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05-03 來源: 責任編輯:att2014
廣西壯族自治區崇左市地處祖國西南邊陲,與越南接壤。全市轄7個縣(市、區),總人口250萬,其中壯族人口近90%,是廣西少數民族人口比例最高、全國壯族人口最集中的地級市。全市邊境線長533公里,占廣西邊境線的一半。有5個一類口岸、2個二類口岸和14個邊民互市貿易點,是中國口岸最多的邊境城市,是“一帶一路”有機銜接重要門戶的前沿城市。
崇左市法學會認真落實中國法學會、自治區法學會關于市縣法學會建立黨組的要求,積極推進成立黨組工作,2017年5月在廣西率先成立了市法學會黨組,9月全市七個縣(市、區)全部成立黨組。市法學會黨組充分發揮政治引領作用,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確保法學工作正確方向,團結和引領廣大法學法律工作者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同時,以黨建帶會建,團結和動員法學法律工作者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積極參與社會治理,充分發揮“智囊”和助手作用,協助黨委、政府全面推進法治建設,在解決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的源頭性、根本性、基礎性問題上發揮了積極作用,有力推動地方經濟發展,確保邊疆地區和諧穩定。2011年以來,崇左市群眾安全感6年排名廣西第一、1年排名第二;全市社會穩定動態八項工作綜合總分連續7年排名廣西第一;是廣西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連續15年實現全國“兩會”等重要敏感節點時期進京“零非訪”工作目標的地級市。2016年6月,被中宣部、司法部、全國普法辦評選為“六五”普法先進城市。2017年,受到中國法學會通報表揚。
一、加強組織領導,全面推進四級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
崇左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2014年7月,崇左市人民政府與自治區司法廳簽訂了《共建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合作框架協議》,在全區率先以廳市合作的形式,開展具有邊關特色的南崇經濟帶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共建活動,充分發揮法學法律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職能,積極打造具有邊關特色的南崇經濟帶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市委、市政府并先后下發《崇左市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實施方案》、《崇左市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標準》、《崇左市推進村(社區)公共法律服務實施方案》、《崇左市全面實施一村(社區)一法律顧問工作方案》等文件,確保各項工作扎實推進。
二、搭建一個平臺,全面構建四級公共法律服務網絡
崇左市法學會積極主動落實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聯合司法行政部門開拓創新、先試先行,整合法律服務資源,全面推進具有邊關特色的市、縣(區)、鄉鎮、村(社區)四級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取得明顯效果。目前,全市已建成市、縣(市、區)、鄉鎮(街道)、村(社區)四級公共法律服務平臺931個,其中市級公共法律服務中心1個、縣級公共法律服務中心7個、鄉(鎮)級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站78個,覆蓋率達100%;村(社區)級公共法律服務工作室846個,覆蓋率達100%。法學法律服務工作者采取預約、定期、主動上門等形式,為群眾提供便捷周到、專業優質的法律服務,打通法律服務基層“最后一公里”。各級公共法律服務平臺致力服務經濟發展、維護社會穩定,充分發揮法學專業特長和網絡平臺優勢,聯合各級人民調解組織,主動深入基層一線化解社會矛盾。2017年全市各級人民調解組織共受理人民調解案件5104件,調解成功5009件,調解成功率98%;預防群體性上訪31件,涉及人數1049人次;預防群體性械斗21件,涉及人數1294人次。全市政法各部門利用公共法律服務平臺網絡,第一時間掌控情報信息,積極與越南聯合打擊跨境毒品犯罪,開展反恐、反邪等活動,加強邊境管控,調解跨境民間糾紛,維護邊境社會和諧穩定。憑祥、龍州、寧明、大新等4個邊境縣(市)在公共法律服務站、室基礎上建立跨國民間糾紛人民調解組織59個,聘請人民調解員210名,其中外籍調解員35名,配齊配強法律顧問,積極調解跨境民間糾紛,進一步維護中越邊境地區的和諧穩定。這一創新做法得到國家司法部、自治區司法廳的充分肯定。四級公共法律服務體系的建設經驗,也得到中國法學會充分肯定。
三、建設一支隊伍,全面打造四級公共法律服務主力軍
崇左市以各級法學會和司法行政部門為組織主體,以法學會會員和政法部門、律師協會、律師事務所的廣大法學工作者、法律工作者為人員主體,加強公共法律服務中心、站、室等平臺建設,全面落實“一村(社區)一法律顧問”制度。全市有58名律師擔任市、縣兩級政府法律顧問,22家律師事務所擔任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法律顧問26家,全市846個行政村(社區)全部選派法律顧問,法律顧問實現了全覆蓋。2017年,全市共有23家律師事務所擔任政府、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法律顧問,辦理法律案件同比增長20%;基層法律服務機構及廣大法律服務工作者代理訴訟事務同比增長86%,為當事人挽回經濟損失4110.7多萬元;各級法律援助機構受理法律援助案件1511件。
四、創新一個載體,主動服務全市經濟社會發展
崇左市法學會圍繞市委提出的‘做好口岸經濟發展、文化旅游發展“兩篇大文章”,打好工業產業轉型升級、農村全面脫貧、新型城鎮化、基礎設施建設“四大攻堅戰”的決策部署’。開展了以舉辦“百場報告會”“送法進百村”“送法進百企”為主要內容的法治宣傳教育大行動,簡稱為“三百行動”。一是組建由法學專家組成的法治宣講隊,每年舉辦“百場報告會”,實現市、縣、鄉、村領導干部四級法治宣講全覆蓋;二是開展“送法進百村”活動,組建青年普法志愿者隊伍,結合精準扶貧、生態鄉村建設、和諧村屯等工作,每年到100個以貧困村為主的重點村、社區上100堂法治課;三是開展“送法進百企”活動,組建律師服務隊伍,每年有針對性地深入100家企業開展調查走訪、專題研究、上法治課、代理咨詢法律問題,率先成立了廣西一類口岸和涉外產業園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站,調解了大量跨國經貿糾紛,也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了法律服務。通過開展“三百行動”,引領法學法律工作者深入企業、鄉鎮、村屯社區,為廣大企業、群眾提供貼心法律服務,為全市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營造了良好的法治環境。中國法學會給予充分肯定并專門派出《民主與法制》采訪組深入采訪報道。
走進新時代,奮斗享甘甜!我們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借鑒兄弟省市的經驗做法,立足當地,奮發有為,砥礪前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做出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