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07-20 來源: 責任編輯:fml
主席臺全景
7月19日至20日,第七屆兩岸和平發展法學論壇暨兩岸法學交流合作30周年紀念研討會在北京舉行。中國法學會會長王樂泉,中央臺辦、國臺辦主任劉結一出席開幕式并講話。中國法學會黨組書記、常務副會長陳冀平主持開幕式。中國法學會黨組成員、副會長、海峽兩岸關系法學研究會會長張鳴起,東吳大學校長潘維大,臺灣法曹協會理事長蘇永欽,東吳大學法學院院長洪家殷分別在開幕式或閉幕式上致辭。
中國法學會會長王樂泉致辭
王樂泉在致辭中指出,兩岸法學法律界的交往是兩岸交流的重要組成部分。30年來,兩岸法學交流合作取得豐碩成效,為服務兩岸經貿發展、增進人民福祉作出了積極貢獻,為加強兩岸執法司法協作提供了重要支撐,成為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重要保障。他強調,習近平總書記在會見中國國民黨前主席連戰時提出了“四個堅定不移”的主張,為新形勢下兩岸法學交流合作提供了基本遵循。他希望,兩岸法學法律界攜手同心、相向而行,為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作出應有努力。一是要堅持深化兩岸法學交流合作的方向不動搖,增進理解、凝聚共識,培養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中堅力量;二是要堅持兩岸法學交流政治基礎不動搖,堅定不移維護“九二共識”,堅決反擊任何“法理臺獨”的分裂圖謀;三是要堅持服務兩岸同胞福祉的宗旨不動搖,針對兩岸經貿合作、人員往來以及同等待遇等相關法律問題加強研究,多提法律對策,多做法律服務。
中央臺辦、國臺辦主任劉結一致辭
劉結一在致辭中表示,7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會見中國國民黨前主席連戰率領的臺灣各界人士參訪團時發表的重要講話,對兩岸同胞全面認識當前臺海形勢、把握兩岸關系發展主流和大勢、在新時代攜手同心書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新篇章具有重大指導意義。他指出,兩岸關系走近走好,臺灣才有前途,廣大臺灣同胞才有光明未來。一個中國原則是兩岸關系的政治基礎。兩岸同胞要旗幟鮮明地堅持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堅定反對和遏制各種形式的“臺獨”分裂活動,以實際行動捍衛兩岸關系的政治基礎。兩岸法律界人士要積極發揮專長,為深化兩岸同胞交流合作提供優質法律服務和保障,共同傳承中華法治文化優良傳統,促進兩岸同胞心靈契合。希望兩岸法律界有識之士,堅定為兩岸同胞謀福祉、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使命擔當,為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作出應有貢獻。
中國法學會黨組書記、常務副會長陳冀平主持開幕式
陳冀平在主持講話中指出,堅持和深化兩岸法學交流,有利于兩岸法治建設和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兩岸法學法律界要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對臺工作重要思想,全面總結梳理兩岸30年來法學交流成果經驗,共同謀劃未來交流合作大計。他強調,中國法學會要積極發揮兩岸法學交流主渠道作用,加強引領,整合資源,完善服務,不斷豐富交流內容和形式,為深化拓展兩岸法學交流合作提供更多機會,創造更好條件,以服務兩岸經貿人員往來和同胞權益保障,推動兩岸法學交流合作提升到新水平。
東吳大學校長潘維大在開幕式上致辭
臺灣法曹協會理事長蘇永欽在開幕式上致辭
?潘維大認為,習近平總書記與連戰先生的會面是兩岸關系發展的一次非常重要的正向溝通,指明了兩岸關系的政治方向和正確道路。連戰先生也提出一個中國、兩岸和平、互利融合、振興中華的四點主張。這表達了兩岸人民的共識和期待。當前,大陸發奮圖強、富國富民,使中華民族得以中興;“一帶一路”倡議為兩岸法學交流合作勾畫出共同奮斗目標。他建議,兩岸法學界加強在“一帶一路”法制工作上合作,開展“一帶一路”具體法律領域研究,推進形成融合中外的“一帶一路”法制體系,共同遏制一些國家破壞國際經濟法律秩序。蘇永欽指出,大陸30年來的法治發展進步巨大,毫不遜色于經濟發展。兩岸法學交流合作可以創造巨大的紅利,已經從相互學習轉變為解決復雜社會問題能力的相互借鑒。兩岸法學都面臨著立足于本土資源,回應現實挑戰,建構更好規范體系,發掘法治核心精神的重大責任。兩岸中國人一定能夠在良法善治上做出更大超越,成為世界法治文明的領航者。
中國法學會黨組成員、副會長、海峽兩岸關系法學研究會會長張鳴起在閉幕式總結致辭
東吳大學法學院院長洪家殷在閉幕式致辭
?論壇于7月20日下午閉幕。張鳴起在總結致辭中指出,論壇的成功舉辦反映了兩岸法學法律界對深化兩岸民間法學交流合作的熱誠和期望,對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信心和擔當。兩岸法學法律界要站高望遠,共同維護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積極成果。一、應當堅持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反對“臺獨”,共同維護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和法律基礎;二、應當共同維護兩岸同胞福祉和交往權益;三、應當繼承中華傳統法律文化,相互學習借鑒,共同促進兩岸社會法治進步;四、應當共同致力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洪家殷在致辭時指出,兩岸未來法學交流與合作的范疇不僅應該擴大,更應加強其深度。本屆論壇和研討會各位主持人、發言人和與談人豐富、睿智的法學知識,以及分析能力,使大會的各項討論主題碰撞出火花,激發出新的思維,為中華法學播下新的種子,必將再度開花結果,創造新時代的中華法學歷史。海研會秘書長、中國法學學術交流中心主任尹寶虎主持閉幕式。
海峽兩岸關系法學研究會秘書長、中國法學學術交流中心主任尹寶虎主持閉幕式
中國法學會副會長李林、王利明,海峽兩岸關系法學研究會副會長慕平、周寧、周志懷,法制日報社社長邵炳芳,以及臺灣大學名譽教授王澤鑒、東吳大學法學院前院長程家瑞、東吳大學副校長董保城、東吳大學講座教授謝在全、中華仲裁協會理事長李復甸、臺灣法學領航協會理事長曾勇夫、臺灣律師公會聯合會理事長紀亙彥、中華國際法學會理事長李念祖、中臺灣律師聯盟理事長吳光陸、高雄律師公會理事長郭清寶、兩岸經貿交流權益促進會名譽理事長李永然、中華健康政策與法律學會理事長賴來焜等兩岸專家學者出席論壇。
?
?
?
??
?
?
?
?
?
本屆論壇以“兩岸法學交流合作回顧與展望”為主題,分別從“民商事法學發展與兩岸人民權益保障”“刑事法學、行政法學發展與兩岸執法司法合作”“財經法學、社會法學發展與兩岸經貿合作”“區際法學發展與兩岸協商合作”等方面進行了分組交流,就兩岸法治建設和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相關法律問題進行了深入研討。兩岸與會專家學者各抒已見,坦誠溝通,增進理解,碰撞出許多智慧火花。
論壇由中國法學會和東吳大學共同主辦,海峽兩岸關系法學研究會和東吳大學法學院承辦,法制日報社協辦。論壇得到兩岸法學組織和法律機構的大力支持和積極參與。來自兩岸法學法律界240余位專家學者與會。其中,臺灣地區有近20個法學組織100多位專家學者與會。(攝影/孫守森)
會議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