內的矛盾糾紛;三是聘請離退休法律工作者。聘任具有豐富經驗的離退休老民警、老法官、老檢察官在一線常駐服務,目前有148名老政法活躍在一線服務;四是發展法律服務志愿者。注意將具有較好法律素養、熱心公益事業的高校學生、社會人員等,吸收到法律服務志愿者隊伍中來。目前,組建了52人的法律服務志愿者隊伍。依靠這支由1250人組成的專門法治隊伍力量,真正讓法律“落地生根”。目前,平均一村一名法治副主任(法律顧問)。入村居(社區)后,究竟干什么?結合基層和群眾實際需求,具體明確了“法治副主任(法律顧問)”法律政策宣傳員、矛盾糾紛調解員、法律事務協理員、法律訴求引導員、社情民意信息員“五員”的工作職責。
三、發揮協調優勢,積極搭建法律服務平臺建設
平臺建設是落實“法律服務進基層”、實現基層運用法治思維方式化解矛盾的關鍵環節。為保證廣大群眾最大限度地享受到便捷優質的法律服務,積極搭建服務平臺,突出重點部位,重心落在村級,力求法律服務“全覆蓋”。在市級層面,成立“法律服務中心”。主要協調調度全市面上法律服務志愿者工作開展情況,開通了“12348”和“5580148”公共法律服務熱線,全市“法治副主任(法律顧問)”全覆蓋網絡圖在電子屏幕上來回滾動播出,方便群眾就近找到“法治副主任(法律顧問)”、自主選擇法律服務項目,實現了公共法律服務便捷化、信息化。在村級層面,建立“法律服務工作室”。本著“實際、實用、實效”的原則,以村居綜治工作站、調解室為平臺,建立“法律服務工作室”。目前,在千人以上村居(社區)建立了535個“法律服務工作室”,其中18個村按照“一人多村”派駐,實現了村級“法律服務工作室”建設全覆蓋,做到了門牌、桌牌、胸牌、日志、臺賬、公示牌、聯系卡“七統一”。在重點部位,設立“法律門診”。在矛盾糾紛較為集中的部門,滕州市中心人民醫院、滕州一中、信訪局和交警大隊建立了“法律門診”,目前這4個法律門診均達到了“五有”(即有相對固定的辦公場所、有統一的標識標牌、有滿足服務需要的辦公設施、有規范的工作服務流程、有統計臺帳)、“四落實”(即組織、制度、人員、工作落實)。在企事業單位,設立“法律服務工作站”。在魯南化工、辰龍集團等重點企事業單位,依托司法辦和工會組織,設立“法律服務工作站”,目前共建了88個法律服務工作站。
四、發揮組織優勢,保障法律服務進基層工作規范運行
為保證法治副主任(法律顧問)服務模式持續發揮最大效能,防止走過場現象出現,堅持以制管人、嚴管重教,保證了服務質量,提升了群眾的滿意度。一是建立值班接待機制。要求“法治副主任(法律顧問)”做到每年至少列席1次村居、單位重要會議;每季度開展1次法治宣傳活動;每月2次到村居、企事業單位開展法律咨詢服務;每半月與鎮派聯絡員(包村居干部)電話聯系不少于1次;每周與村居干部電話聯系不少于1次;遇村居和轄區居民有法律服務需求的,要隨時提供服務。二是建立教育培訓機制。規定每年要至少舉辦2期業務知識、服務技巧等方面的專題培訓,幫助法律服務人員熟悉情況、開展工作。累計組織專場培訓11期、經驗交流座談會29場,有效提升了法治副主任(法律顧問)服務基層的能力。三是建立聯席會議機制。由法學會牽頭,每年定期召開聯席會議,研究“法律服務進基層”活動相關工作,加強對法律服務進基層活動的指導。四是建立督導調度機制。專門成立了5個督導組,定期、不定期對各鎮街、市直各相關部門進行督導,實行督導情況通報制度,先后組織明察暗訪、督查活動8次,印發督查通報8期,助推了工作有序開展。五是建立考核獎懲機制。采取個人自評、村居初評、鎮街(部門)評審與市級考評相結合,細化量化考核,進行一年一評,嚴格獎懲兌現,實行淘汰退出機制。
五、發揮人才優勢,積極提供優質便捷高效的法律服務
廣大法學法律工作者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主動深入基層、深入一線,積極為群眾提供優質便捷高效的法律服務,充分體現了法學會和法學法律工作者的專業優勢,提升了基層運用法治思維方式化解矛盾能力水平,促進和維護了社會和諧穩定。其作用和效果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服務基層群眾。堅持公益化服務,主動上門提供法律服務,解決了一些群眾反映的熱點、難點問題。截至目前,累計解決基層熱點、難點問題117件,其中土地延包12件,企地糾紛9件。東郭鎮下戶主村法治副主任郭慶桐幫助該村500多戶農戶,在2016年春節前領到了土地流轉租金,今年64歲的下戶主村村民范寶美激動地說:“如果土地租金問題不解決,村民們過年都過不好?!倍欠栈鶎咏M織。運用自身法律優勢,幫助協理村級法律事務,促進村居依法決策、依法治理,提升了基層治理法治化水平。目前,共審查修訂合同831份,提供法律意見1396條,有效降低了村居組織的決策風險;累計幫助避免、挽回集體財產損失8000多萬元。龍陽鎮小寨村法治副主任顏景順幫助該村委做通了農戶工作,解決了多年村老大難“大坑整治”問題,目前該村的大坑已整平,正建設村文化廣場。三是服務基層穩定。采取送法上門、以案釋法等形式,靈活多樣地開展普法教育,使緊接地氣的法律服務實現了便民化、專業化。截至目前,共開展法治宣傳、講座1396場次,受教育群眾20余萬人次,通過宣傳引導,從源頭上解決群眾“信訪不信法”舊的思維定式,起到了化解矛盾的“解壓閥”“穩壓器”的作用。累計共調處化解各類矛盾糾紛612起,其中上訪案件16起,涉法涉訴案件3起。
實踐證明,深化法律服務進基層工作,有利于化解基層矛盾糾紛,有利于培育基層民主法治意識,有利于滿足基層群眾法律服務需求,是解決基層維穩力量薄弱的有力舉措,是維權維穩工作的有機結合,是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的有效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