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09-27 來源: 責任編輯:elite
湖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段凡
各位老師,尊敬的各位老師,各位專家,各位領導下午好。
我是去年獲批中國法學會部級專項課題,特定的名稱是中國共產黨法治思想與實踐的發展,我的課題組成員除了我之外,還包含華東政法大學的邱鴻鐘教授、華中科技大學法學院的國際貴教授以及華中師范大學政治學研究院的薛慧博士。
之所以將這個題目做一個選題,主要是基于這樣一個考慮,新中國成立以來,尤其是改革開放,中國共產黨作為執政黨,圍繞依法治國,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法治中國等新的重大治國理政問題和實踐,提出了一系列新認識、新觀點、新論述和新要求。
我認為在此基礎上產生與形成了中國共產黨法治思想,它反映出了執政黨治國理政戰略思想的初心,既是歷史的必然,也是現實的需要,那么我們不學習、不掌握、不貫徹中國共產黨的法制思想,那么就不會真正地理解和把握中國法治實踐的進程,難以對中國法治實踐進程進行解讀和判斷,也難以構建起和法制建設相得益彰的良性理論,更難以真正做出合乎治理現代化要求的實踐行為。中國共產黨在法治實踐中豐富了中國法治理論的話語體系,構筑了中國法治道路的治理體系,規劃了中國法治建設的制度體系產生,形成了一系列法治思想,它是作為一個執政黨在對歷史規律正確把握基礎上所產生和形成的歷史智慧結晶對治國理政重大規律進行深刻理解基礎上所凝結和形成的治理智慧結晶。
研究中國共產黨法治思想和實踐的發展具有重要和深遠的法治中國建設價值和意義,那么有助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這是我對于選題的理論和實踐價值的一種認識,那么我目前研究的進度還算是比較順利,目前課題初步的成果—初,將近達到了大概4萬字左右,主要內容分為五個部分:
第一部分就是中國共產黨法治思想的產生的一個歷史發生規律研究,主要研究執政黨法治思想在新中國成立之后,尤其是改革開放后開始產生和發展的歷史必然性,從而得出相應結論,即中國法治的回歸,不僅印證了執政黨指導思想上的重述,也反應了執政黨治國理政戰略思想的初心,既是歷史的必然,也是法治中國建設的現實需要。
研究的第二部分主要是研究中國共產黨法治思想形成的政治發展邏輯,這部分主要研究執政黨法治思想在新中國建設與改革的重要時期中能夠得以形成的這樣一個政治發展邏輯,從而得出相應結論,即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的,每一種法治模式當中都有一種政治邏輯,也基于這樣一種政治共識與政治邏輯,執政黨的治國理政思想必然要涉及法治層面和內容,執政的法治思想的日臻顯現,成為其治國理政思想體系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課題研究的第三部分主要是研究中國共產黨法治思想對中國法治理論話語體系的一個豐富的研究,這部分主要研究中國共產黨法治思想的產生,形成對于我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的發展意義與價值,從而得出相應結論,即執政黨法治思想在實踐之中豐富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的話語體系。之所以它豐富了法治理論的話語體系,在于它在理論上面拓展和夯實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話語闡釋在實踐上明晰和框定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話語導向,使得中國法治文明圖景的創造邏輯更加清晰,使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成功關鍵的解析更加明確。
課題研究的第四部分內容,是對中國共產黨法治思想對中國法治道路治理體系的一個構筑研究,這部分主要研究執政黨法治思想的產生,形成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發展意義和價值,從而得出相應結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已經不再是初建時期的道路,在既有的道路上面,要加強對這條特色之道的治理,構建起和治理現代化要求相符合的治理體系執政黨法治思想提綱有的放矢的將提升法治治理能效的資源方式和手段有機的提煉和融會貫通,在法治實踐中將中國法治道路的治理體系帶入了可以預見的現代化發展路徑。
課題研究的第五個部分,是對中國共產黨法治思想,對中國法治建設制度體系的一個規劃的研究,這部分內容主要研究執政黨法治思想的產生形成對具有制度屬性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一個發展意義和價值,從而得出相應結論及中國共產黨法治思想,立足于國情,并植根于實踐,圍繞著法治體系的制度構建和發展科學規劃,重點布陣,將中國法治建設的制度體系提升到了可以實現善治的現代化發展平臺課題研究還有一個結論。我們課題組認為就是中作為中國執政黨的中國共產黨,全面深入思考了關于法治中國建設的理論道路與制度等重大相關問題,把法治理論法治道路和法治體系,現在看來還應該包括法治文化,但是就說在現有的研究當中,這是一個比較大的缺憾,爭取在這個有限的實際當中能夠把這一部分內容也能夠補充進去,當作一個嚴密的科學體系加以闡釋,那么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前瞻性理論性精辟性現實性針對性和創造性的重要性認識新觀點新論述和新要求,形成了中國共產黨的法制思想,對法治建設的中國畫發展進行了實踐性的再造,這是我匯報的內容,這個不當和錯誤之處,還請各位老師專家和領導批評指正,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