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08-22 來源: 責任編輯:elite
第十二屆中國法學青年論壇主題征文獲獎代表、江蘇省徐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法官助理 吳一冉
尊敬的各位領導、法學專家:大家上午好!
????????感謝組委會給我這樣一個發言的機會,作為一名85后法院人,能夠參與本次論壇投稿、獲得獎項,并作為年輕一代法律人的代表發言,我既激動又忐忑。在座的很多都是我所仰慕的老師,平時都只能是在書里見過名字的,所以毫不夸張的說,我是懷著朝圣般的心情站在這里的。
首先請允許我謹代表參與本次論壇的青年法律人向所有評委和組委會成員表示感謝。感謝他們始終堅持以廣大青年法學工作者為本,關心、關懷青年法學人才的成長,為我們青年法律人提供了這樣一個學術交流和思想碰撞的平臺。論壇一直以來所傳遞出的鼓勵創新、獎掖后學的精神深深的鼓舞著我們。
本次論壇的主題是"深入推進司法體制改革",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我享受了這次改革的紅利。2011年我以環境資源法學碩士研究生畢業,那時環境資源法學屬于新興學科,全國法院成立環保法庭的寥寥無幾。2013年我進入法院工作,趕上了環境司法專門化改革的機遇。黨的十八大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并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突出地位。為加強對生態環境的法治保護,2014年6月,最高人民法院設立環境資源審判庭,指導各級人民法院全面開展環境資源審判工作。為了順應這一改革,2015年6月徐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成立環境資源審判庭,推進全市環境資源專門化審判,讓我獲得了可以奮斗在環境審判一線的機會,以所學致所用。我像一個滿懷夢想的學生一樣,看著以前書本中、課堂上學習和討論過的問題一個個展現在面前,等待著我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和審判智慧去摸索、去解決,理論和實踐的雙向互動產生著迷人的火花。
作為法官助理,我有幸參與了一些非常有意義的審判實踐工作,其中包括被評為全國"2016年推進法治進程十大案例"之一的全國首例檢察機關提起的環境民事公益訴訟案件。如何充分發揮自己的專業理論優勢,在現有法律框架下,努力思考、實踐、總結更有效的案件審理規程和裁判規則,是我不懈的追求。在審判長和主審法官的帶領下,我們審判團隊以現有法律、司法解釋規定為依據,突出專業化審判導向,推進專家參與訴訟制度,探索由專家陪審員和普通陪審員共同參與的大合議庭制,嘗試適用更有效的賠償認定機制,破解環境損害賠償認定難、爭議大、說服力不強等難題。準確把握法律認知、專業技術優勢和社情民意表達之間的平衡點與結合點,打造了一批社會關注度高、導向作用好的典型案例,真正將生態文明司法保護機制落到實處。在案件的審理過程中,我們所遇到的問題也引發我不斷的思考,就環境保護公益金管理、損害額認定制度、專家證人制度以及環境公益訴訟審理程序等問題,我參與撰寫了多篇論文,多次在全國、全省有影響的環境資源法學論壇征文中獲獎并作交流發言。參與的相關研究推動了地方立法進程。結合本次論壇的主題,我以檢察機關提起環境民事公益訴訟訴前程序為切入點,對這一全新的司法程序在實踐中的問題進行梳理,提出相應建議,以期為民事訴訟法及環境民事公益訴訟司法解釋的修訂提供參考。
我的導師呂忠梅教授在《小樹慢慢長》一文中寫道:一個學科的發展、一種學術理論從產生到完善,絕非一個人或幾個人、一年或者幾年就能完成的事情,有許多理論需要探索,有許多途徑需要開辟,有許多方法需要踐行,更需要多人的努力、合作與傳承。我們青年法律人會緊緊抓住司法改革的契機,倍加珍惜這樣學術交流的機會,提高自己的學術品質、能力和素養,力爭有更多更好的學術成果。
我的發言完畢,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