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6-11-18 來源: 責任編輯:elite
周漢華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化法制研究中心主任
尊敬的王樂泉會長、曹建明檢察長,各位領導、專家、朋友,大家上午好!
????非常榮幸有機會來參加今天這個論壇,我給大家匯報自己學習習近平總書記互聯網法治思想的一些心得。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確保黨和國家長治久安的戰略高度,對網絡空間法治化的戰略方向、基本規律、著力重點、國際治理體系等一系列重大理論與實踐問題進行全面思考,形成了內涵豐富、體系嚴整的互聯網法治思想,豐富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為全面推進依法治網、依法辦網、依法上網提供了科學的理論指南。我從五個方面梳理習總書記的互聯網法治思想。
一、從戰略高度明確網信事業發展方向
當今世界已經進入網絡時代,世界主要國家都把互聯網作為經濟發展、技術創新、社會治理轉型的重點,把互聯網作為謀求競爭新優勢的戰略方向。同時,互聯網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很長一個時間里,我們一些領導干部對于互聯網不熟悉,不適應,對于如何應對互聯網挑戰有各種不正確的認識,甚至簡單希望一封了之。習近平對互聯網的認識非常深刻,首先將它上升到黨能不能長期執政的高度,振聾發聵地提出“過不了互聯網這一關,就過不了黨長期執政這一關”。并且,對于互聯網,明確指出不能一封了之。習近平指出,“有一種觀點認為,互聯網很復雜、很難治理,不如一封了之、一關了之。這種說法是不正確的,也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中國開放的大門不能關上,也不會關上”,由此明確了我國網信事業發展的大方向,有力回擊了國內外的各種指責和疑問。
習近平對于互聯網的認識,并不是權宜之計,而是站在人類文明發展的高度來定位。他指出,“從社會發展史看,人類經歷了農業革命、工業革命,正在經歷信息革命。農業革命增強了人類生存能力,使人類從采食捕獵走向栽種畜養,從野蠻時代走向文明社會。工業革命拓展了人類體力,以機器取代了人力,以大規模工廠化生產取代了個體工場手工生產。而信息革命則增強了人類腦力,帶來生產力又一次質的飛躍,對國際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軍事等領域發展產生了深刻影響”。為此,在中央網絡安全與信息化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上,他提出了非常深刻的論斷: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沒有信息化就沒有現代化。在世界各國領導人中,對于網信事業有這種深刻、辯證認識的,習近平總書記應該毫無疑問要排在最前列。
習近平對于網信事業的重視,不僅體現在認識上,更體現在戰略部署上。在中央網絡安全與信息化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上,習近平提出了努力把我國建設成為網絡強國的戰略目標,并要求建設網絡強國的戰略部署要與“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同步推進。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明確了對于互聯網“積極利用、科學發展、依法管理、確保安全”的十六字方針。十八屆五中全會、“十三五”規劃綱要都對實施網絡強國戰略、“互聯網+”行動計劃、大數據戰略等作了全面部署。
習近平反復要求“各級領導干部要學網、懂網、用網,積極謀劃、推動、引導互聯網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體學習時,將我國網絡強國戰略提升到綜合施策的新高度,提出了六個加快的要求:加快推進網絡信息技術自主創新,加快數字經濟對經濟發展的推動,加快提高網絡管理水平,加快增強網絡空間安全防御能力,加快用網絡信息技術推進社會治理,加快提升我國對網絡空間的國際話語權和規則制定權。
二、把握互聯網發展規律,推動各項工作創新
????????互聯網作為新生事物,發展變化快,波及范圍廣,對各國都是重大的挑戰。從近20多年世界各國的經驗教訓看,能夠盡快把握互聯網發展規律的國家,往往能夠在新一輪競爭中脫穎而出,占據有利地位。反之,則會陷入各種被動,顧此失彼,甚至出現政權更迭。習近平多次強調要不斷提高對互聯網規律的把握能力,對各級領導干部提出了“不斷提高對互聯網規律的把握能力、對網絡輿論的引導能力、對信息化發展的駕馭能力、對網絡安全的保障能力” 的“四個能力”要求。
習近平認為,“隨著互聯網特別是移動互聯網發展,社會治理模式正在從單向管理轉向雙向互動,從線下轉向線上線下融合,從單純的政府監管向更加注重社會協同治理轉變。要強化互聯網思維,利用互聯網扁平化、交互式、快捷性優勢,推進政府決策科學化、社會治理精準化、公共服務高效化,用信息化手段更好感知社會態勢、暢通溝通渠道、輔助決策施政”。這些論斷和判斷,都是對互聯網規律的深刻認識,對于相關的體制機制變革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在對互聯網規律認識的基礎上,習近平非常強調各種創新,“做好宣傳思想工作,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創新。宣傳思想工作創新,重點要抓好理念創新、手段創新、基層工作創新”。
