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07-13 來源: 責任編輯:fml
尊敬的樂泉會長,各位領導,各位專家:
大家上午好!作為一名實務工作者,我想結合浙江堅持發展“楓橋經驗”、推進基層社會治理創新實踐做一個發言,請大家指正。
浙江是“楓橋經驗”的發源地,也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萌發地。通過學習梳理15年來習近平同志關于“楓橋經驗”和社會治理的一系列重要講話、指示和論述,比如從“以人為本”到“以人民為中心”,從“抓基層打基礎”到“夯實平安根基”,從“源頭預防”到“預測預警預防”,從“德法并舉”到“三治結合”,從“標本兼治、綜合治理”到“社會治理四個化”,從“齊抓共管”到“共建共治共享”,我們可以從中探尋“楓橋經驗”向新時代“楓橋經驗”發展的思想脈絡和實踐軌跡,從而進一步認識到新時代“楓橋經驗”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基層社會治理思想的重大成果。
15年來,特別是近5年來,我們浙江在堅持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生動而廣泛的實踐中,正確處理變與不變的辯證關系,不斷賦予“楓橋經驗”新的時代內涵,使之功能不斷拓展、效果不斷顯現,成為全國政法綜治戰線的一面旗幟,成為中國基層社會治理的典范。其主要特征和時代內涵集中體現在以下七個方面:
第一,新時代“楓橋經驗”確立了基層社會治理的新定位。任何理論、任何經驗之所以能夠永葆生機和活力,在于其不斷探索時代發展提出的新課題,不斷回應人類社會面臨的新挑戰。上世紀60年代初,浙江諸暨楓橋干部群眾創造了“發動和依靠群眾,就地解決矛盾”的“楓橋經驗”;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浙江堅持“楓橋經驗”的基本精神,注重專群結合、群防群治,預防和化解矛盾,維護社會治安穩定,使之成為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典范;進入新世紀,特別是2004年5月省委作出建設平安浙江的重大決策以來,我們把創新發展“楓橋經驗”貫穿平安浙江建設始終,堅持黨建引領、人民主體、三治融合、共治共享,使之成為創新基層社會治理、促進社會平安和諧的典范。新時代“楓橋經驗”在浙江,歷經了由點到面的發展過程,已經從最早的鄉村走向城市、海區,并延伸到網上,形成了鄉村“楓橋經驗”、城市“楓橋經驗”、海上“楓橋經驗”、網上“楓橋經驗”等一系列的典型經驗集合群。
第二,新時代“楓橋經驗”堅持了以人民為中心的核心理念。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是“楓橋經驗”不變的初心,也是其核心要義。隨著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人民群眾盼望過上更高品質的生活,期待全方位、可持久的平安,期盼更公平公正的法治環境,希望更好地實現人生價值。這些年來,浙江各級黨委政府堅持“群眾想什么,我們就干什么”,牢牢把握“楓橋經驗”的精神實質,一手抓經濟報表,一手抓平安報表,著力解決群眾最盼最急最怨的突出問題,更快更多更好地提供公共服務產品,讓群眾有更充分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從2016年開始浙江大力推行“最多跑一次”改革,各地實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務、一次辦結,群眾憑著一張身份證就可辦理200多項行政審批事項,實現一證通辦。
第三,新時代“楓橋經驗”創新了“三治融合”的治理機制。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是浙江創新發展"楓橋經驗"的最新成果,也是基層社會治理的發展方向。早在 2013年,嘉興桐鄉市率先探索“三治融合”的基層社會治理機制,有效破解了一個個基層社會治理的難題。這當中自治為基,激發活力是基層社會治理的內生力,法治為本,定分止爭是基層社會治理的硬實力,德治為先、春風化雨是基層社會治理的軟實力?!叭稳诤稀遍_辟了基層社會治理創新新路徑,省委省政府因勢利導,及時總結推廣同鄉做法,并在全省實施“三治融合”基層社會治理體系建設推廣工程,推動各地創設一約,兩會三團,即村規民約(社區公約)、百姓議事會和鄉賢參事會以及百事服務團、法律服務團、道德評判團等新載體,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楓橋經驗”的時代內涵。“三治融合”被寫入了十九大報告,成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保障。
