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10-19 來源:民主與法制社 責任編輯:att2014
編者按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親切關懷下,中國法學會和各研究會、各地方法學會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將黨中央的決策部署切實貫徹到法學會工作的各方面、全過程,在加強思想政治引領、組織推動法學研究、搭建立法咨詢平臺、開展法學學術交流、強化法律咨詢服務、夯實基層工作基礎等各個領域均取得積極成效,為全面依法治國、建設法治中國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在黨的十九大召開之際,我們推出這組報道,對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法學會的各項工作進行盤點,既是面向社會交出一份答卷,更是向黨的十九大的勝利召開獻禮。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政法委書記孟建柱在北京會見第八屆“全國十大杰出青年法學家”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親切關懷下,在中央政法委的正確指導下,中國法學會充分履行“黨領導的人民團體,法學界、法律界的全國性群眾團體、學術團體和我國政法戰線的重要組成部分”職責,始終把引領法學研究的正確政治方向,團結廣大法學法律工作者堅定不移跟黨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作為首要政治任務和頭等大事來抓,砥礪奮進,走出了一條具有鮮明優勢和群團特點的法學會創新發展之路,有力地推動了法治中國建設的步伐。
用中央精神統一廣大法學法律工作者思想
黨的十八大召開后,中國法學會及時向各研究會、各地方法學會發出通知,要求廣大法學法律工作者認真研讀黨的十八大文件,深刻領會十八大的重大意義和重要精神,在法學會系統迅速興起學習、宣傳、貫徹十八大精神的熱潮。
2012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江蘇常州。中國法學會在這里舉辦了“全國法學會系統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專題研修班”,動員部署法學界、法律界認真學習領會、深入貫徹落實十八大精神,努力為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提供有力法學理論支持和法治保障。兩年后的11月初,中國法學會在北京舉辦了學習貫徹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座談會,中國法學會會長王樂泉出席會議并講話,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曹建明作主題報告,黨組書記、常務副會長陳冀平傳達了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四中全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中國法學會學術委員會委員、所屬研究會代表及法學會機關負責人等130余人參加了會議。
為抓好中央精神的傳達學習和貫徹落實,中國法學會還多次舉辦法學理論骨干培訓班,召開全國法學會工作座談會、學術委員會會議和研究會會長會議、研究會黨組織負責同志會議,推動法學法律界在不斷加深對中央精神了解、把握和認同的基礎上增強“四個意識”和“四個自信”,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自覺跟黨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
2016年10月20日,中國法學會邀請全國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副主任、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施芝鴻,就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和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作輔導報告。十八屆六中全會召開后,中國法學會邀請中央紀委副書記楊曉渡同志就《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作輔導報告。今年5月和6月,中國法學會分別召開研究會工作座談會和全國省(區、市)暨重點城市法學會工作座談會,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5月3日在中國政法大學考察時的重要講話精神。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法治理論是重要引領。沒有正確的法治理論引領,就不可能有正確的法治實踐?!边@些年來,中國法學會始終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的研究闡釋、豐富發展、推廣傳播作為基礎性、戰略性、常態性工作來抓,將董必武法學思想研究會拓展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研究會,成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研究中心”,組織引領廣大法學法律工作者在不同學科專業領域積極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研究,著力通過突出和強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的研究來發揮引領作用,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和法治戰略研究、立法咨詢、司法改革決策咨詢、第三方法治評估、重大熱點法治事件咨詢、公共輿論引導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較高質量的智庫成果,得到了中央領導同志、中央決策部門和立法機關的高度評價。同時,還組織專家學者參與編寫《社會主義法治理念讀本》,編輯出版《馬克思恩格斯論法》,起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創新發展規劃》,推動社會主義法治理念進教材、進課堂,“百名法學家百場報告會”法治宣講活動(以下簡稱“雙百”活動)堅持突出宣講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每年舉辦報告會2000余場,直接聽眾超過100萬人次。
為鞏固壯大法學主流思想輿論,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中國法學會領導在《人民日報》《求是》雜志等發表一系列學習貫徹中央全會和中央政法工作會議精神的文章。先后組織14位著名法學專家接受中央電視臺、人民網、新華網等媒體的采訪,對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進行權威解讀,充分發揮了輿論引導作用。分類整理《十八大以來中央關于法治的重要論述》,編輯出版《法治中國名家談》《法治中國建設問答》,引領法學界、法律界真正把中央決策部署的精神弄懂、搞準、學精、吃透。及時組織專家學者針對“薄熙來案”“唐慧案”“衡陽賄選案”等熱點、敏感案件發表正確觀點,對引導公共輿論產生了良好效果。針對“981鉆井平臺作業”“南海仲裁案”事件等,法學法律界集體發聲,從法理的角度深入剖析,正確引導輿論。
