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05-11 來源: 責任編輯:att2014
今年3月7日上午,在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廣東代表團全體會議審議時,囑托廣東要“在構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營造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上走在全國前列”(以下簡稱“四個走在全國前列”),習總書記對廣東提出“四個走在全國前列”的明確要求,為廣東當前和今后的發展指出了明確方向,提出了更高標準的要求。
一、要做到“四個走在全國前列”,最重要的是法治建設要走在全前列
“四個走在全國前列”要求歸結到一點,就是要求廣東在構建現代化建設體系和能力上走在全國前列,也就是要加快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因為只有現代化建設體系和能力的提升,才能加快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的營造。而市場化、國際化營商環境的營造,關鍵要看法治化的建設水平。法治化建設的關鍵是依憲執政和法治政府建設。以“營造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上走在全國前列”為例,廣東省委、省政府于2008年開始,就已率先以法治思維、法治方式,在縣(區)、鎮(街道)、村三級創建了“綜治信訪”服務中心,真正做到‘黨委領導、政府主導、社會協同、人人參與,共建共治”社會治理格局(扇形治理圖)。
10年來,全省社會治安形勢大為好轉,群體性事件大大減少,不穩定因素顯著降低。據統計,近年來,治安和刑事案件和群體性事件每年均以二位數比例下降。10多年前的那種“ 出門怕搶、家里怕偷、天天鬧事”的亂象已得到根本性的改變。所以說,“四個走在全國前列”的實質是要法治建設走在前列。
二、當前依憲執政與法治政府建設的基本狀況
從廣東省的情況看,依憲執政和法治政府建設的經驗是多方面的,也是彌足珍貴的。廣東得改革開放之先,創造了很多全國第一,為全國改革發展穩定作出了重要貢獻,提供了很多有益的經驗,尤其是改革開放40年來,經濟總量連續29年保持全國各省、市、區第一位,2017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8.99萬億,占全國總量的10.5%;財稅總量占全國1/8強,出口總額占全國27.5%。與此同時,社會治理、生態文明建設、文化教育事業、黨的建設各方面均取得了顯著的成效。究其原因,除了黨中央的正確領導,和賦予廣東先走一步的特殊政策,以及全國各地的大力支持外,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廣東省能夠堅持一手抓改革開放不停步,一手抓法治建設不松懈。改革開放40年來廣東法治建設的主要成效可以歸納為:(1)注重依法行政制度化,法治政府建設進入新常態;(2)注重重大事項決策法制化,政府決策水平不斷提高;(3)注重行政執法規范化,公正文明執法不斷向好;(4)注重探索行政執法機制創新,行政效能不斷提升; (5)注重實施政務公開化,陽光政府基本形成。
同時,我們必須清醒看到不足:(1)依法行政理念上有誤區。一是認為法律萬能論,忽視法治與德治協力推進的作用;二是存在依法行政單向突進的誤區,缺乏“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協同推進的措施與力度;三是存在“大社會小政府”的誤區,走了兩個極端,要么認為政府是全能政府,包攬一切;要么忽視了政府的指導、引導和監督作用,尤其是在建設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中的重要作用。(2)依法行政能力有差距。一是以法治思維、法治方式化解社會矛盾和問題的能力有差距;二是各級政府的法律顧問落實不到位,作用發揮不到位,有的甚至形同虛設;三是依法行政制度的創新能力有差距。當前,在部分公職人員中出現的懶政、怠政現象,其實質就是能力不足。(3)法治建設力度及水平存在不平衡。一是橫向區域不平衡。據華南理工大學法治保障與評價中心資料反映,近三年依法行政得優秀等次的均是廣州、深圳、珠海市;得一般等次均是粵東西北欠發達地區市;二是縱向層級不平衡,越到基層,依法行政存在的問題越突出。
三、加強依憲執政與法治政府建設的幾點建議
根據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今年全國“兩會”精神,進一步加強依憲執政與法治政府建設的任務既任重道遠又非常緊迫。如何加強依憲執政與法治政府建設的主要措施是:
1.思想認識要進一步提高。各級黨委、政府及全體公職人員都必須把思想認識統一到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上來。一是抓法治建設首先要抓好法治政府建設,因為法治政府建設是在法治建設過程中起關鍵性、主導性作用的。換句話說,法治政府建設率先搞好了,就可以帶動和引領法治經濟、法治社會、法治國家的建設。二是進行法治政府建設首先要堅持依憲執政,憲法是根本大法。習近平總書記在今年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體學習時強調指出:“要推動領導干部加強憲法學習,增強憲法意識,帶頭尊崇憲法、學習憲法、遵守憲法、維護憲法、運用憲法,做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模范”,始終做到依憲執政。三是只有堅持依憲執政與加強法治政府建設,才能不斷完善現代化治理體系和提升治理能力,同理,只有現代化治理體系的不斷完善和治理能力的不斷提升,方能不斷提升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水平,才能真正實現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提出的“四個走在全國前列”的重托!
