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07-13 來源: 責任編輯:fml
尊敬的各位專家:
今天主旨演講非常成功,成功就成功在完成主旨講演的任務,我們都知道,所謂的主旨演講,主旨報告就是解決兩個問題,一、定基調,二、提出導向。在主旨演講作為一種基調來講,就是要提出基本問題,闡述基本觀點,展示基本方法。作為一種導向,體現為鮮明的政治導向、厚重的理論導向和有針對性的問題導向。從這兩個方面四位報告人的主旨演講都是成功的,在這里向他們表示敬佩。
第二點,通過他們的演講以及前一段看到論文集和一些討論,提出“什么是楓橋經驗”。由于楓橋經驗現在成為非常流行的熱詞,成為政法工作社會治理管理當中乃至于國家治理體系當中的基本話語、基本概念,我想楓橋經驗可不可以這樣理解:楓橋經驗是在黨的領導下,由楓橋等地人民創造和發展起來的化解矛盾、促進和諧、引領風尚、保證發展的一整套行之有效并且具有典型意義和示范作用的基層社會治理方法。楓橋經驗是一套基層社會治理方法,過去是鄉村治理的方法,現在向城市社區治理、行業的自治治理領域延伸。這個經驗是在黨的領導下,由楓橋等地人民創造而發展的。首先在黨的領導下。楓橋經驗最初的一套做法是在基層黨委探索,最重要的是沒有毛澤東同志的發現和推廣,就沒有楓橋經驗,只有楓橋做法,沒有習近平同志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和發展楓橋經驗,就沒有新楓橋經驗,就沒有新時代的楓橋經驗。所以楓橋經驗的形成和發展,一刻離不開基層黨組織,離不開領袖和中央的高屋建瓴的總結、推廣。
這里提出楓橋等地人民,也就是說楓橋經驗是楓橋人民首創的,但是今天的楓橋經驗不限于原創的楓橋經驗,而是包括了諸暨市、紹興、浙江乃至全國范圍內在探索社會治理過程當中所創造的經驗。所以,今天的楓橋經驗已經是社會治理好經驗的代名詞。我們推廣楓橋經驗,包括一切符合楓橋經驗的好做法。
楓橋經驗作為社會治理的方法,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是一種手段,是一種方法,它的目的在于化解矛盾,各種各樣的社會矛盾、促進社會和諧、引領社會風尚,保障經濟和社會發展。所以,它是一個手段和目的、工具和價值的關系。如果我們僅僅去考慮楓橋的一套做法,而忘記楓橋經驗的終極性的目標目的和價值,那就學不到真正的楓橋經驗。
楓橋經驗又是一套在楓橋行之有效,在全國范圍內具有典型意義和推廣價值。所以它具有特殊性和一般性的雙重特點,這樣決定了它可以在全國范圍內來推廣,各個地方都可以學習到它的做法。楓橋經驗的基本元素,剛才幾位發言人都講到了,是不是五個方面,這就是黨建引領、人民主體、“三治”結合、共建共治共享、平安和諧。
黨建引領,是新楓橋經驗的最根本的一點。
人民主體,強調的是以人民為中心,為了人民、依靠人民、保護人民、造福人民,由人民首創,由人民發展,要尊重群眾的首創精神,特別是在基層社會治理當中的首創精神。
“三治”結合,自治、法治、德治,是浙江創造的,這次上升到黨的十九大報告,既作為鄉村治理,鄉村振興的經驗和方法,也作為社會治理的方法,為什么這樣順序排列?浙江原來的排列是法治、德治、自治,中央提升到自治、法治、德治,因為自治是我們國家基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包括黨領導的政治協商,多黨合作政治協商,包括少數民族區域的群眾自治,包括基層的群眾自治。自治的概念就是一個民主的概念,民主是法治的基礎,這個排列把自治放在前面是符合它內在的邏輯。德治,依法治國是國家治理的基本方略,也必然是社會治理的基本方略,德治,堅持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結合,依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依靠社會公德,依靠群眾鄉規民約,市民公約的社會規范來治理。“三治”結合,浙江提出“三治”融合。
共建共治共享,四位都講到這一點,這一點是未來一個時期楓橋經驗和社會治理創新發展的方向,這樣一個格局的形成。
平安和諧,楓橋經驗就是平安中國,平安鄉村,和諧中國,和諧鄉村,和諧社會。無論你是化解矛盾還是維護穩定,歸結起來就是冀平書記二十年前提出的平安中國的理念,
這里面可能還有他們談了很多好的,時間關系不講了。
最后,從他們演講當中進一步的理解這次論壇的主題之間的內在聯系。剛才王會長和陳書記,陳書記的主持詞當中,王會長的講話當中都已經闡明今年中國法學青年論壇為什么以“楓橋經驗與社會治理創新”為主題,它的背景,它的意義,下午的討論更深入,對這個論題做一點題解。
新楓橋經驗與社會治理創新就是圍繞三個邏輯,一是新楓橋經驗是社會治理創新的成果,在當代中國講社會治理,不可能不講楓橋經驗,由于楓橋經驗是社會治理成果的集中體現,具有鮮明的名片的價值。
第二,新時代楓橋經驗引領了社會治理創新,包括社會治理的理論創新、制度創新和實踐創新,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引領下所創新的楓橋經驗,引領著我們今后一個時期甚至非常長的時期社會治理。
第三,在社會治理新的歷史方位,新的歷史背景下,楓橋經驗也要與時俱進,也要轉型升級,不能固步自封。
這樣三句話為下午的討論提供問題的導向也是邏輯關聯。
我的點評到這里,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