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件系統:
用戶名: 密碼:
2025年08月17日 星期日
2025年08月17日 星期日
位置: 首頁 》全國地方法學會工作座談會 》專題報道 》經驗交流
浙江省寧波市鎮海區法學會:念好精、融、規“三字訣” 奮力打造新時代“楓橋經驗”升級版

時間:2018-05-03   來源:  責任編輯:att2014

  寧波市鎮海區法學會立足基層實際,緊緊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充分發揮橋梁紐帶作用,大力開展基層社會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工作,念好精、融、規“三字訣”,努力打造新時代“楓橋經驗”鎮海升級版,取得了顯著成效。2017年10月,中國法學會派員專程實地調研,中國法學會會長王樂泉同志給予批示肯定:“寧波市鎮海區法學會雖然建會時間不長,但組織建設、工作開展及自身條件的完善,都是做得很好的,值得在全國法學會系統宣傳、推介?!睋y計,三年來,鎮海區法學會累計組織參與調解糾紛267件,促成和解251件,化解成功率達94%;參與55件交督辦案件化解,達成和解49件,化解成功率達89%,受到基層黨委政府的充分認可和群眾廣泛好評。

  一、立足一個“精”字,找準重點,確?;鈱嵭Щ?/strong>

  楓橋經驗歷經幾十年而不衰,仍然具有強大的生命力,關鍵是具有“與時俱進”和“實事求是”兩大品質。鎮海區法學會立足區情實際、深入調研,精心謀劃、精準選題,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精確分析目前困擾區域發展的突出問題,反復論證,將小微企業法律服務、訴前調解、涉訴信訪案件調處三項工作作為重點,補齊基層矛盾糾紛多元化解“短板”。

  一是重點幫服小微企業。近年來,文創、智能制造等眾多中小企業集聚鎮海,因管理粗放、誠信體系不健全、市場不規范等問題,小微企業間和企業內部矛盾糾紛多發高發。為此,鎮海區法學會主動與區司法局、寧波大學法學院及工商聯下屬基層組織駱駝商會溝通合作,整合調解資源,完善調解體系,構建了涵蓋1500多家小微企業和中小電商、高新技術企業的調解工作網,將法律服務延伸到企業一線,重點化解涉及勞資、合同、融資貸款、不正當競爭等方面的矛盾糾紛,做到就地調處、及時解決。

  二是主動參與訴前調解。鎮海區法學會抓住法院建立完善“大立案、大服務、大調解”機制的有利契機,積極響應,主動對接區司法局、區法院,三方達成一致,在區社會矛盾多元化解中心開始訴前調解窗口,擺放遠程智能立案機,區法學會指派區法學調解專家庫成員輪流值訪,明確承擔了輕微傷害案件、鄰里糾紛、家事糾紛、小額訴訟4類案件的訴前調解和輔導分流任務,較好發揮了矛盾“減壓閥”作用,既幫助法院解決了案多人少的矛盾,又有效節約了司法資源。

  三是涉訴信訪案件調處。參與省市督辦的重點涉法涉訴信訪案件化解,每年承擔區級重點涉訴信訪案件的化解任務。尤其是G20杭州峰會和黨的十九大召開期間,根據區委區政府的安排,對上級累計交辦的13件涉法類重點信訪案件,由區法學會牽頭“量身定制”化解方案,按照“定專人、定措施、定進度”三定要求開展調處工作,最終實現6件順利化解、4件息訴罷訪、3件落實穩控,得到上級領導的充分肯定。

  二、著眼一個“融”字,創新載體,實現運行平臺化

  楓橋經驗的本質在于發揮黨的政治優勢,廣泛發動群眾,組織群眾,依靠群眾化解矛盾、促進和諧,是整合優勢資源、打“合成戰”的典范。鎮海區法學會從楓橋經驗的經驗智慧中汲取養分,利用法學會地位中立、協調多方的優勢,在人才融匯、業務融通、優勢融合,努力整合資源上做文章,借船出海、借梯登高,創新工作載體,建立完善三大工作平臺,不斷提升多元化解的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

  一是設立新經濟體調解平臺。與區司法局合作,成立寧波市首家“電子商務糾紛調解工作室”,落實專門辦公場所,聘用1名退休法官擔任專職調解員,累計成功調處都普特大宗貨物交易平臺糾紛等45起涉電子商貿糾紛。與駱駝商會聯合成立“駱駝商會調委會”,由街道辦事處以政府購買服務方式公開招聘兩名經驗豐富的調解員“坐堂問診”;對涉及金額20萬元以上或人數10人以上的重大疑難糾紛,則采用“專職調解員+法學專家”會診模式,由區法學會選派法學法律專家參與聯合調處,至今已累計為260余名員工解決了欠薪問題,追討經濟補償金220多萬,有效維護了職工合法權益。

