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件系統:
用戶名: 密碼:
2025年08月23日 星期六
2025年08月23日 星期六
位置: 首頁 》第十一屆中國法學青年論壇 》專題報道 》報告與點評
沈 威:網絡時代跨境電信詐騙犯罪的新發展與防治對策研究

時間:2016-11-19   來源:  責任編輯:elite

網絡時代跨境電信詐騙犯罪的新發展與防治對策研究

沈威 福建省莆田市城廂區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先進、各位同仁:大家好!

  很榮幸能夠站在這么高的法學研討殿堂上作發言交流,感謝組委會。我匯報的題目是《網絡時代跨境電信詐騙犯罪的新發展與防治對策研究》,我將從選題背景、分析步驟與總結建議三個方面進行匯報。

  第一方面是關于論題的研究背景。跨境電信詐騙犯罪作為詐騙犯罪的一種特殊形式,短短十年間經歷了從無到有、從臺灣到大陸再到東南亞乃至美洲、非洲的發展階段,這其中離不開網絡技術的迅猛發展,我們可以簡要概括近十年電信詐騙手段的演變過程:互聯網拉近了跨境的距離,消除了傳統交易手段的隔閡。相形之下,兩岸共同打擊電信詐騙犯罪的態勢卻不容樂觀,這其中有南京協議粗線條的文本原因,也有共打模式缺失的實踐原因。因為我還同時兼任福建省海峽兩岸檢察制度研究中心的核心成員,所以就選擇這一論題開展研究。

  第二方面是關于分析步驟。主要分為三步:第一步是從實證角度分析閩臺兩地電信詐騙的現狀。從數量上看,根據臺灣地區的統計,2009年至2014年間,兩岸共同打擊電信詐騙犯罪集團至少15起,遣返1211個臺灣人,臺灣本土查獲894人。近五年來臺灣地區電信詐騙案件呈現兩個特點:一是所占比例較大且漲幅日趨增大;二是破案率處于比較低的水平,不足60%,說明電信詐騙隨著科技手段的發展越發猖狂。而從福建省本土打擊的涉臺電信詐騙案件情況來看,呈現三個新的特點:一是犯罪隱蔽性強,詐騙窩點從臺灣到大陸再到東南亞擴散;二是犯罪方式日益精細,從漫天撒網式的“亂槍打鳥”向定點爆破式的“精準下套”升級;三是犯罪手段有的放矢,對象選擇往往與公民個人信息泄露問題相牽連。

  第二步是從實例角度解讀兩岸共打的困局。這個困局可以用一句流行在各大論壇的順口溜來概括:“十個彎彎九個騙,還有一個在訓練,臺南人民當教練,總部設在彰化縣。大陸抓,臺灣放,出了機場進飯店,進完飯店接著騙。”雖然是玩笑話,具有夸張的成份,卻也高度概括了目前兩岸對跨境電信詐騙犯罪打擊不力的尷尬局面。第三步是從文本角度分析兩岸共打困局的原因,具體而言,體現為四個方面:一是司法互助模式缺失導致共打不力,比如2016年5月,馬來西亞電信網絡詐騙犯罪行動,共抓獲犯罪嫌疑人117名,其中大陸65名、臺灣52名。首批20個臺灣人由臺灣方面押送回臺后,一下飛機即因為“無具體犯罪事證”而當場釋放,警方眼睜睜看著他們走。二是跨境偵查困難導致追責無果,比如在跨境犯罪中,無論是哪一方都無法監聽對方的電話,即便開啟兩岸合作模式,申請監聽許可也歷時過久,檢警的偵查速度永遠跟不上詐騙集團更換電話的速度。三是證據規則不一導致懲罰失位。四是刑罰過輕、追贓不力導致累犯不絕。以被公認是共打成功典范的“0310”行動為例,遣返臺灣后聲請羈押的犯罪嫌疑人共有167個,但最后被法院判決的23名罪刑較重的被告中,只有1個主犯被判1年有期徒刑,其余17人緩刑、8人易科罰金。相形之下,大陸地區詐騙罪的追訴與懲罰標準要嚴格得多。對此,臺灣法務部長也表示需要調整檢察官求刑標準,如果刑期太低會傷害民眾對司法的信心。

  第三方面是關于總結建議。針對第二部分的問題原因,對應的思路是要從加強司法互助入手,從偵查到證據規則乃至最后審判整個刑事訴訟程序建立無縫對接的協作模式。具體包括三個方面:一是研究制定司法互助的標準作業流程,形成統一通用的證據規則;二是建立P2P警務合作模式,形成即時通聯的快速反應機制;三是強化云端資料勘探技術,形成完善暢通的情報資訊交換機制。

  總而言之,過去兩岸共同打擊犯罪問題多屬于社會治安層面,所以沒有受到相當的重視。隨著全球安全環境的變遷,兩岸跨境犯罪已呈現組織化、跨境化、科技化等趨勢,對亞太區域安全具有相當大的威脅。而兩岸政治互動的晴雨不定也給共同打擊電信詐騙犯罪增加了困難。兩岸應當立足于電信詐騙犯罪的危害共同性,走向“非國家權力形式”的共同打擊模式,才能有效應對全球化下跨境犯罪帶來的挑戰,為兩岸未來發展開啟新的篇章。

  以上是我的匯報,不足之處請大家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

專家點評

陳澤憲 中國社會科學院國際法研究所所長

  謝謝朱檢,也感謝沈威做了一個很好的研究報告。他寫的這個題目主要是涉及臺灣跨境,主要是涉臺的電信詐騙,應該說從福建來的檢察官是最合適的作者。剛才的開場白,各位領導,各位同仁,各位先進,這就是臺灣同行的說法,都這么說,說明他跟臺灣那邊有很多的交流。

