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件系統:
用戶名: 密碼:
2025年08月17日 星期日
2025年08月17日 星期日
位置: 首頁 》“一帶一路”法治合作國際論壇在北京舉行 》專題報道 》會議議題
議題四:“一帶一路”法律交流與合作

時間:2018-07-06   來源:  責任編輯:att2014

  亞非法律協商組織秘書長肯尼迪·加斯頓(Kennedy Gaston)主持該議題討論。他表示,“一帶一路”法律交流與合作可通過多個渠道進行,包括締結條約、舉行磋商、開展民商事司法協助、能力建設,以及探索建立合作機構解決相關具體問題等。

  越南法學家協會常務副會長兼副秘書長黎明心(Le Minh Tam)表示,“一帶一路”為東南亞地區經濟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法律交流和合作對保障“一帶一路”的成功非常重要。各方可開展多種形式的合作,如加強各層級政府機構交流,增進互信和了解;開展聯合研究,降低項目實施風險;共建法律規范,減少法律沖突帶來的負面影響;組織法律培訓,輸送高質量專業人才;加強司法合作等。他并指出,“一帶一路”爭端解決機制應尊重各國的法律傳統和司法主權。

  中華全國律師協會會長、中國法學會律師法學研究會會長王俊峰表示,法治是“一帶一路”合作機制構建的基本支撐和重要保障,也是推進“一帶一路”的重要路徑?!耙粠б宦贰眳⑴c國家眾多,法治水平差異大,法律體系、文化傳統也存在著諸多不同,如何構建良好的法治環境,已成為“一帶一路”參與方的共同利益訴求和現實關切。呼吁各國政府大力支持民間團體、法律服務機構參與“一帶一路”法治合作。

  坦桑尼亞外交與東非合作法律事務司代司長卡羅琳·齊佩塔(Caroline Chipeta)高度贊揚“一帶一路”對坦桑尼亞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認為“一帶一路”參與國需共同建立可預測的法律制度,使企業和個人更有信心參與“一帶一路”建設,開展投資和貿易。她提議建立相關機制解決商事爭端,并發展一套有關企業運作、保護知識產權等方面的規則。

  巴西外交部政策司副司長布雷茲·內托(Braz Neto)贊賞“一帶一路”在促進互聯互通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認為“一帶一路”是21世紀最重要的項目之一,視野宏大,對全球經濟或貿易發展都有很大推動作用。表示應在中巴戰略經濟伙伴關系框架下,加強相互協調,發揮更多協同效應,促進雙邊關系發展,促進“一帶一路”建設。

  北京市政法職業學院院長,北京市法學會“一帶一路”法律研究會會長許傳璽指出,目前關于“一帶一路”建設研究主要集中在國際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對法律問題的關注相對較少。要實現“一帶一路”倡議,法治保障是必不可少的關鍵要素。只有在合理有效的法律框架下,才能協調和規范各方行為,促進雙邊和多邊合作,實現“一帶一路”參與國的互利共贏。必須對“一帶一路”國家的法律制度進行深入系統研究,在此進基礎上推動雙邊和多邊合作?!耙粠б宦贰狈蓡栴}研究應結合“一帶一路”建設總體布局,聚焦對外投資、貿易、交通和基礎設施建設、爭議解決、法律合作五大領域。

  東盟法律協會主席阿維利諾·克魯茲(Avelino V. Cruz)表示,“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恰逢其時,東盟是中國重要伙伴,參與“一帶一路”將給雙方帶來機遇。目前,東盟國家與中國在一些問題上已達成了共識,這使得東盟國家可以更深入地參與“一帶一路”倡議,并從中獲益。

  斯坦福大學法學院“中國指導性案例項目”創辦人、總監熊美英(Mei Gechlik)介紹,該項目通過網站、舉行研討會、出版“一帶一路”案例專輯等形式,擴大中國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指導性案例的影響,有利于促進 “一帶一路”法律交流與合作。她指出,指導性案例彰顯了中國法院對“一帶一路”當事人法律利益的保護,提升了當事人信心。

  亞太法協候任主席崔正煥(Chunghwan Choi)分析了“一帶一路”法律合作的實務問題,指出法律合作有助于融合不同法律制度,減少相互法律沖突。加強法律合作,要有長期戰略和計劃,促進文化和法律制度融合。在具體層面,要明確有關跨境法律問題,并利用現有平臺或探討建立新平臺解決相關問題,開展合作。

  評議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法學院院長石靜霞在評議時表示,各位嘉賓一致認可法律交流與合作的重要性,強調了法律交流與合作的意義,并提出了具體建議,使人受益匪淺。她表示,“一帶一路”倡議是對現有秩序的改善,現有法律制度將繼續發揮重要作用。學術機構應加強對“一帶一路”法律問題的研究,更好地促進法律交流和合作。

  德國“歐亞之橋”項目創始人莫里茨·魯道夫(Moritz Rudolf)在評議時表示,中方要進一步向外界介紹“一帶一路”的具體實施過程,同時可考慮推出一個新平臺,納入“一帶一路”相關國際文件,以便各方更好地理解 “一帶一路”。

亚洲国产欧美久久,欧美1区免费,欧美精品一区二区在线播放,亚洲欧美日韩精品
>

全文
搜索

關注
微信

關注官方微信

關注
微博

關注官方微博

網絡
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