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件系統:
用戶名: 密碼:
2025年08月20日 星期三
2025年08月20日 星期三
位置: 首頁 》第十三屆中國法學家論壇 》專題報道 》專題演講
周漢華:與時代并進,加快推進法學新興學科建設

時間:2018-09-28   來源:研究部  責任編輯:fml

  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指出,當代中國正經歷著我國歷史上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也正在進行著人類歷史上最為宏大而獨特的實踐創新。這種前無古人的偉大實踐,必將給理論創造、學術繁榮提供強大動力和廣闊空間。總書記明確要求加快發展具有重要現實意義的新興學科和交叉學科,使這些學科研究成為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的重要突破點。中共中央印發的《關于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意見》對堅持馬克思主義在哲學社會科學領域的指導地位以及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進行了全面部署。不久前召開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強調,要加強黨對全面依法治國的集中統一領導,堅持以全面依法治國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為指導,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更好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全面依法治國偉大實踐與黨中央對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全面部署,為法學新興學科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性機會。

  加快推進法學新興學科建設,是適應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的必然要求。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全球蓬勃興起,對人類社會帶來難以估量的作用和影響,將引發未來世界經濟政治格局深刻調整,顛覆現有很多產業的形態、分工和組織方式,重構人們的生活、學習和思維方式,改變人與世界的關系。與此同時,科技創新日益呈現高度復雜性和不確定性,人工智能、基因編輯等新技術可能對就業、社會倫理和安全等帶來重大連鎖影響和沖擊,需要從法律、倫理、政策等多個角度進行規范、引導、促進,需要法學新興學科關注新領域、新問題,提供新思想、新理論、新對策。

  加快推進法學新興學科建設,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必然要求。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必須從我國基本國情出發,同改革開放不斷深化相適應,總結和運用黨領導人民實行法治的成功經驗,圍繞社會主義法治建設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推進法治理論創新,發展符合中國實際、具有中國特色、體現社會發展規律的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為依法治國提供理論指導和學理支撐。同時,要加強法治工作隊伍建設和法治人才培養,更好發揮法學教育基礎性、先導性作用,確保立法、執法、司法工作者信念過硬、政治過硬、責任過硬、能力過硬、作風過硬。加快推進法學新興學科建設,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一項基礎性工作,對于實現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加快推進法學新興學科建設,是構建中國特色法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的必然要求。傳統法學學科是社會分工與工業化時代的產物,公法與私法、國際法與國內法、管理者與被管理者、主體與客體、人與物、政府與市場、實體與程序等的邊界劃分是其基本特色,并由此決定了傳統法學的學術體系與話語體系。進入信息時代,科技創新呈現多元深度融合特征,萬物互聯,物理世界、數字世界、生物世界的界限越發模糊,并進而推動上層建筑發生連鎖反應,使傳統的法學學科劃分越來越不適應融合趨勢,學術體系難以支撐創新發展,話語體系明顯滯后于技術進步與商業模式發展實踐。加快推進法學新興學科、交叉學科建設,不但能夠填補傳統法學學科空白,滿足實踐發展需要,也能推動傳統法學學科融合與升級,融通各種資源,不斷推進知識創新、理論創新、方法創新,提升學術原創能力和水平,推動學術理論中國化,提升國際話語權。

  加快推進法學新興學科建設,要堅持中國特色,與時代并進。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問題是創新的起點,也是創新的動力源。只有聆聽時代的聲音,回應時代的呼喚,認真研究解決重大而緊迫的問題,才能真正把握住歷史脈絡、找到發展規律,推動理論創新。加快推進法學新興學科建設,必須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與時代并進,在指導思想、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等方面充分體現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我國網絡信息法學的發展歷程,就是一個很好的范例。

  1994年,我國全功能接入互聯網,國務院同年制定《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保護條例》,是我國信息化領域的第一部立法。1997年,國務院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辦的“中國信息化法制建設研討會”在北京召開,這是我國首次召開的信息化法制建設研討會,推動了相關研究的開展。這一時期,信息化發展處于萌芽階段,信息化立法主要由行政法規,更多是由部委規章、規范性文件構成,較少上升到法律層面。相應的,網絡信息法學研究也處于萌芽階段,學術成果零星分布,并未得到法學界的足夠重視。2000年,十五屆五中全會把信息化提到了國家戰略的高度,提出“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發揮后發優勢,實現社會生產力的跨越式發展”。2002年,國家信息化領導小組《關于我國電子政務建設指導意見》明確要求“加快建設電子政務法制建設,加快研究和制定電子簽章、政府信息公開及網絡與信息安全、電子政務項目管理等方面的行政法規和規章”,標志著我國信息化法制建設進入到重點推進階段。信息化法制建設的推進,為網絡信息法學研究提供了難得的機遇。2002年,由國務院信息化工作辦公室、信息產業部、公安部、國家安全部、國家保密局與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作為發起單位的中國法學會信息法學研究會成立,對凝聚學術資源、回應實踐問題、推動跨部門、跨領域合作起到了推動作用。但是,這個時期的網絡信息法學研究仍然停留在各自傳統學科邊界之內,缺乏不同學科間的交流與對話,網絡信息法學研究整體效應尚未形成,理論研究滯后于實踐發展現象較為明顯,難以應對網絡信息化發展帶來的很多新問題、新挑戰。

  十八大以后,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建設網絡強國的戰略目標,網絡信息法治建設明顯提速,進入到全面推進階段。十八大報告提出,“加強網絡社會管理,推進網絡依法規范有序運行”。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明確對于互聯網要堅持積極利用、科學發展、依法管理、確保安全的方針,加大依法管理網絡力度,加快完善互聯網管理領導體制,確保國家網絡和信息安全。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進一步明確,“加強互聯網領域立法,完善網絡信息服務、網絡安全保護、網絡社會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規,依法規范網絡行為”。

  進入新時代,網絡信息法學研究成果呈現井噴之勢,迅速成為法學研究最熱點領域。目前,各法學院紛紛設立專門的網絡信息法研究機構,學術新人輩出,研究成果的研究深度、覆蓋領域、學術影響力等均達到新高度,傳統法學學科通過網絡信息法學實現相互融合的大趨勢已然形成,跨學科、跨部門、跨領域的網絡信息法學研究新范式初具雛形,理論與實踐的交流與互動日益頻繁,網絡信息法學面臨難得的大發展機遇?;仡櫯c總結改革開放四十年中國網絡信息法學發展的歷程可以發現,信息化與網絡強國戰略為信息化法制建設指明了方向,信息化法制建設為網絡信息法學繁榮提供了土壤,這就從根本上保證了網絡信息法學研究能夠始終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與實踐面向,回應重大理論與現實問題。加快推進法學新興學科建設,必須堅持中國特色,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與時代并進。

亚洲国产欧美久久,欧美1区免费,欧美精品一区二区在线播放,亚洲欧美日韩精品
>

全文
搜索

關注
微信

關注官方微信

關注
微博

關注官方微博

網絡
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