  應該這說篇論文寫得很好。在同類的文章中,應該是屬于比較優秀的,所以這次獲獎也是意料之中。應該說兩岸涉及跨境的電信詐騙,使用的是兩岸之間的相關協議。從金門協議到將近20年以后的南京協議,應該說兩岸的司法協助有很長足的進步。但是這個過程也是曲曲折折,也不一定盡如人意。我想和這個文章相關的,我談一點個人的意見。

  涉及案件的管轄權,最近幾起境外特大的電信詐騙在引渡和遣返過程當中,關于管轄權兩岸爭議比較大,特別是剛才提到的非洲遣返回來的,還有其他東南亞國家遣返回來的。我們也看到了電視,有的是臺灣籍的犯罪嫌疑人到臺灣一下飛機就回家了,而且臺灣媒體還認為是臺灣有法治、有民主的人權,實際上是臺灣司法界的失誤。這個管轄權的問題怎么看?過去我們確實對臺灣方面,通過互動協議,各帶各的人,各審各的。涉及臺灣、大陸這種都有,大陸適用這個還可以,但是人分在三個地方或者四個地方,被害人在大陸,涉案人在臺灣,犯罪地又發生在非洲或者東南亞國家,我想這種情況就不一定要拘泥于兩岸原來針對兩岸的這樣一些探討。完全可以根據國內刑法,包括大陸刑法、臺灣刑法也一樣,甚至國際刑法,對管轄權至少既可以是被告人的居所地,也可以是犯罪地。犯罪地包括行為地和結果地,主要的犯罪結果都是在大陸。所以即使把臺籍的犯罪嫌疑人帶回大陸,這種情況是完全合法的。

  這個問題的炒作,如果是臺灣法律界,他也是知道。就像當年香港那個張子強,大家可能有印象,他也是香港歷史上一個非常有名的心狠手辣,膽大妄為的旱匪。在香港干了多少起驚天大案,就是奈何不得。后來他跑到我們大陸來,結果在大陸被抓住,被判決了死刑。當時香港的律師到大陸來訪問,也是老提這個事,老說是大陸好像越權。實際上他干的案子既有在香港的,也有在大陸的,而且人又在我們大陸抓住,大陸來審判完全無可厚非,所以這方面的爭議很多都是出于法律之外的因素。

  臺灣有一些應對電信詐騙的一些好的制度和工作機制,其實是值得我們借鑒的。因為電信詐騙最早的起源就在臺灣,臺灣干不下去了到大陸。電信詐騙原來在臺灣非常猖獗,后來臺灣也是嚴打,打的他們沒地方逃了就到大陸,現在大陸也跑,他們就跑到了第三國。臺灣在這方面還是積累了一些經驗,包括電信網流的三層過濾防控,包括跨部門的一些聯動平臺。

  尤其是現在的互聯網技術,我們國家在偵辦這一類案件里面,在互聯網技術掌握和使用應該說還是有很大的余地,我們現在應該是用得更多。因為他們這種詐騙利用了互聯網的技術,應該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可能還要進一步加強。

  其實電信詐騙還有一些關聯的,上游除了剛才提到的個人信息的泄漏,這個非常嚴重。這種信息的泄漏,使得過去這種漫天撒網變成了精確打擊,犯罪效率大大提高。因此我們要防控和整治電信詐騙,一定要堅決的防控和整治電信信息的泄漏。當然還有下游的,因為詐騙垮了以后,如果都是在犯罪嫌疑人的賬戶上,各國都有一些金融管控措施,很難一下子完全能夠拿到手。他們通過大量的收購個人的信用卡,而且在各個不同的地方提取。咱們都知道,你要提取的話一天有限,不能提取多少,幾千到幾萬。通過全國各地幾十個信用卡不斷的提,很快就把帳戶轉移。這次全國人大法工委在我們那里順便搞了一個專家調研,談到了這個問題,就是個人買賣信用卡的行為怎么處理。因為確實現在個人買賣信用卡里面,有屬于供方的,如果是明知的情況下可以作為供方。但是很多都是一些農民或者是一些窮苦人,他們的身份證平時也不怎么用,借人家取得開一個卡,或者自己開一個卡再去賣。單純的買賣信用卡,如何定性,這個從立法上來看也是需要加以解決的。我們知道個人買賣身份證是犯罪,現在個人買賣信用卡,實際上是為銷贓提供了很大的便利。這個問題怎么辦?也是從立法上和司法上都應該解決的。

  最后我談一點法律以外的因素。兩岸的互助其實根子在法律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兩岸的互信。這些年雖然臺獨勢力的日益上來以后,實際上互信是大大的減弱,將來不可避免會影響到兩岸的司法互助。但是作為專門的司法機關和立法機構,他們雙方都有這樣的需求,因此這一點不要放棄,還是應該加強機構的合作。大家提到了P2P,真正在警務工作的關鍵任務,能夠有這樣一種工作上的友誼建立起來的話,都會很受益以前我們的廣東、福建案件上也有這樣一些非常好的案例,我想跨境電信犯罪詐騙是值得我們注意的。

亚洲国产欧美久久,欧美1区免费,欧美精品一区二区在线播放,亚洲欧美日韩精品
>

全文
搜索

關注
微信

關注官方微信

關注
微博

關注官方微博

網絡
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