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04-28 來源: 責任編輯:att2014
十三師法學會成立于2010年5月,成立以來,在工作實踐中不斷探索,始終以實現十三師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為總目標,在反恐維穩、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大平臺上同臺唱戲,找準工作的結合點、切入點、著力點,以指揮棒、智囊團、宣傳網、人才庫、全視角等五大維度版塊化操作為主線,以兩創兩提一促進為工作方法,積極投身基層社會治理和法治建設,逐步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取得了較好工作成效。
一、高舉“指揮棒”,充分發揮政治引領作用
(一)政治引領先行。十三師法學會牢牢把握“法學會是黨領導下的人民團體,是黨聯系法學法律工作者的橋梁和紐帶”工作性質,牢牢把握“政治性是黨對我們的首要要求”,強化看齊意識,引領全師法學法律工作者在反分裂、反恐怖斗爭中始終與黨中央、自治區和兵、師黨委在政治上、思想上和行動上保持高度一致,組織全師法學法律工作者在反恐維穩斗爭中開展發聲亮劍宣誓活動;積極完成值班備勤等反恐維穩工作任務,將意識形態工作話語權牢牢掌握在手中,切實履行政治引領職責。
(二)機制體制健全。在工作實踐中,逐步建立健全“法學會+”各項工作機制,加強了法學會工作與維護穩定、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的融合,積極將法學會工作與矛盾糾紛化解、社會治理創新、普法宣傳等工作結合起來,提升各項工作能力和水平。
“法學會+維穩綜治工作”, 將法學會工作納入師維穩綜治考核和師、墾區政法各部門績效管理考核工作,做到同部署、同落實、同考核,共同為實現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總目標努力。
“法學會+黨建隊建”兩創兩提一促進工作法(即創先爭優,創新思維;提高服務中心工作能力,提高自身建設能力;促進法學會業務工作與黨建工作共同提高),帶領全體會員學習黨的十九大精神,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大力組織開展“忠誠教育”活動,通過大練兵、大比武、大培訓,不斷加強隊伍建設。
“法學會+普法宣傳”,深入開展“法律八進””工作,充分發揮團場調委會和法律服務所工作職能,以“法律援助、矛盾糾紛化解”為抓手,將法治文化宣傳融入到法律服務和矛盾糾紛化解工作中去,運用“以案說法”形式來達到“調解一案、教育一片”的宣傳效果,打通法治宣傳服務職工群眾的“最后一公里”,為轄區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營造出良好的法治氛圍。
“法學會+智能化”,以我師師團連三級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中心建設和全師公共安全視頻監控建設聯網應用為平臺,圍繞師法學會重點工作,逐步整合視頻通訊、視頻培訓、視頻調解、視頻調研等功能,提升我師法學會發展智能化水平。
(三)輿情管理到位。加強法學輿情信息的收集、分析,及時發現、準確研判、有效處置風險問題,特別是有針對性地做好法學領域意識形態問題的應對。順利完成法院系統、檢察院系統員額制司法改革,充分利用師協同辦公網、師領導信箱轉辦件平臺,加強對師轄區、政法領域輿情關注。發揮法學法律人才優勢,運用好政法系統微博、微信等新媒體,組建了師政法系統網評員隊伍,做好網絡輿情引導工作。
二、打造“智囊團”,不斷推動理論研究發展
(一)理論研究發展。十三師法學會重點圍繞實現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總目標和師黨委工作大局,組織力量深入開展法學研究活動,為黨委決策提供參考和理論支撐。將理論研究重點向深化依法打擊暴力恐怖犯罪活動、《反恐怖主義法》法律實施和危安犯教育改造的研究,意識形態反分裂斗爭、“一反兩講”和深化“去極端化”研究,員額制司法體制改革研究,基層治理法治化課題研究等傾斜,撰寫了一批例如《十三師檢察機關如何服務農場“熱點”“難點”問題探究與對策》有較強的實踐指導意義的論文,得到了師黨委的充分肯定。
(二)組稿成效顯著。歷年來,師法學會始終把理論研究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厚積調研土壤,培育研究力量,積極組稿參加了中國法學會中國法學青年論壇、西部法治論壇等高端研討活動,論文質量逐年提升。2017年,十三師中級法院撰寫的《隱憂與出路:關于兵團法院法官員額制的思考—基于兵團S師法院審判工作量的實證分析》一文被第十二屆西部法治論壇評為一等獎,師法學會獲得優秀組織獎。
三、覆蓋“宣傳網”,廣泛開展法治宣傳教育