第四,新時代“楓橋經驗”明確了防范化解社會風險的主要任務。就地化解矛盾是“楓橋經驗”的看家本領。當前,社會治理最大的問題莫過于防范化解社會風險。針對矛盾糾紛主體多元、訴求多元、類型多元的新情況,我們堅持“用不同的鑰匙開不同的鎖”,積極構建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新機制。比如,義烏市國際商貿市場發揮“外國調解員”以外調外的獨特優勢 解決涉外糾紛;浙江全省鄉鎮(街道)普遍建有“品牌調解室”,縣鄉兩級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大調解)平臺實現全覆蓋,還建立了7200多個專業性、行業性人民調解組織。針對社會風險隱患量大面廣的挑戰,浙江推動六大重點領域實行“實名制”,將防風險、補短板工作做到社會治理的源頭,并寫入修訂的《浙江省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條例》,以地方法規的形式固定下來,針對群眾安全防范意識和技能薄弱的問題,我們積極探索建立各種形式安全教育體驗館,平安建設實訓基地,將風險防范意識和技能廣泛傳播給人民群眾。針對社會心理健康問題日益突出的新態勢,在加強人防、物防、技防基礎上,把“心防”擺上重要位置,全面推行心理咨詢服務進社區、進學校、進單位、進機關,進鄉村,進企業,逐步構建起以社會心理安全為目標,前端普遍服務、中端監測預警、末端精準干預的社會心理服務體系。
第五,新時代“楓橋經驗”深化了抓基層打基礎的永恒主題。近些年來,浙江堅持不懈地加強基層基礎建設,創造了一批在全國有影響力的經驗做法。2004年,浙江探索了在鄉鎮(街道)建立綜治工作中心的經驗做法,并推廣到全國。2016年12月,推進鄉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對鄉鎮治理體系進行頂層設計,在鄉鎮(街道)全面建成綜治中心的基礎上,設立鄉鎮綜合信息指揮室,搭建綜治工作、市場監管、綜合執法、便民服務“四平臺”,將各派出機構人員下達鄉鎮人員進行考核,基本實現看得見、管得著、管得好的目標。同時,把鄉鎮(街道)四平臺和全科網格深度融合、一體推進,在全省劃分了7.8萬個網格,配備了23.4萬多人的專兼職網格員隊伍,暢通了就地解決矛盾和問題的渠道,全省每天通過“四平臺”分流辦理的各類事項達3.2萬起。95%以上在鄉鎮層面得到化解。
第六,新時代“楓橋經驗”注入了信息科技的創新動力。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為代表的現代信息科技,為深化提升新時代“楓橋經驗”提供了創新動力。浙江省在繼承發揚“楓橋經驗”傳統做法的基礎上,大力實施“互聯網+”社會治理深化提升工程,著力打造“網上楓橋”經驗新模式,釋放出“互聯網+”在社會治理領域的新效能。推進矛盾糾紛化解網絡上面網下一體化,2017年8月18日,全國第一家集中審理涉網案件的試點法院——杭州互聯網法院正式掛牌成立,今年6月全省范圍上線。2017年7月,浙江省政法機關一體化辦案系統試點運行啟動,今年在全省推行,大大提高了政法機關執法辦案的質量和效率。2017年8月,全國第一個集中審理涉網案件的試點法院,杭州互聯網法院正式掛牌,搶占了網上訴訟規則探索建立的先機。今年1月,“寧波移動微法院”全面上線,讓當事人可在手機上打官司,等等。推進風險防范網上網下一體化,通過重點領域和行業實行實名制信息管理,防范化解一大批風險隱患,以雪亮工程為突破點全面推進立體化,信息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在全省構建起了一張縱橫交錯、無縫對接的平安網。
第七,新時代“楓橋經驗”探索了共建共治共享的工作格局。堅持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首要的一條,就是堅持黨建引領,使基層黨組織建設與基層治理有機銜接、良性互動。實踐證明,“楓橋經驗”新時代的創新發展至關重要的一條就是以黨的建設貫穿基層治理,保障基層治理,引領基層治理。楓橋鎮打造了一條十里楓林的紅楓黨建景觀帶,進一步激發基層治理活力。社會組織是現代社會治理最文明的因素,也是文明群眾參與社會治理的重要文明和載體。近年來,我們浙江大力培育發展社會組織鼓勵和支持社會組織在矛盾化解,社區矯正,幫扶救助,慈善公益等領域發揮積極作用。
全省社會組織從2007年的2.4萬個增加到2017年的5.1萬個,平均每萬人擁有社會組織數9.2個。在楓橋鎮,5年前社會組織只是個位數,目前已經發展到近50個,參加人數達17850人,平均每3人中就有1人參加了社會組織。在杭州市下城區武林街道,有一支42000多人的“武林大媽”隊伍;在世界互聯網大會的永久舉辦地——水鄉烏鎮,建有一支3724人的“烏鎮管家”隊伍;在全省建有這樣的平安志愿者隊伍3.5萬支,共230萬余人,他們以強烈的主人翁意識,弘揚志愿服務精神,不斷釋放和諧穩定的正能量。
各位領導,各位專家,“楓橋經驗”是浙江的“傳家寶”“金名片”按,是我省的寶貴財富。我們將始終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精神,“秉持浙江精神,干在實處、走在前列、勇立潮頭”,爭當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的探路者和排頭兵,為新時代“楓橋經驗”這面旗幟增添更加鮮明的底色、特色和亮色。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