正是由于中國法學會高度重視政治引領,認真抓好黨的十八大以來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學習貫徹,通過多種形式及時把中央精神傳達到各研究會、各地方法學會及廣大會員等,使得黨有號召動員,法學界、法律界就有積極響應;黨的決策部署,廣大法學法律工作者堅決貫徹執行。
落實政治責任,加強意識形態工作
根據中央巡視工作部署,2016年11月11日至2017年1月6日,中央第十五巡視組結合巡視對中國法學會黨組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落實情況進行了監督檢查。2月13日,巡視組向法學會黨組反饋專項巡視意見。
收到中央第十五巡視組反饋專項巡視意見后,中國法學會黨組高度重視,通過召開專題民主生活會、專題會議等方式,對巡視發現的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落實不到位問題及其原因進行了深刻剖析,對如何抓好整改落實進行研究部署。
中國法學會常務理事擴大會議在京召開
在發揮黨組中心組學習示范帶動作用,把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引向深入的同時,中國法學會組織力量大力開展對習近平總書記法治思想這一馬克思主義法治思想中國化最新成果的學習、研究、宣傳、闡釋,并在4月上旬會同中央組織部、中央宣傳部、中央政法委、教育部和司法部,以6部門印發文件的形式,把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法治思想確定為今年“雙百”活動的重大宣講主題,推動宣講進各省區市中心組。
今年4月25日,陳冀平主持“雙百”活動中央和國家機關專場報告會,黨組成員、副會長張文顯就習近平總書記法治思想作專題報告,引起熱烈反響。5月5日下午,根據中國法學會黨組部署,機關黨委組織舉辦青年干部座談會,陳冀平和黨組成員、副會長張蘇軍參加座談會,與青年干部交流,勉勵法學會青年干部不忘初心,自覺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在全面依法治國偉大實踐和歷史機遇中勵志勤學,砥礪成才。
5月20日,中國法學會召開研究會工作會議,向中國法學會所屬各研究會、各地方法學會及其所屬研究會傳達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旗幟鮮明地提出各研究會首先要在政治上強起來,深刻認識意識形態工作的極端重要性,始終堅持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針,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決不能用西方的法治理論和法治模式格式化我們的法治理論和法律制度,防止掉入西方“法律陷阱”。
為落實政治責任,加強對意識形態工作的組織協調,中國法學會把宣傳工作協調小組更名為宣傳思想工作協調小組,并建立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的責任體系。
3月14日和5月16日,張蘇軍兩次主持召開學會宣傳思想工作協調小組會議,專題研究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問題,對責任體系建設提出要求,研究整改措施,加強整改落實。研究制定了《中國法學會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實施細則》和《中國法學會網絡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實施細則》等,明確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的總體要求、各方面的主要責任、各部門的工作分工、干部職責、責任追究等,增強分工實施、監督檢查的可操作性并切實貫徹執行。
在巡視整改和深化法學會改革過程中,中國法學會黨組分析認為,法學會網絡建設是個短板,必須以網絡意識形態工作為重中之重,加強網上群團建設,補齊工作短板。
為此,經中央編辦批復同意,中國法學會新組建成立了網絡中心,明確網絡中心在落實網絡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方面的職責、任務,加強力量,適應新形勢新任務,堅持底線思維,增強陣地意識,以改革創新精神推進內容形式創新、方法手段創新、體制機制創新,積極維護法學法律界意識形態安全。
強化各研究會在政治引領中的重要抓手作用
作為國務院授權的全國性法學社團業務主管單位,中國法學會高度重視法學社團及研究會建設。
黨的十八大以來,新一屆中國法學會領導班子上任伊始,王樂泉就率領學會領導先后召開了10場研究會工作匯報會議,集體聽取了20個主要研究會的工作匯報,明確提出了研究會建設的思路、舉措。
為了更好地指導研究會開展工作,中國法學會設立了會領導聯系研究會的工作制度,每一位專職或兼職的會領導對口聯系兩個左右的研究會,出席研究會的年會等重大活動,通過發表講話、實地調研等方式,進一步傳達好中央有關精神,掌握研究會的動態。
牢牢把握政治性這一靈魂,是黨對法學會組織第一位的要求。做好對法學法律界的思想政治引領工作,是通貫法學會的“一條紅線”。今年上半年,根據中央有關要求,結合法學法律界實際,中國法學會制定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對法學法律工作者政治引領的意見》,提出了落實政治引領責任制、完善政治引領工作機制的17條具體措施?!兑庖姟窂娬{,要進一步落實政治引領責任制,壓實會長、常務副會長、專兼副會長的主體責任,強化學術委員、學科帶頭人、研究會會長等的骨干作用,加強法學研究中的思想政治引領,發揮論壇、年會、研討會和評獎、評優工作的政治引領作用等。
同時,中國法學會還注重發揮論壇(研討會)、研究會年會、課題研究對理論研究的政治引領作用。
在2017年度部級法學研究課題中,中國法學會新增“基礎理論研究激勵項目”,特別支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法律文化、法律史學三個方向的基礎理論研究,發揮課題研究在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方面的積極作用。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法學會組織開展了兩屆(第七屆、第八屆)“全國十大杰出青年法學家”、兩屆(第三屆、第四屆)“中國法學優秀成果獎”以及五屆“董必武青年法學成果獎”評選活動,在廣大法學法律工作者當中樹立了一批政治信念堅定、治學態度嚴謹、學術成果突出的典型代表。
為充分發揮學術帶頭人在思想政治引領方面的作用,中國法學會把政治過硬作為遴選學術委員、研究會負責人的首要條件。強化對研究會的政治領導,修改完善研究會負責人、常務理事、理事的任職資格標準和推薦審核程序,加強對研究會負責人的政治把關。
按照中央文件要求,堅持應建盡建原則,2016年年底前,中國法學會主管的55個法學社團和研究會全部成立了黨組織,努力實現黨的組織和黨的工作“兩個覆蓋”。中國法學會以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為根本遵循,切實把講政治的要求落實到法學會工作的全過程,積極探索將行之有效的整改成果轉化為制度機制,以優異工作成績和良好精神面貌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
(作者:民主與法制社記者王健)