2.具體措施要進一步到位。一是全社會尤其是各級領導及廣大公職人員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氛圍要進一步形成,真正形成一個以法治思維法治方式化解社會問題、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發生矛盾糾紛依法化解,而不是第一時間找關系“擺平”。二是各級黨政機關的法律顧問制度要真正落實到位。法律顧問既要實現全覆蓋,更要真正起到依法把關,對違憲違法出臺文件的相關規定和違法行政行為能夠起“一票否決”的作用。三是“數字化政府”建設要加大力度,加快步伐。要實現政府行政行為規范化、公開化、高效化和法治化,必須加大“數字化政府”的建設力度。廣東省公安廳于2008年開始就著手建設“數字化公安” “信息化公安”(即建設“五個一網”,辦案辦公一網通、情報信息一網綜、視頻監管一網控、社會服務一網辦、工作執法一網考,這個經驗當時得到國家人社部公務員管理局多次肯定和高度贊揚,并多次在全國性會議上作經驗介紹,還獲得了公安部科技進步一等獎)的實踐證明,建設“數字化”“信息化”政府是最有效的法治建設措施。
3.黨委對法治建設的力度要進一步加大。真正做到抓黨的建設與抓法治建設“兩手抓、兩手硬、兩促進”,以抓黨建的措施,抓經濟建設的力度來抓法治建設。東南西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首先,要徹底拋棄只靠優惠政策吸引投資的理念。習近平總書記在博鰲論壇開幕式的主旨講話鄭重提出,“投資環境就像空氣,空氣清新才能吸引更多外資。過去,中國吸引外資主要靠優惠政策,現在要更多靠投資環境……要加強同國際經貿規則對接,增強透明度,強化產權保護,堅持依法辦事?!蓖顿Y環境最重要的就是要構建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真正讓投資者享受到“賺錢多、麻煩少、身體好”待遇。第二,要真正糾正“說時重要,干時次要”的做法。對法治建設工作講話時說得很重要,寫在文件上的規定也十分清楚詳細,但真正到干起來時就顯得次要,有時甚至不要,尤其是在碰到經濟利益與法律法規發生矛盾時,往往會首先考慮經濟效益、考慮GDP優先。第三,要及早制訂和不斷完善法治建設的評價和考核辦法。一方面,各級黨委自上而下的考核辦法,因為考核法治政府建設就是考核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的構建,一個地區的營商環境好了,自然而然會促進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和生態環境的優美,一個宜居宜業的環境可以加快形成,俗話說:栽好梧桐樹自有鳳凰來,例如深圳,既是經濟發展的模范城市,也是法治建設的示范城市。另一方面,要加快建立起第三方的法治建設評估機構,以中立、客觀、科學、公開的立場和方式評價各地各級法治建設的情況,這方面更重要,必須加快步伐,我們各級法學會是最有條件和優勢的,要率先積極做好。第四,要積極探索大膽改革創新與加強法治建設如何才能實現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有效機制。也就是說,我們各級黨委要根據黨的十九大精神,緊密結合中國國情,聯系各地實際,積極探索一條如何堅持改革、擴大開放,與加強法治建設尤其是法治政府建設,加快探索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新路。這個探索,任重道遠,非常艱巨,唯有中國共產黨及其各級黨委下大決心,花大力氣,善于改革創新方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