三、全面推進互聯網法治建設
????????在習近平網信事業布局中,法治建設始終占據重要地位。在對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的說明中習近平指出,“如何加強網絡法制建設和輿論引導,確保網絡信息傳播秩序和國家安全、社會穩定,已經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現實突出問題”。對于互聯網上存在的各種違法犯罪行為,習近平反復強調,“互聯網不是法外之地。利用網絡鼓吹推翻國家政權,煽動宗教極端主義,宣揚民族分裂思想,教唆暴力恐怖活動,等等,這樣的行為要堅決制止和打擊,決不能任其大行其道。利用網絡進行欺詐活動,散布色情材料,進行人身攻擊,兜售非法物品,等等,這樣的言行也要堅決管控,決不能任其大行其道”?!熬W絡空間是虛擬的,但運用網絡空間的主體是現實的,大家都應該遵守法律,明確各方權利義務。要堅持依法治網、依法辦網、依法上網,讓互聯網在法治軌道上健康運行”。
對于如何推進互聯網法治建設,習近平有許多具體而又明確的要求。一是要求全面規劃,系統推進網絡空間法治化;二是突出重點,著力解決現實問題。在中央網絡安全與信息化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上,習近平提出“要抓緊制定立法規劃,完善互聯網信息內容管理、關鍵信息基礎設施保護等法律法規,依法治理網絡空間,維護公民合法權益”。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體學習時提出,“要嚴密防范網絡犯罪特別是新型網絡犯罪,維護人民群眾利益和社會和諧穩定”;“我國互聯網市場也存在一些惡性競爭、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等情況,中小企業對此意見不少。
這方面,要規范市場秩序,鼓勵進行良性競爭”;“要依法加強對大數據的管理。一些涉及國家利益、國家安全的數據,很多掌握在互聯網企業手里,企業要保證這些數據安全”??梢钥吹?,習近平的這些指示都在穩步落實過程之中。十八大以后,《國家信息網絡專項立法規劃2014-2020》順利出臺,全國人大常委會先后制定網絡信息保護決定、刑法修正案(九)與《網絡安全法》等法律、決定,相關司法解釋陸續出臺,《反不正當競爭法》納入修法議程,互聯網法治建設穩步推進,成效明顯。
四、營造良好的網上輿論氛圍
????????隨著互聯網發展,其媒體屬性越來越明顯,如何營造良好的網上輿論氛圍,始終是習近平關注的重大問題。這方面,習近平一方面強調要弘揚正能量,另一方面強調要加強管理。習近平在多次講話中反復指出,經濟建設是黨的中心工作,意識形態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要做強網上正面宣傳,培育積極健康、向上向善的網絡文化,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人類優秀文明成果滋養人心、滋養社會,做到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為廣大網民特別是青少年營造一個風清氣正的網絡空間。同時,要依法加強網絡社會管理,加強網絡新技術新應用的管理,確保互聯網可管可控。鑒于網站在信息傳播中的獨特作用,習近平專門指出,“網上信息管理,網站應負主體責任,政府行政管理部門要加強監管”,為完善我國網絡輿論管理基本結構明確了方向。
對于良好的網上輿論氛圍與輿論監督兩者之間的關系,習近平一直堅持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的科學認識方法。他指出,“形成良好網上輿論氛圍,不是說只能有一個聲音、一個調子,而是說不能搬弄是非、顛倒黑白、造謠生事、違法犯罪,不能超越了憲法法律界限”;“要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一個重要手段就是發揮輿論監督包括互聯網監督作用”。可見,只要在憲法法律范圍內,網上輿論監督就能發揮應有的作用。
五、推動全球互聯網治理體系變革
????????目前的國際秩序,反映的是主要發達國家的利益,現有網絡空間治理規則難以反映大多數國家意愿和利益。習近平多次明確強調,要理直氣壯維護我國網絡空間主權,明確宣示我們的主張。中國有責任推動全球互聯網治理體系變革,共同構建和平、安全、開放、合作的網絡空間,建立多邊、民主、透明的全球互聯網治理體系。對于推進全球互聯網治理體系變革,習近平在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開幕式上的講話中系統提出了尊重網絡主權、維護和平安全、促進開放合作、構建良好秩序四項原則,并提出了共同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五點主張,在國際上產生了廣泛的影響。我的匯報就這些,請大家批評指正,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