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件系統:
用戶名: 密碼:
2025年08月20日 星期三
2025年08月20日 星期三
位置: 首頁 》圖文實錄 》第十三屆中國法學青年論壇 》專題報道 》第四分論壇
報告人薛永毅:郭維德與楊光照:從調解模范看人民調解的經驗傳承與法治化轉型

時間:2018-07-12   來源:  責任編輯:fml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下午好!我是來自大西北最基層的一名檢察官,今天,能有這樣一個難得的機會,和大家分享不同時代背景下兩個人民調解員的故事,感到非常的榮幸!在下面有限的時間里,我想主要圍以下三組關鍵詞,對這這篇論文向各位專家做一簡要匯報。

  第一組關鍵詞,背景和思路。這篇論文,是汪世榮教授領銜的陜西省“三秦學者”創新團隊繼2008年之后,也是第二次與諸暨市再度聯姻,合作開展的“人民調解的‘楓橋經驗’研究”的階段性成果。從去年7月份開始,我們課題組一行10余人,先后三次深入諸暨市進行了長達半年之久的田野調查。這些實地走訪調研,這也使我得以零距離接觸到本文的主人公之一,新時期“楓橋經驗”的傳承人,楓橋鎮“老楊調解中心”調解員楊光照。

  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要“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在整理、研究楓橋經驗的人民調解實踐中,我的一個深入體會是:如果一定要沿著“人民調解”這根線去追根溯源的話,我覺得,人民調解的根在延安、在抗戰時期的陜甘寧邊區。作為中共司法的重要傳統,最終形成了以“審判與調解相結合”為主要特征的“馬錫五審判方式”。時至今日,無論是延安時期的“馬錫五審判方式”,還是新時期的“楓橋經驗”,都已經成為中共法律制度中影響深遠的主要傳統,成為富于中國特色的政治與社會治理方式。

  通過閱讀歷史檔案,赴延安、諸暨兩地走訪調研,我也注意到:陜北綏德的郭維德是延安時期人民調解的代表人物,在“楓橋經驗”的創新和發展中,楊光照及其調解團隊則具有典型意義。不同時代背景下的兩個人民調解模范,如果他們相遇,并就人民調解展開一番傳統和現代的對話,又會是怎樣一番情形?帶著這樣一種經歷和追問,本文試圖在對話、碰撞的基礎上,總結人民調解制度在歷史變遷中始終如一的傳統和基因,面對新時代矛盾糾紛的新特點、新變化,人民調解如何實現其可能的法治化轉型路徑。

  第二組關鍵詞,共性和傳統。一個是80年前抗戰時期的民主模范區,一個是80年后“楓橋經驗”的發源地。通過透視這兩個不同時代背景下的調解模范,反映出人民調解制度在變與不變的歷史的變遷中的一以貫之的自我傳承,如果試圖用一句話去歸納的話,我想通俗的表達就是:迅速介入,抓早抓??;預防在先,源頭治理;身體在場,送法下鄉;依靠群眾,多調聯動;忠誠為首,品德立威;道德教化,良善之治;組織動員,典型帶動。這段通俗但可能未必學理化的表述中,尤為需要說明的幾個問題就是:一個是調解“權威性”來源問題。通過對郭維德和楊光照兩個調解模范各自調解實踐的梳理表明,這種權威就來自調解員的身份和人品。以品行立威信,發揮人格魅力在人民調解中的作用,我覺得始終是一條重要經驗。另一個則是人民調解的基礎性作用問題。人民調解制度不僅是黨的群眾路線在司法領域的一個重要體現,而且在當下的矛盾糾紛多元化解的新格局中,人民調解的基礎性、樞紐性、支撐性作用是更是顯而易見的。最后,從人民調解的功能作用看,人民調解從來都沒有被僅僅當成是一種糾紛化解的手段,而是被賦予了開啟民智、道德教化、改造社會等多元價值。因此,人民調解自始至終與道德教化緊密結合,進而體現出一種良善之治,也就是我們說的善治。

  第三組關鍵詞,差異和轉型。關注兩者共性的同時,人民調解員在新時代也面臨許多新的問題和新挑戰,更值得我們認真思考的就是這兩位人民調解模范的個體差異以及折射出來的人民調解在調解主體方面的差異,表現為人民調解員職業化、專業化色彩凸顯。諸暨市不僅組建有人民調解專家庫,開展人民調解員等級評定,更是成立了覆蓋交通肇事、醫療事故等領域的專業性、行業性人民調解組織11家。尤其是諸暨市醫調委、交調委,幾乎化解了諸暨全市98%以上的醫療糾紛案件和90%以上的交通事故案件。這兩種案件應該說訴之到法院是非常少的數字,當然這樣一種“專業矛盾專家調”的工作模式將是人民調解制度的一個發展趨勢,但這并不意味著傳統的人民調解員及調解組織就失去了存在的價值。因此,在堅持走人民調解職業化、專業化的同時,應同時注重提升以普通群眾為主體的傳統人民調解員尤其是村一級調解隊伍的調解能力和水平,從而走一條專群相結合的人民調解員隊伍發展之路。再比如,從調解功能看,延安處在“戰時法制”的特殊背景下,人民調解更多是一種“動員式治理”。而以楊光照為代表的諸暨市人民調解實踐,更多的是一種強調政府與志愿者協會、鄉賢理事會等社會組織、企事業單位等多元治理主體相互賦權、分工合作的基層治理模式,這也是一種著眼于社會治理主體結構變化的“合作式治理”或者“協商治理”。

  最后,簡單作以小結:當前,我們正在著力推進基層社會治理的系統化、科學化、智能化和法治化。而無論是陜甘寧邊區的郭維德,還是“楓橋經驗”的傳承人楊光照,都是創新人民調解、推進基層社會治理中彌足珍貴的“本土創新”和“中國經驗”,他們在變與不變中的自我傳承和自我革新中也體現了弘揚優良傳統與加強工作創新的結合,需要我們虛心借鑒、總結傳承、古為今用。

  以上是我在前期學習調研的基礎上,就人民調解的幾點粗淺的認識和反思,當然這個文章也有一些值得推敲的地方,一個文章理論深度比較欠缺,第二個體研究是否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問題等等,這些問題仍然需要以后進一步地加強和反思。因為這次機會非常難得,時間非常寶貴,用簡短時間向各位領導專家做一個匯報,把節約時間留給王老師和其他專家教授,懇請各位老師、專家多多批評指正,我匯報就這些,謝謝大家。

亚洲国产欧美久久,欧美1区免费,欧美精品一区二区在线播放,亚洲欧美日韩精品
>

全文
搜索

關注
微信

關注官方微信

關注
微博

關注官方微博

網絡
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