(一)“雙百”活動常態。每年認真組織開展師“百名法學家百場報告會”活動,堅持抓好“雙百”活動進各級黨委(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的落實,把法治學習主題列入各級黨委中心組學習計劃,進一步推進“雙百”活動常態化。師法學會堅持“雙百”活動進團場機關、進連隊、進社區、進校園、進企業,充分利用節假日及日常法治宣傳工作契機開展工作。以2017年為例,共舉辦師黨委中心組學習11場次,參學領導干部850余人次;開展舉辦法治宣傳講座211次,累計受教育群眾41040人次,播放宣傳視頻視頻196次,張貼、發放法學宣傳掛圖、資料15120份。
(二)法治宣傳全面。師法學會重點突出“一反兩講”、去極端化法治教育,以《反恐怖主義法》《自治區去極端化條例》等法律法規為宣傳重點不斷豐富法治宣講內容。結合“法律八進”開展“法治文化基層行”活動,根據不同對象、不同區域、不同民族采取不同方式進行,如紅山農場和紅星二牧場的民族青年普法志愿者以“馬背上的宣傳隊”將法治文化送法進牧區,紅星二場將法治文化宣傳送進拾花工聚居地,火箭、黃田和柳樹泉農場青年普法志愿者將法治文化宣傳送進清真寺,淖毛湖農場深入田間地頭講解哈密瓜訂購合同細節;積極組織開展邊境團場一線的法治宣講工作,把普法宣傳前沿陣地進一步拓展到每個職工群眾家庭中。明確“以案釋法”工作的目標任務,成立了由法官、檢察官、行政執法人員、律師和團場普法共38人組成師“以案釋法”宣傳隊,本著職工群眾愿意聽、能吸引、能帶動參與的宣講目的,結合行業部門特點,圍繞勞動合同法、依法行政、合同管理、未成年人保護等內容,開展了接地氣、有效果的“以案釋法”巡回宣講活動。
(三)法宣載體拓展。一是加強媒體法治宣傳。在師調頻FM106.5廣播節目中聯辦《說法》 (漢語)廣播直播節目。欄目以“以案釋法”形式呈現,截止目前,已播出《說法》節目111期;在《哈密開發報》開辟“以案釋法”法治專版,敘述法治故事,分析解讀案例,聚焦熱點問題;利用網絡媒體做好法治宣傳工作。充分利用師兩微一網平臺提升法治宣傳傳播力。二加強法治文化陣地建設。提出了“結合實際、體現特色、彰現法治,因地制宜”的工作原則,打造了各有特色的一批法治文化陣地。如紅星一場繪制了1.5米×1.5米共231塊、近千米長的法治宣傳教育文化渠;紅星二場建設了法治文化墻、文化社區為主的文化廣場;火箭農場法治百花園、柳樹泉農場法治文化街、紅山農場法治文化廣場、黃田農場法治文化社區建設,百花爭鳴,各有特色。三是師、團各級以各類文藝演出為契機,開展了道德大講堂、歌詠比賽、演講比賽等文化活動,使職工群眾在潛移默化中接收教育。紅星一場吸收大學生、學校、醫院的文藝骨干和熱心文化活動職工群眾,組成了紅星一場“心連心”業余演出隊。
四、建設“人才庫”,加強法治人才隊伍建設
(一)人才隊伍初顯。一是建立了法學專家人才庫,摸底全師法律人才,建立了一支政治素質過硬、法律功底深厚、實踐經驗豐富的人才隊伍,人才庫本著寧缺毋濫的原則,通過摸底排查、單位推薦、細致了解、嚴格選撥等工作方法,現師法學法律人才庫共吸納11人。二是充分挖掘資源,利用好師里優秀法學法律人才,組建了一支學科專業多樣、理論功底深厚、實踐經驗豐富、文采口才俱佳的法治宣傳員隊伍,有效保證了宣講活動質量。
(二)會員發展迅速。師法學會積極發展個人會員和團體會員,努力實現會員發展數量、質量雙提升,通過建立會員聯絡員制度,加強會員服務和規范化管理。2017年新發展個人會員395名,實現年增98.01%,現全師法學會共吸納個人會員共798名,團體會員41個。作為全師法學法律工作者的“娘家”,管理好、服務好會員成為師法學會工作重中之重。
(三)對外交流增多。師法學會積極利用文化援疆平臺,與河南省對口市政法系統進行法學交流,通過座談、講座、觀摩等方式,開拓了眼界,提高了辦案業務水平。師政法各部門積極與地方政法機關開展交流,組織跨地區法律知識培訓。2017年12月,一等獎征文作者參加第十二屆西部法治論壇頒獎儀式,為師法學研究成果提供了更大交流平臺。
五、創新“全視角”,不斷提高法學會自身建設
(一)組織建設加強。逐步探索師法學會黨組織建設、團場成立法學會等工作,進一步完善優秀成果評獎、學術評價、年度考核、研究會管理等工作機制。加大對各團場、師政法各部門法學會相關工作考核力度。通過綜合治理年度考核、績效管理考核平臺,同步進行法學會相關工作考評。
(二)學科研究突破。2017年,師法學會試點成立了民法、刑法、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三個學科研究會,分別設在師中級法院、檢察分院、師綜治辦,研究會吸納相關學科法律一線工作者、研究人員共17名。建立與師政法各部門聯系機制,拓寬師法學研究工作渠道,推動我師法學研究工作全面開展。
(三)宣傳陣地創新。在鞏固好法治櫥窗、法治宣傳圖書角等原有陣地建設的基礎上,師法學會不斷創新網絡陣地建設,依托微信、網站、廣播等新媒體創新開展“互聯網+法治宣傳”,不斷擴大法治宣傳活動的知曉率和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