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件系統:
用戶名: 密碼:
2025年08月20日 星期三
2025年08月20日 星期三
位置: 首頁 》中國法學會董必武法學思想研究會2017年年會 》專題報道 》新聞報道
河北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衛彥明出席年會開幕式并致辭

時間:2017-09-27   來源:  責任編輯:elite

  傳承與發展 讓理論之花在實踐中綻放

  ——中國法學會董必武法學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研究會2017年年會上的致辭

  

河北高院黨組書記、院長衛彥明

(2017.9.25)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專家學者、同志們、朋友們:

  在這秋高氣爽美麗時節,大家歡聚在巍峨太行山下,共同迎接中國法學會董必武法學思想研究會2017年年會召開。這是法學理論建設的一件盛事,也是全省司法實務界的一件大事。首先,我謹代表河北法院系統廣大干警,向本次年會的召開表示衷心的祝賀,向出席會議的專家學者和同志們表示崇高的敬意和熱烈的歡迎!

  本次年會是在全國上下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7.26”重要講話精神、滿懷豪情喜迎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的形勢下舉行的。會議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和實踐為主題,以服務黨和國家工作大局為宗旨,以學習和拓展中國法治理論為使命,回顧黨的十八大以來法治建設取得的偉大成就,深入學習和研究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法治思想,這對于我們進一步發揚革命優良傳統,進一步增強理論自覺和自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河北與董老有著深厚的淵源,我們為能夠承辦此次年會倍感榮幸。紅色西柏坡,新中國從這里走來,新中國的法治建設也從此起步。1948年9月26日,以董必武同志為主席的華北人民政府在西柏坡成立,為建立新型的民主法律制度進行了積極探索和有益實踐。在這里,先后制定、頒行了200多項法令法規文本,開創我黨政權建設史上依法行政的先河,為新中國法治建設積累了豐富經驗。在這里,決定建立新中國第一所政法大學,發起建立中國新法學研究會,為新中國法治建設提供有力理論支撐。在這里,深入開展人民司法工作,建立和實行人民調解、兩審終審、公開審判、人民陪審員等原則與機制,豐富和發展新中國的司法理論與實踐。

  河北法院根植沃土、不忘初心,大力弘揚優良革命傳統,不斷開拓進取。近年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在省委高度重視、省政府大力支持下,在最高法院監督指導下,河北法院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對河北工作的重要指示,緊緊圍繞“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的目標,狠抓執法辦案第一要務,深入推進司法體制改革,服務保障雄安新區規劃,大力推進智慧法院建設,全面向執行難宣戰,各項工作取得新進展。今年6月,孟建柱書記到冀考察政法工作,對河北法院大要案審判、服務大局、司法體制改革、人民法庭建設、信息化建設等工作表示充分肯定。

  追根溯源,河北法院取得的各項成績,脫胎于紅色基因、厚植于革命傳統。今天,我們研討董老的法學思想,追思先生的人生與學說軌跡,既是為了寄托對先生的懷念之情,也是時至今日,先生的法學思想仍然閃耀著睿智光芒。當前,我們仍然需要從前輩的思想遺產和寶庫中尋找啟迪,為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貢獻智慧力量。一是始終堅持黨的領導。認真學習董老“遵從馬列無不勝,深信前途會伐柯”的高尚政治品格,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決同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努力建設一支對黨忠誠、服務人民、執法公正、紀律嚴明的法院隊伍。二是始終堅持服務大局。努力踐行董老“加強政法工作保障經濟建設”大局觀念,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充分發揮審判職能,服務和保障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三大攻堅戰及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力維護社會大局穩定。三是始終堅持依法辦事。系統把握董老“依法辦事是加強法制建設的中心環節”、“必須堅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的重要思想,嚴格依法履行職責,堅守“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的原則,查清事實、明辨是非、公正裁判,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四是始終堅持人民司法。弘揚傳承董老一生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崇高精神,恪守為民情懷,將黨的群眾路線貫穿到人民法院工作全過程,切實維護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和合法權益,保障人民安居樂業。五是始終堅持文化自信。董老曾經說過,說到文明,法制也是一個。要堅決貫徹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作出的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偉大決定,堅持“四個自信”,努力創造更高水平的社會主義司法文明,為解決世界法制文明提供中國方案、貢獻中國智慧,再創司法事業新輝煌。

  河北法院將大力繼承和弘揚董必武同志的法學思想,立足新的時代和新的使命,“上下求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發展創新,讓理論之花在河北司法實踐中美麗綻放!

  最后,預祝各位在石家莊度過一段愉快時光,預祝本屆年會取得圓滿成功!謝謝大家!

亚洲国产欧美久久,欧美1区免费,欧美精品一区二区在线播放,亚洲欧美日韩精品
>

全文
搜索

關注
微信

關注官方微信

關注
微博

關注官方微博

網絡
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