  二是搭建專家工作室平臺。鎮海區法學會在區矛盾糾紛多元化解中心和區法院訴訟服務中心分別掛牌設立調解工作室。矛盾糾紛多元化解中心調解工作室由調解專家庫成員輪流接訪;訴訟服務中心民事案件調解工作室安排3名專職調解員、1名律師與2名司法輔助人員組成“調解團”開展調解工作。同時,建立“轉診轉室”制度,做好“兩室”工作銜接。具體而言,首先將在法院訴訟服務中心已辦理立案登記的當事人統一導入調解工作室,由調解員詳細闡釋調解簡便快捷的優勢,引導當事人走調解方式解決糾紛。對當事人自愿選擇適用調解的簡易案件,7日內就地調解;案情復雜的疑難問題,可根據當事人意愿,指引當事人擇期到矛盾糾紛多元化解中心調解工作室進行專家會診,幫助當事人確定解決問題的方式和路徑。據統計, 2017年,“兩室”接待群眾法律咨詢460人次,辦理訴前引調89件,有效化解了一批疑難案件。

  三是開辟法律服務實訓平臺。針對轄區內寧波市大學科技園區中小高新技術企業眾多、法律服務需求大的情況,區法學會積極協調寧波大學法學院與寧波市大學科技園區管委會,共建大學生法治實踐基地。在園區設立實體化運作的法律咨詢服務中心,區法學會給予一定的活動經費支持,由寧波大學法學院師生組成的青年普法志愿者值班,由1名老師帶2名學生,接聽來電咨詢、接待來訪群眾,解答法律問題,為園區企業提供法律服務。同時,在老師指導下,組織學生深入企業開展矛盾糾紛調處和調查取證、法律文書制作等法治實踐活動,使學生們在社會實踐中得到鍛煉提高。自該中心掛牌以來,累計受理、調解涉企糾紛67件,深受園區企業的歡迎。

  三、夯實一個“規”字,建章立制,推動保障制度化

  楓橋經驗是我國基層社會綜合治理的一面旗幟,堅持和發展好“楓橋經驗”,最有效的是推動群眾工作制度化、規范化、常態化。鎮海區法學會積極運用楓橋經驗蘊含的長效化思維和制度化理念, 著力完善相關配套三大機制,化解遵循矛盾規律、調解流程按照規定、調解文書邏輯規范,確保法學會參與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工作順利推進和可持續發展,為法學會參與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增添了“助推劑”,架設“保障網”。

  一是強化人才培養機制。建立政法人才專家庫和糾紛調解專家庫,吸納了49名法學法律專家和61名調解業務能手入庫,根據每位專家的業務特長,分門別類登記造冊,制定出臺專家庫工作細則,定期組織專題培訓和業務交流,為開展工作提供了人才保障。舉辦區調解骨干培訓班,累計參訓人數120余人次,每年度與區人民調解委員會聯合開展十佳人民調解員、調解組織、調解案例評選,激發從事矛盾化解工作的干勁熱情。

  二是建立實務研究轉化機制。圍繞如何深化矛盾糾紛多元化解理論與實踐的研究,鎮海區法學會先后設立了《新時期基層人民調解的特點與對策研究》、《涉法涉訴信訪問題化解與法治化問題研究》等5個重點課題組,組織開展務實研究,認真總結基層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工作的成功經驗,深入分析存在的問題,提出加強和改進工作的意見建議,并運用研究成果指導實踐,形成調解理論與調解實踐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全面梳理和系統總結對小微企業調解的成功案例,組織撰寫《涉企案例選編》、《鎮海區優秀人民調解案例匯編》,用于指導幫助企業、人民群眾防范化解矛盾糾紛。

  三是完善規范運行機制。建立調解情況通報、調解申請預約、調解工作例會等工作制度,保障調解工作正常規范運行。落實與區維穩辦、區信訪局等單位的信息互通和數據對接,及時了解掌握全區矛盾糾紛的新動向、新特點,將法學會參與化解矛盾糾紛的工作進展情況通報事權單位,便于加強橫向協作,形成整體工作合力。為方便企業、員工咨詢法律問題,推行電話預約、上門受理、駐點人員登記等方式開展調解。堅持工作例會制度,由法學會牽頭每季度召集各相關部門開一次法律實務研討會,通報全區矛盾化解動態和調解工作室工作開展情況,研究分析存在問題,協調部署下步工作,檢查督促調解任務的落實。

亚洲国产欧美久久,欧美1区免费,欧美精品一区二区在线播放,亚洲欧美日韩精品
>

關注
微信

關注官方微信

關注
微博

關注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